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援助四野70万枪4000门炮?毛主席:我军发展要自力更生

解放战争中,我军在东北战场的决战为何能够获得决定性胜利?一个很简单的数据是,八路军新四军各路人马挺进东北时,只有十几万人等空架子团,可是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发展成了100万大军。

苏联给四野多少武器(苏联援助四野70万枪4000门炮)(1)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到这一年的八月,解放军拥有了有战防炮、迫击炮1600余门,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600余门,高射炮116门。兵力上看,东北野战军已经扩大到了103万人。

毫无疑问,东北野战军等快速扩张,装备大大改善,这是东北战场我军获得胜利等直接原因。于是,就有人站出来说,东北野战军,是靠着苏联发家的。

抱有这种说法的人不算少数。比如,《毛泽东与莫斯科等恩恩怨怨》一书中说“ 苏联红军不仅在暗中协助中共在东北 建立根据地, 而且为进入东北的及在华北的中共军 队先后提供了足够装备几十万人的武器弹药, 从而 使这支过去因为装备落后、 弹药缺乏, 主要靠游击 战取胜的部队, 迅速成长起来, 从而极大的缩短了 中共中央原先预计的彻底战胜国民党的时间表。”

这本书中对采用了苏联方面的资料,认为二战后苏联远东军为东北野战军提供了步枪约为 70 万 支, 机枪约为 12000—14000 挺, 各种 炮约 4000 门, 坦克约 600 辆, 汽车约 2000 多辆, 另有 弹药库 679 座, 800 余架飞机和炮艇若干。

当然,在《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也有类似说法,这本书中讲到苏联转交给解放军的装备有火炮、 迫击炮和火箭筒 37000 余 门, 坦克 600 辆, 飞机 861 架, 机枪约 12000 挺, 汽车 2000 余辆等等。

苏联给四野多少武器(苏联援助四野70万枪4000门炮)(2)

这些说法,都来自于苏联方面资料,真的可靠吗?

我们可以从东北野战军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中看出端倪。

1945年8月15日,中共中央第一时间作出决定,要求集中军区李运昌部和山东军区万毅部挺进东北。其中,最先到达东北等是冀东军区的16分区曾克林部。曾克林在东北,短短几天时间收编万余人,获得大量武器弹药。曾克林立即汇报中央,情况相当乐观。

也许,曾克林最初的乐观表态,就是人们认为苏联大量援助东野等最早源头。

可是实际情况怎么样呢?

苏联驻东北最高司令员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派出联络官与曾克林表达了苏军立场——“红军退出满洲之前,蒋军和八路军均不得进入满洲”。

很明显,苏联方面是严守中立,想要为自己获得更大筹码。

苏联这种态度等原因是,苏联刚刚与国民党政府达成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国民党政府以“支持外蒙独立”“大连旅顺租借给苏联”等丧权辱国条件,获得了苏联不支持共产党的承诺。

苏联给四野多少武器(苏联援助四野70万枪4000门炮)(3)

正因为苏联的这种态度,挺进东北后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不再打出原有番号,也不使用解放军番号,而是改变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人民民主联军等,就是为了避免被苏联军队刁难。

各部队在接收到曾克林的乐观消息后,纷纷挺进东北,其中不少部队干脆把枪支甚至棉衣留给了留守根据地等老部队。1945年年底,大量部队到达东北,却发现没有什么武器可以补充。那一年东北又是奇寒气候,不少官兵因此冻伤冻死。

11月19日,苏联强迫东北局离开沈阳,给国民党军队挪窝。11月25日,黄克诚汇报情况说“ 部队 50 多天行军, 极疲劳。 自华中及沿 途动员, 均说坐火车、 汽车, 到东北背好武器等乐 观心理。 现在处于无党、 无群众、 无政权、 无粮、 无经费、 无医药、 无衣服鞋袜之困难情况, 部队士气受极大影响。”

苏联给四野多少武器(苏联援助四野70万枪4000门炮)(4)

黄克诚带着新四军第三师进入东北,是最大的一支主力部队,实际获得了多少武器呢?黄克诚表示,“仅补充步枪 1200 支、 轻重机枪 44 挺、 山炮 10 门、 野炮 4 门, 尚不 能补足。 沿途留下之武器, 且多破缺不全, 为新部 队丢下不用者”

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毛主席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等指示,他强调“ 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 奋斗, 流血流汗, 而依靠意外便利、 侥幸取胜的心 理, 必须扫除干净。”

很明显,毛主席在指示中,对苏联的援助一个字都没有提。毛主席认为,发展东北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军,要靠自力更生,要靠艰苦奋斗。

这证明,在我党和苏联高层方面,并没有密切的联系,更没有所谓的大量援助。

那么,东北野战军等几十万枪,几千门炮,到底是哪里来的呢?

