易错字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下面每组中都有一个错别字,用"____"标出,并在"( )"里改正过来。(8分)
1.身段 恩慧 暴发 示意 美中不足 ( )
2.悲哀 平衡 访友 榨油 决口不提 ( )
3.山丘 推辞 胁调 忘却 理所当然 ( )
4.诺言 典礼 联结 俯冲 难以至信 ( )
二、读拼音,写词语。(12分)
三、选字填空。(12分)
(悔 诲)
1.教( ) ( )改 后( )不已 ( )人不倦
(壁 璧 碧)
2.墙( ) 和氏( ) 铜墙铁( ) 金( )辉煌
(噪 燥 躁)
3.聒( ) 干( ) 急( ) 暴( )
四、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兜"字的第三笔是
。( )
2."区"字的第二笔是
。( )
3."鹤"字是左右结构,部首是"鸟"。( )
4."兰"字加一笔变成"羊","龙"字减一笔变成"尤"。( )
5."脊"字的第三笔是撇。( )
五、看拼音,写一写。(16分)
[mù]( )布 羡( ) 坟( ) 日( )
[shì]( )言 姓( ) ( )题 ( )世
[jiǎo]( )健 ( )洁 打( ) ( )度
[chóu]( )谢 ( )人 丝( ) ( )闷
六、照样子变成新字,再组词。(16分)
1.例:容—榕(榕树)
兔—______( ) 厉—______( )
鲜—______( ) 备—______( )
2.例:瑚—__胡__(二胡)
该—______( ) 挽—______( )
嫌—______( ) 蔡—______( )
七、用"____"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10分)
1.看了精采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索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琐然无味的《荡寇志》。( )
2.开始我看得斤斤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隐了。( )
3.夕阳西沉,夜暮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愉发叫人心矿神怡。( )
4.恍恍忽忽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届会中。( )
八、阅读练习。(16分)
苹果里的"五角星"
一天,上幼儿园的儿子拿出一把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顶部切向底部。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放到我面前,说:"爸爸,看哪(wɑ nɑ),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真的,从衡切面看,苹果该里(竟然 果然)显示出一个清淅的五角星形壮。我这一生不(bú bù)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巨巨地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有什么瘾藏的图按!于是,在那一天,我的儿子把这个消息带回家来,彻低改变了我。
不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概都仅出于好(hào hǎo)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深藏其中、不为人知的图案(竟然 果然)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它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圈出第二段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改正过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词语。(5分)
3."深"的解释有:①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②深奥;③很,十分。"深有感触"一词中的"深"应选第( )种解释;"深藏其中"一词中的"深"应选第( )种解释。(2分)
4."我"平时是怎样切苹果的?请用"____"画出有关语句。(2分)
5.读完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 易错字
一、1.慧 惠 2.决 绝 3.胁 协 4.至 置
二、黎明 漆黑 闲逸 孤独 汛期 陷坑 妨碍
荒唐 拐弯 闯入 遮蔽 飘浮
三、1.诲 悔 悔 诲 2.壁 璧 壁 碧
3.噪 燥 躁 躁
四、1.× 2.× 3.√ 4.√ 5.√
五、幕 慕 墓 暮 誓 氏 试 逝
矫 皎 搅 角 酬 仇 绸 愁
六、示例:1.逸 飘逸 励 鼓励 藓 苔藓
惫 疲惫
2.亥 亥时 免 免费 兼 兼职
祭 祭奠
七、1.采 索 琐 彩 琐 索
2.斤斤 隐 津津 瘾
3.暮 愉 矿 幕 愈 旷
4.忽忽 届 惚惚 庙
八、1.
横 核 晰 状 矩矩 隐 案 底
2.(wɑ) (竟然) (bú) (hǎo) (果然)
3.③ ①
4.我们都知道……从顶部切向底部。 我这一生……一切两半
5.创造力往往源于对容易疏忽的小处细节的观察与把握,创造也往往是从小处细节着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