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有个会“跑窟”的小跟班,波斯王子伊斯。这位波斯王子不只中文好身手好,还会怼天怼地怼扶桑(日本)。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1)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2)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3)

当然他还立志,要立一块大秦景教碑,记录景教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诚然,他做到了。

这块碑现在就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是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4)

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唐建中二年(唐德宗在位期间,并不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哦),由波斯传教士伊斯所立,最初藏于大秦寺内(大秦寺是对中国景教寺庙的通称)。

大秦,中国自汉代起便称罗马帝国为大秦。景教,即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聂斯脱里派基督教,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景教起源于叙利亚,是由叙利亚教士聂斯脱里派所创,并在古波斯建立教会,也就是现今的东方亚述教会。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5)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6)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即古罗马基督教在中国流传之情况所立石碑。石碑不仅阐释了景教教义,还记录了景教传入中国的始末(古波斯传教士排除万难来到中国,请求唐太宗允许传播景教),及余后150年间的流传情况。正因为景教起源于叙利亚,因此在碑石上,除了汉字楷书,还有数百古叙利亚文。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7)

罗马帝国、景教、古波斯、古叙利亚、古中国,这块小小的石碑不仅是研究景教宗教教义和宗教史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凭证。

清末时,国力衰弱,这块石碑颠沛流离,命运多舛,遭到外国传教士和来华人士的觊觎,也差点被丹麦人密谋买下带去伦敦,幸亏被及时制止,让国宝免遭流失海外。现如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

西安碑林博物馆

既然提到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怎能不提西安碑林博物馆呢。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8)

西安碑林博物馆建于文庙旧址,对比熙熙攘攘的钟楼鼓楼回坊,对比备受旅行团青睐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大雁塔,这里委实称不上是门庭若市,前来参观更多是书法、石刻和历史爱好者。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9)

西安碑林博物馆始建于北宋年间,最初是为了保存因战乱遗弃的、刻于唐玄宗年间的《石台孝经》以及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的书法石碑,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和修缮,所珍藏的石碑愈来愈多。

现在碑林博物馆的11展厅陈列1万余件珍贵文物,收藏了自汉朝起的碑石和墓志近3000余件,其数量乃中国之最,故而名为“碑林”。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是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10)

如果想感受被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颠张狂素、欧阳询、褚遂良、米芾、苏轼......的真迹包围的幸福,如果想欣赏雕刻精良的石刻佛像,如果想看看《长安十二时辰》中伊斯所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怎么可以错过西安碑林博物馆呢~

在这里,可以看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家庙碑》《郭家庙碑》,笔划遒劲厚重,大气磅礴。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11)

可以看到颠张狂素的《断千字文碑》和《肚痛帖》,飘逸狂放,一气呵成。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12)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13)

可以看到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字体清秀,字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14)

可以看到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碑》,运笔流利锋动,疏朗清峻。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15)

可以看到天宝四载,唐玄宗李隆基亲笔所书的《石台孝经》。石台孝经,顾名思义,玄宗将孔子的孝经书于石碑之上,希望能以孝悌作为基本国策,治理天下。传闻建筑学家梁思成,便是以石台孝经石碑的四石合成、浮雕云纹碑额作为参考,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16)

可以看到书圣王羲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一字千金的三绝碑:碑文乃书圣王羲之的真迹,内容乃唐太宗撰文,歌颂佛学家唐三藏法师。唐三藏的徒弟怀仁和尚,决定将碑文用王羲之的行书镌刻下来。于是历经24年,遍访全国,不惜一掷千金求购王羲之一字,将唐太宗的撰文内容镌刻下来。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17)

有部分石碑的字体已经模糊涣散,难以辨认,或历经乱世,残缺不全,不免惋惜心痛。站立于前,仿佛见字如面,能够强烈感受到跨越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下图一为欧阳询真迹石碑)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18)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19)

艺术,往往是最打动人的啊!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20)

石刻艺术馆

除了碑林,东侧的石刻艺术馆也是碑林博物馆的一大亮点。石刻艺术室以“长安佛韵”为主题,收录了从北魏至宋代的一百五十余尊古代佛像, 跨度千年:古朴仓茂北朝佛像,雄伟的北周大佛,精美的唐朝密宗造像......琳琅满目、美轮美奂的单体龛像如实的记录了随着经济政治和审美发展,佛像雕刻艺术的不断发展。精美的佛像不仅展示雕刻者高超技术,也凝聚了古人的虔诚信仰。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21)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22)

例如,早期的佛像身材纤细,裙带飘逸,神情严肃,颇有仙家风范。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23)

后期的佛像体态圆润,慈眉善目,更有普渡众生之相。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24)

这些佛像维纳斯,实在是太美了!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25)

石刻艺术室

和东侧石刻艺术馆对称的,就是位于西侧的石刻艺术室,这里收录了自汉代至明清的陵墓和墓志石刻。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26)

陵墓石刻往往伴随着往生的生活日常和对来世的期许,因此往往神秘诡谲。

这里既可以看到汉朝年间墓志画像,既刻画了东汉年间人们田园耕种、狩猎围捕、蹴鞠击剑、也刻画了东王公、西王母、九尾狐、三足金乌等耳熟能详的仙界角色。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27)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28)

也可以看到神秘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墓门。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29)

更有刻着“开者即死”诅咒、仿宫殿式的房型石棺。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30)

石刻艺术室的珍品之首当属昭陵六骏浮雕。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而这六骏就是陪伴着唐太宗东征西伐、立下赫赫战功、最为心爱的六匹战马。六匹骏马三匹呈站立状,三匹呈奔驰状,雕刻精美、体态生动、气势非凡。相传六骏的图形画像出自大师阎立本之手,四言赞诗出自欧阳询之手(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31)

然而,在石刻艺术室看到的昭陵六骏均是残损状态,其中两骏更是复制品。1914年,美国人毕世博将其中的两骏盗走运往美国,现在藏于宾西尼亚大学博物馆。4年之后,毕世博企图如法炮制,将剩余的四骏砸成数块运往美国,被当地人及时制止。破损不全的昭陵六骏此生无法合体,实乃遗憾之至。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32)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33)

关于石刻的一些小知识

碑林的大部分石碑都有龟形基座,并非乌龟,而是龙生九子之一的赑屃(bì xì)。 赑屃驮碑的神话传说很多,传说一是大禹收服赑屃,用其治水之后,怕赑屃兴风作浪,于是用重物压之。还有一传说就很戏谑了:赑屃帮助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到处炫耀自己功不可没,于是大禹干脆让赑屃驮碑,写满自己的功劳,遇者便知其丰功伟业,赑屃便喜滋滋的驮碑,到处奔走相告。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34)

古时,人们是如何将书法大家的作品,能够分毫不差的刻于石碑上?据讲解员介绍,古人很有智慧:于白天阳光之下,将书法作品置于石碑之上,阳光照射下来,墨迹不透光,字迹阴影打在石碑上,工匠们便依着字迹阴影在石碑上小心描摹,然后再镌刻成碑。

想要书法作品丝毫不差地镌刻下来,工匠们也需是摹刻高手,需本着极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摹刻。无数工匠呕心沥血,虽籍籍无名,却为中华文明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石刻作品。

如果很想留下书法大师的字迹的话,可以买下拓片以作留念。原碑已经用玻璃装裱,保护起来。拓碑均是明清时期的工匠按照原碑重新摹刻。很有纪念价值!

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宝塔碑(伊斯立的景教碑)(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