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处辄参禅,是透脱人语。诗缘情,诗言志,不论人情还是世事,总是受困。能参禅,则已欲破关。有人以为东坡这两句的意思是“盖端叔诗用意太过,参禅之语,所以警之云”,不太懂。分明说的是“佳处”。
翻李之仪诗,看到《东坡挽词》有“末路文词特见知”“空惭赐也可言诗”的句子,应该就是指这类赞誉了。不过他最有名的,还是下面这首言情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值得一提的,还有他的太太胡文柔。苏轼在定州时,李之仪任幕僚,两家有通家之好。苏轼被贬英州,一路南行,启程前,胡文柔亲手缝制衣物相赠。《姑溪居士妻胡氏文柔墓志铭》载:
(胡文柔)性高严,喜风节,自许与甚重,练达世故,喜论事,于人物取舍,则毫发不假借。……余从辟苏轼子瞻府,文柔屡语余曰:“子瞻名重一时,读其书,使人有杀身成仁之志。君其善同之邂逅。”子瞻过余,方从容笑语,忽有以公事至前,遂力为办理,以竟曲直。文柔从屏间叹曰:“我尝谓苏子瞻未能脱书生谈士空文游说之蔽,今见其所临不苟,信一代豪杰也!”比通家,则子瞻命其子妇尊事之,常以至言妙道属其子妇,持以论难,呼为“法喜上人”。子瞻既贬,手自制衣以赆,曰:“我一女子,得是等人知,我复何憾!”
上面这首诗作于元祐三年(1088),苏轼时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所以“夜直玉堂”。李之仪既与苏轼交游甚密,自然后来也不免成为“元祐党人”。
选自公众号 ▏读读写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