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国外科幻电影的时候,我们时常会为黑科技大呼过瘾。比如在《机械公敌》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男主角坐在自动驾驶的车内,一边查看着手中的文件,一边吩咐汽车为他寻找更多的资料。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1)

事实上,在智能化技术持续更迭的今天,这种技术在我们的日常驾驶生活中同样可以看到,比如在早前完成改款的长安CS75 PLUS这台车上,它就可以基于IMS智能交互系统带给我们全新的用车体验。

从IMS的定义,看智能座舱的进化

智能驾驶座舱言之者多,亲历者少。就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座舱来看,几乎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定义。但相比OMS和DMS而言,IMS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2)

在这里可以给大家解释一下:

OMS,即Occupancy Monitoring System,监测对象为乘客;

DMS,即Driver Monitoring System,监测对象为Driver(驾驶员)。

IMS,就是In-cabin monitoring System的缩写,即汽车座舱的智能视觉监控系统。目前来看,IMS既包括DMS、OMS,也包括Face ID、手势识别、体征监测、远程监控等。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3)

智能座舱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从电子座舱跨入驾驶助理的时代,现如今,在日常驾驶的时候,驾驶员可以通过语音、手势、生物识别,甚至是多屏联动,完成与车辆的交流互动。除此之外,汽车操作系统也从曾经的机械操作变成了现在的触控式操作。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4)

当前智能座舱的交互分为驾驶员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驾驶员主动式交互

代表车型:长安之星5

在这个过程中,驾驶员主动向车辆输入如开启收音机、开启空调等信息,让车辆做出反馈,比如长安汽车旗下的微型面包车就是这样做的。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车型甚至不具备车机大屏,只是简单满足用户需求。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5)

驾驶员主动式交互

第二阶段:车辆建议式交互

代表车型:长安CS75

车辆根据驾驶员驾驶习惯或通过监测驾驶员驾驶状态,给出建议性动作,比如在高速驾驶的时候,汽车可以根据状态进入了自动巡航,再比如在夜晚的时候,系统可以提出意见,帮助驾驶员完成开灯操作,不过这个状态需要驾驶员进行最终确认,比如长安CS75搭载的inCall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就是属于这个行列。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6)

车辆建议式交互

第三阶段:车辆主动式交互

代表车型:长安CS75 PLUS

车辆根据驾驶员驾驶习惯或通过监测驾驶员驾驶状态,主动提供驾驶辅助,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可以根据外界的环境,做出自我调整、自我改变,进而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而我们前面提到的IMS智能交互系统,就与这种状态类似。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7)

车辆主动式交互

对比inCall,长安CS75 PLUS的IMS智能交互系统有何不同?

其实,在谈及智能交互技术的时候,长安汽车还有部分车型搭载的是inCall智能车载互联系统,比如新款长安CS75。“InCall”智能行车系统是结合即时通讯技术、蓝牙及在线交互等最新的智能车载无线终端技术。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8)

目前来看,长安CS75可以通过法国法雷奥提供的4G-TBOX,满足用户的智能交互体验,包括行车导航、车载通讯、影音娱乐、天气情况、生活服务、资讯服务、安全保障等,这种玩法有些类似于安吉星和G-BOOK。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9)

长安CS75中控大屏

对比之下,IMS智能交互系统则更智能。试想一下,当你坐上长安CS75 PLUS的驾驶席,FACE ID自动识别你的身份,并登陆你的车机账号,随后,氛围灯调至你最喜欢的颜色,座椅调整至你最舒服的姿态……这种体验是何等的惬意。而前面提到的这些细节,正是基于IMS智能座舱而来。

简单来说,对于长安CS75 PLUS这台车来说,它所搭载的IMS智能座舱交互系统,不仅可以识别驾驶员的身份,甚至还能对车内正在发生的情况,乃至于所有人员的行为举止进行检测,并给于反馈。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10)

