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尤其是清朝初期,有着战斗力极强、奠定了满清300多年历史、横扫中原的八旗劲旅。

而在公元1731年,能打善战的7万清朝军队,却经历了一次失利,被准噶尔部队打的一败涂地,甚至让清朝暂时放弃了政府准噶尔的计划,这其中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呢?

清军的极强战斗力

清朝是由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的,女真族是历史上有名的“能打善战”的民族之一,古语惯有“女真兵若满万则不可敌”的说法,皇太极努尔哈赤从25岁开始,凭13副铠甲起兵,到1601年的时候,对女真军队进行整编,形成了有名的“八旗劲旅”,以及统领清军、奠定国之基石的“八旗制度”。

博尔济吉特策凌大败准噶尔(大清调7万劲旅出战准噶尔)(1)

“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成为了清朝的核心制度,也为清朝的统治提供了强悍的军事基础。八旗劲旅经历了许多战争,再加上努尔哈赤的整编,在萨尔浒之战后,八旗军成为了一支野蛮残忍但骁勇善战的精锐作战部队。

清朝本就属于“马背上的民族”,不管是影视剧还是真实的历史,都能够看得出清王朝对于骑射的重视,和对勇者的敬佩。

所以在1731年,对战准噶尔部族的7万清朝军队中,基本上都是由八旗兵和蒙古骑兵组成的,其中还有一万多的精锐部队

就清兵的阵容来说,对抗当时的少数民族其实是绰绰有余的,而且清王朝在雍正时期是“康乾盛世”的承前启后时期,也是大清兵力强盛的时期,但是这样的军队,却“马失前蹄”,栽在了与准噶尔部族的对战中。

博尔济吉特策凌大败准噶尔(大清调7万劲旅出战准噶尔)(2)

令祖孙三代头疼的部族——准噶尔

明朝统一之后,蒙古势力就退出了中原,回到了长城以北的草原之上。

从明朝到清朝这段时间里,草原上的蒙古势力也开始逐渐走向统一,包括和硕特部、准噶尔部在内的二十二个部落联合起来,归顺清朝的统治,同时也享受着藩国一般的自由。

但当时噶尔丹并不满足与清王朝的附属关系,光明正大的开始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军队。

噶尔丹不仅堂而皇之的自称大汗,还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开始东征西扩,扩充自己的领地,不仅向北扩张到了伏尔加河流域,还向东南进入青海地区,直到西藏,成为了一个横亘欧亚之间的,几乎可以与清王朝形成东西对峙之势的强大的势力。

博尔济吉特策凌大败准噶尔(大清调7万劲旅出战准噶尔)(3)

随着准噶尔部族向东的发展,清王朝从康熙开始,对其展开了非常激烈的战争,以乌兰布通战役为两军对峙开始的标志,一直到乾隆时期,经历了清王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将近70年的时间,最终才将准噶尔收复统一。

7万清军,被准同部族噶尔打的一败涂地

1730年冬,经历了康熙收复的失败,雍正皇帝筹备了几年之后,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统一中原、令后人称赞的皇帝。

于是为了平定准噶尔部的扰乱,雍正派遣当时十分勇猛而且擅长用兵的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由他率领军队前去对战准噶尔。

在出征的当天,雍正亲自在太和殿举行了欢送仪式,但是当天突然开始狂风大作,夹杂暴雨,出征的将士们狼狈不堪的奔出了德胜门,这在当时来说是个很不好的预兆。

博尔济吉特策凌大败准噶尔(大清调7万劲旅出战准噶尔)(4)

傅尔丹带领军队抵达漠北草原后,调整军队休息了一段时间,用来查看地形,并且修建了著名的科布多城。

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傅尔丹自认兵强马壮无所顾忌,便抽带着精锐部队准备对准噶尔部进行突袭。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傅尔丹对准噶尔的战略判断估计错误,被几个俘虏的信息骗了过去,轻而易举的中了准噶尔军队的圈套,在达博克托岭中了准噶尔军队的埋伏。

突如其来的攻击让号称清军中最骁勇善战的索伦兵乱了阵脚,开始四处逃窜,最终清军打败,傅尔丹带领仅剩的四千满洲兵突围,剩下的士兵皆战死或被俘。傅尔丹和余下的将士逃到了和通泊,结果又遭到了准噶尔军队的伏击,等他们拼死杀出重围,逃回科布多城的时候,只剩下傅尔丹和不到两千将士。

博尔济吉特策凌大败准噶尔(大清调7万劲旅出战准噶尔)(5)

这次战役中,清兵的损失数量虽然不算大,但是傅尔丹带领的将士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清军中的精锐部队,一下子丧失了这么多精锐,清朝当时已经无力继续进攻准噶尔,迫于无奈,雍正只能下令停止了对准噶尔的进攻。

两方军队的战力对比

在这场战役中,两方数量对比差距其实不大,准噶尔虽然控制的疆域面积不小,几乎占据了整个西北地区,但是准同部族噶尔的总人数非常少,一共也就几十万人,连当时清朝一个州府的人口数量都不到。能够组织起来的军队,也不过五万的常备军。

而清军的八旗和绿营加起来有90多万将士,在这次战役中出征的就有7万人。

当时的清军中,八旗劲旅还保存着很强的实力,再加上蒙古骑兵,算得上是“铮铮铁骑”

博尔济吉特策凌大败准噶尔(大清调7万劲旅出战准噶尔)(6)

但是清军主要是弓马骑射,用的武器和战术都比较落后,即使是装备的火器,也是明朝剩下的,比较少而有限的。

相比之下,准噶尔的武器装备就比较充足了,他们的五万常备军是清一色的骑兵,还在征战疆土的过程中,从沙俄进口了大量的火炮等先进的武器,据统计,当时的准噶尔部队中,有将近一半的士兵是人手一支先进火枪的。

由此看来,这次的战争,清军落败的原因无非有二:武器装备,以及将领傅尔丹的大意轻敌。

由于常年没有胜利的战争,清朝有很多将领已经开始“谈准色变”,于是清朝又不得不再一次的与准噶尔谈判停战,雍正与准同部族噶尔签订了合约,规定了漠北杭爱山的界限。

博尔济吉特策凌大败准噶尔(大清调7万劲旅出战准噶尔)(7)

不过,好在清朝处于繁盛时期,乾隆依靠着清朝雄厚的实力,以及当时准噶尔部族发生的天灾造成的打击,终于在1757年的时候,啃下了准同部族噶尔这块硬骨头,天山南北尽数并入清朝版图。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