我们不妨到东北野战军自己编制的历史资料里面看看。

四野司令部编制的《日寇投降后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部队实力统计表》 计算, 1945 年 底, 东北 野战军总数为 107959 人, 拥有步枪 39641 致 、 轻机枪 1139 挺、 重机枪 105 挺、 掷弹筒 59 个、 迫击炮 64 门。 能够用于战斗的重武器如榴弹炮、 坦克、 飞机, 更是一无所有。

苏联给四野多少武器(苏联援助四野70万枪4000门炮)(5)

从这个数据来看,东野初期的情况,远不如关内陈毅领导的山东野战军。

对如何获取武器问题上,东北野战军的基本策略是,把部队分散开来,搜集民间散落武器,进行剿匪。也就是说,东野获得武器等方式,主要靠“捡洋落”。

捡洋落的效果如何呢?在朱瑞领导下, 炮兵干部 “ 在抚顺收集 了 20 余门高射炮, 在沈阳抢出几辆坦克, 在抚顺、 通化等地收集了几十辆汽车。 移师牡丹江后更派人 四处搜山, 先后在镜泊湖、 阿尔山等地收集了上百门山、 野、 榴弹炮及各种零件近万件, 在这一基础上建立了三个榴弹炮团, 并由南满炮兵旅拨来一个 炮兵团 ( 收集的山炮全交给了纵队) 、 一个高射炮大队、 一个战车大队。” 到 1947 年 2 月, 朱瑞领导 下的炮兵共收集到各种火炮 700 余门。 其中, 榴弹 炮 49 门、 野炮 97 门、 山炮 108 门、 步兵炮 141 门、 迫击炮 300 余门。

炮兵靠着捡洋落发展起来,步兵呢?

主要靠军工厂自力更生生产。

1946 年 4 月, 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下属的兵工部部长韩振纪, 带领一批关内来的干部在南满通化建立最初的兵工生产基地。 国民党军侵占南满后, 韩振纪等带着机器和原料经北朝鲜转移到珲春, 建立起子弹厂、 手榴弹厂等 6 个兵工厂, 成为东北野战军第一个正规的兵工基地。1946 年 9 月一个月就生产子弹 13 万发, 手榴弹 35000 个。 与此同时, 大连、牡丹江、 哈尔滨、 佳木斯、 鸡西、 吉安、 齐齐哈尔等地也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军工厂、修械厂。 到 1947 年, 东北军工的年生产能力达到手榴弹 300 万个、 子弹 2000 万发、 各种炮弹 150 万发, 基本满足了野战军作战需要。

苏联给四野多少武器(苏联援助四野70万枪4000门炮)(6)

对东北军工业发展,毛主席也做出了重要指示“ 东 北军事工业应全力接济关内, 目前开始的一年内, 你们必须用大力建立大规模军事工业。” “ 望东北局用 全力加强军事工业之建设, 以支援全国作战为目标。”

1948年,解放区连成一片,军工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到 1948 年 6 月底, 东北军区军工部共有大小工厂 55 个、 工人 10000 多、 干部 2500 多人 。

有了捡洋落、再加上剿匪和正面战场补充,东野等装备越来越好。到了辽沈战役前夕,东野拥有了长枪 385134 支, 短枪 50352 支, 冲锋 枪12960 支, 轻机枪 15582 挺, 重机枪 3136 挺, 六零炮 2890 门, 迫击炮 986 门, 山炮 324 门, 野炮 194 门, 榴弹炮 92 门。

事实证明,东野等成功,是自己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并不是所谓的全靠苏联援助。

苏联给四野多少武器(苏联援助四野70万枪4000门炮)(7)

那么苏联到底位东业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援助呢?

刘亚楼上将在1962年召开会议时说“ 一般人总认为苏军留给四野不少武器, 这是误解。当时我们曾向中央建议, 以中央的名义 向苏军要些武器。 毛主席当即电示:中国革命主要 靠中国自己的力量, 禁止用中央的名义向他们要东西。” “后来以四野的名义, 用粮食和他们换了一些武器。 用红军票子到大连买黄金, 购买了一些武器。 朝鲜同志不错, 卖给我们一些武器。 当时我曾两次去朝鲜谈判, 朱 瑞同志曾同我去过一次。”

很明显,我军没有以中央名义向苏联要武器,但是,四野确实向苏联买过武器。

向苏联购买武器问题,主要是在1947年年初最困难时期,刘亚楼亲自到苏联,利用在苏军中多年担任参谋等关系,用100万吨粮食出口,换取了大量苏军缴获等日制武器。但是,苏联还是把大部分日军重武器运回国内用于炼铁,只有少数轻武器,留给了东野。

反倒是朝鲜军队,给东野等援助更多。丁雪松将军回忆说,两年多时间里,朝鲜方面支援了我们2000多车皮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略物资。

总而言之,东野的发展壮大,主要靠自力更生,也有外部援助,但是并不是决定性的。

苏联给四野多少武器(苏联援助四野70万枪4000门炮)(8)

富裕的强大的先进的中国,并不是苏联想要看到的。要完成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必须自力更生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