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晗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开设的学习困难门诊,最近引发了关注这个门诊开设了两年多,据称已经接待了超过1500个孩子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上有困难还能看医生,是一个很新鲜的认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创新教育评价机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创新教育评价机制(为学习障碍者提供评估和支持)

创新教育评价机制

柯晗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开设的学习困难门诊,最近引发了关注。这个门诊开设了两年多,据称已经接待了超过1500个孩子。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上有困难还能看医生,是一个很新鲜的认知。

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又称为学习障碍,它指的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病症”。学习困难描述的是导致一个人在一般教育系统中学业表现出现困难的情况,比如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学习有困难,或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的困难。学习困难背后可能有一系列生理心理因素,也就是说,看学习困难门诊的两个人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原因。

传统的学习困难通常包含阅读障碍、注意力障碍(包含我们常说的注意力缺陷障碍和多动症)、拼写障碍、计算障碍和运动障碍。这些多半是神经发展问题导致的行为困难。针对学习困难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美国,大约每5个儿童就有1个存在学习或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英国确诊学习困难的人口大约占3%。事实上国内也早有学习困难的研究,1999和2005年的两个针对儿童的抽样调查发现这个比例大约为10%[1]。

根据报道,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开设的学习困难门诊还覆盖对由心理原因导致学习困难问题的诊断。这对儿童早期的学习困难筛查是有帮助的,可以让家长在难以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具体归因的情况下获得评估的机会。

不过,由于学习困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疾病,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吃一两个疗程的药就能康复的。对确诊学习困难的儿童来说,后续各个系统的支持对他们在教育系统中的表现至关重要,而这些支持很多时候也并不以药物为主。

许多国家都建立了针对儿童学习困难的筛查流程和系统。以新加坡为例,由于许多导致学习困难的神经发展障碍都需要在年龄较小时发现并进行干预,也因为在学前干预有利于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教育系统,新加坡政府将诊断学习困难的窗口期定为0-6岁。6岁以前可以在医院或私人诊所通过专业评估筛查出孩子是否有某方面的学习障碍。经过评估后,新加坡政府设立的婴幼儿早期干预程序(EIPIC: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me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会根据评估结果,让孩子进入相应的干预机构接受辅导。根据干预辅导的效果,决定孩子到入学年龄时是否进入特殊学校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专业人士比如教育心理学家也会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予家长一些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帮助孩子的建议。比如针对语言发展有困难的孩子,会教家长一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练习语言表达的策略,如多重复孩子的话、帮助孩子通过更丰富的渠道学习和记忆词汇。EIPIC覆盖的干预和支持都是免费的,家长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私立机构的服务。

存在学习困难的孩子,虽然可能进入普通学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此后就不再需要支持。一个好的教育体系会在一般教育系统中包含对学生特殊需求的支持,保证每个人在教育过程中都能得到最基本的帮助。比如,在英国,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若升学进入普通大学,可以申请上课时配助手。弱视弱听的学生会配人手在听课时辅助学生跟上课程进度,帮做笔记,根据讲课进度给教材翻页等等。我在读博期间也多次担任过这类助理工作。拼写有困难,需要更长时间的学生,考试时也可以申请单独的考场和更长答题时间。

学习困难当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研究表明听觉障碍、拼写和计算障碍对学业表现的影响更显著;这些学生也更适合进入特殊学校。但学习困难并不意味着学习对孩子来说是完全痛苦的经历。2009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通过支持机构的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赶上校内课业,并且校外辅导经历让他们感到自己有更多社交机会。诊断为学习困难也并不意味着学业工作表现注定失败,首先许多学习困难包括神经发展因素的类别,都并非智力问题。另外,美国2006年一个研究关注有学习困难诊断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发现他们在全职就业率、工作福利和收入上和一般毕业生都不相上下[2]。我有一个博士期间的同事,自小被诊断为阅读障碍,但这也并没有妨碍他获得最高学历,目前在荷兰一所大学任教。当然,这些都少不了持续的特殊教育支持。

出现学习困难的一大原因,是教育系统出于组织和效率等原因,无法覆盖每个个体学习方式的需求,其评估标准也无法总结每个人的表现。为在这个相对单一的系统中感到挣扎的人,在医院中设立筛查和分流的机制,是优化教育体系的重要一步。

注释:

[1] http://www.cqvip.com/qk/93584x/199904/3607522.html

http://www.cqvip.com/qk/90265a/200510/20684297.html

[2]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2307/30035529

责任编辑:朱凡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