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疏影”是一个成语“暗香”,指的是梅花清幽的香气;“疏影”,指的是梅花稀疏的枝影,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扬州瘦西湖几月花开好?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扬州瘦西湖几月花开好(疏影横斜水清浅)

扬州瘦西湖几月花开好

“暗香疏影”是一个成语。

“暗香”,指的是梅花清幽的香气;“疏影”,指的是梅花稀疏的枝影。

“暗香疏影”,原本是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的,后来干脆就用来指代梅花了。

如果你在梅花盛开的季节来杭州,一定要到号称是“梅花屿”的孤山上去看看。

孤山的梅花品种很多:宫粉、绿萼、骨里红、玉蝶……颜色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红的、白的、黄的、绿的……单是红色,又分了很多种:朱砂红、粉红、洋红、胭脂红……这些梅花树倚着孤山坡、傍着西湖水,洋洋洒洒地开放在孤山之上,美艳极了!

到了晚上,塞勒涅(Selene)光临孤山,山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影影绰绰的——梅树、柳树、茶树……还有像放鹤亭、林社、中山纪念亭这些建筑都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光影里。

山更幽、水更冽,白日在阳光下照耀下暄妍着的梅花,此时更增添了一种清高、孤傲之美。在这样静谧的夜里,偷偷袭来的梅花的香气越发有味道!

郭沫若先生有一篇文章,通篇说七说八,只有一句和孤山的梅花有关。那就是一个叫猗筠小姐的,在信中说:“孤山的梅花这几天一定开得很好了,月也快圆了,你如果想到西湖去玩,最好在这几天去,……” 而郭沫若先生却给这文章起名叫《孤山的梅花》。看来,孤山的梅花,就算是提一提也是美好的!

北宋的林逋(读作 bū)到底有多喜欢孤山的梅呢?他从四十岁起,就结庐于此,不仕不娶,只是植梅养鹤。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别人就用“梅妻鹤子”来代称他。

林逋对孤山梅花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单看他《山园小梅二首》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一句,你就明白了。

南宋的文学家兼音乐家姜夔(读作kuí),看了这一句,不禁拍案叫绝,分别以 《暗香》和《疏影》为名作两曲,曲儿没有听过,但只一见那词,便喜欢得不得了!

南宋词人张炎是这样评价的:诗之赋梅,首选林和靖的,别人的诗不可同日而语;词之赋梅,却是姜夔的《暗香》、《疏影》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绝唱!

其实,和孤山上的梅花做过伴的,还有明万历年间著名的才女冯小青。冯小青本是广陵城的世家小姐,祖上世代都享受着高官厚爵。16岁时,她因家道变故,一个人流落到杭州。在一次元宵节灯会上,他和一个叫冯生的男人一见钟情,做了他的妾。后来,善妒的冯生夫人不容她,懦弱的冯生又冷落她,她被迫离开冯家,一个人独居在孤山上。

冯小青眼中的孤山梅花,有着杜鹃啼血的悲壮:“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18岁那年,本是芳华正茂的一代才女凄怨成疾。她请画师为自己画了像,自奠而卒。

其实,孤山的梅花,早在唐代时就有,这有白居易诗句“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为证。

只不过是,后来出了林和靖这样一个半人半仙的神人,有人便只记得宋代的梅。

林和靖仙逝后,孤山的梅花就更出名了:南宋的周密在《木兰花慢·断桥残雪》中这样说:“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南宋的辛弃疾在《和付岩叟梅花》中这样说:“暗香疏影无人处,唯有西湖处士知”;明代文学家王思任在《孤山》中这样说:“只怜逋老栖孤鹤,寂寞寒篱几树梅”;明代的徐渭,想起与林和靖月下咏梅一事,作《孤山玩月》曰:“暇时吐高怀,四座尽倾听。却言处士疏,徒抱梅花咏”……

后来,“暗香疏影”成了一个词牌名,咏者更多,数不胜数,这成千上万首诗词中的孤山梅花,可是真地叫人眼花缭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