长安CS75 PLUS中控大屏

刷脸就能开车,保障日常用车安全

长安CS75 PLUS的智能,首先就体现在这台车的双12.3英寸液晶大屏身上。在实际体验的过程中,这套大屏可支持多样化双屏互动,其中,中控屏与液晶仪表不但能通过三指滑动进行飞屏操作,还可以通过仪表端控制按键打开导航和多媒体进行互动,整体操作是比较流畅的。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11)

除此之外,这台车还具备Face ID人脸识别,当IMS智能交互系统识别到车主后,系统可根据车主驾驶习惯进行车辆设置,如后视镜倒车辅助、音乐设定、座椅设定、自动远光灯、前照灯延时等,系统还能够智能识别手势指令。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12)

科大讯飞技术加持,能读懂用户的车机系统

IMS智能交互系统的实用,还体现在这台车搭载的科大讯飞"飞鱼"语音交互系统,它的出现让人机互动变得像与朋友聊天一样轻松。比如在这套系统的加持下,"小安"能够实现多轮对话、上下文识别、跨场景识别,同时,针对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这台车还可以"免唤醒"直接响应:如导航功能、电话功能、音乐播放功能等。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13)

值得一说的是,"小安"还拥有声源定位功能,可以精准识别发出语音指令的位置,并完成有针对性的操作。对于这种玩法,大家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以“奶爸车”自称的理想ONE同样具备这种技术。举个例子,副驾乘客说:"打开座椅加热",系统则会对应开启副驾座椅的加热功能,而主驾驶室的座椅保持不变。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14)

联手梧桐车联,交互体验更智能

在现在的行车过程中,车载场景的人机交互需求越来越强烈。其实,除了前面提到的科大讯飞技术,长安CS75 PLUS还引入了TINNOVE梧桐车联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配合Face ID人脸识别,整车的体验比较智能。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15)

对比之前的车型,梧桐车联也有着不小的升级,尤其是换装运算能力可达63K的MTK8666芯片之后,系统可流畅地运行多场景语音交互、车载微信、车载抖音等功能。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16)

举个例子,在驾驶员驾驶员上车之后,这套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身份,并根据用户的个性化习惯对车辆的座椅、后视镜、多媒体等进行设置。同时,如果在行车的过程中,这套系统检测到驾驶员打瞌睡,系统会进行逐级语音预警,监测到副驾在接听电话时,系统自动降低多媒体音量;而在车内有小朋友上车的时候,系统还可以切换到儿童模式,整车的便利性较高。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17)

手势控制,让日常驾驶更方便

对比同级车型,长安CS75 PLUS还有一大优势,那就是手势控制。举个例子,在设置好之后,我们可以左右滑动切换音乐,手动比心导航回家;同时,我们还可以设置点赞,导航到公司。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18)

对比同级车型,IMS智能交互系统体验如何?

作为长安汽车的主销车型,长安CS75 PLUS的配置也是比较丰富的。从厂商指导价为12.49万的长安CS75 PLUS 2022款 第二代 1.5T 自动豪华型开始,这台车就配备了双12.3英寸大屏、梧桐3.0R生态系统、多场景语音控制、OTA升级等,甚至连带透明底盘功能的540度全景影像也是全系标配。不过手势控制和面部识别这种配置,只有高配车型才有。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19)

目前来看,在主流紧凑型SUV市场,大家的配置也是比较丰富的。比如哈弗H6搭载了新版车载系统Hi-Life,比亚迪宋 Pro搭载了开放式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在实际体验上,这三台车的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

长安cs 75 plus操作功能演示(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20)

结束语:

在国人的定势思维当中,自主车型与合资车型的差距一直都是存在的。不过在网联化技术上,这种差距已经因为技术升级,而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在一些可玩性较高的配置上,自主品牌车型还要优于合资车,以长安CS75 PLUS为例,像面部识别,手势控制等配置,即便是20万级合资SUV车型,也少有涉及。在国产车的智能交互体验上,你更看好哪个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