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黄花梨八仙桌(黄花梨八仙桌来源于经典却拥有特立独行的造型)(1)

《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唐代韩愈曾写下“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全心全意)而自知明者也”。我喜欢将这个词用于形容明式家具,它风格独特,拥有经典明式家具的造法,却用独特的造型设计将家具凸显出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它来源于经典却风格鲜明让人一见不忘。

这是一款什么样的家具呢?伍嘉恩女士著《选中之选 明式家具集珍》第76页,黄花梨八仙桌成对。

明初黄花梨八仙桌(黄花梨八仙桌来源于经典却拥有特立独行的造型)(2)

黄花梨八仙桌成对,尺寸:长94.6厘米;宽94.4厘米;高85.8厘米。年份:明晚期。为香港嘉木堂藏。

明初黄花梨八仙桌(黄花梨八仙桌来源于经典却拥有特立独行的造型)(3)

方桌在明式家具中,是非常实用的一款家具,它可以用在厅堂,或贴墙放、靠窗放,堪称家庭必备家具。方桌按其尺寸照北京匠师的习惯将大、中、小分别称为:八仙桌、六仙桌、四仙桌。其名与可供围坐的人数有关。方桌在明式家具留存实物中较多,但其成对出现及特立独行的风格实属较为罕见。

明初黄花梨八仙桌(黄花梨八仙桌来源于经典却拥有特立独行的造型)(4)

桌面以标准攒边打槽平镶三拼面板,下装三根穿带,其中两根出透榫以增强架构稳定及承托力。边抹冰盘沿上舒下敛到底起窄平线。边抹下有压阔边线的垛边。圆材腿足内缩起侧脚,上以双榫纳入桌面。腿足间装一木连做的牙头的牙条,起灯草线,牙头处小委角。下安罗锅枨。

明初黄花梨八仙桌(黄花梨八仙桌来源于经典却拥有特立独行的造型)(5)

这方桌眼熟么?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第98页,图乙51:一腿三牙罗锅枨方桌。一腿三牙罗锅枨方桌:尺寸长98厘米;宽98厘米;高83厘米。两者相较,尺寸相差不大,皆为八仙桌。除却线脚,它与我们所说的黄花梨八仙桌从造型上极为相似。依据此型,我们可以说这对黄花梨八仙桌可算成无束腰结体中一腿三牙方桌中的变体,只是略去安装在桌面下四角的角牙。

明初黄花梨八仙桌(黄花梨八仙桌来源于经典却拥有特立独行的造型)(6)

明初黄花梨八仙桌(黄花梨八仙桌来源于经典却拥有特立独行的造型)(7)

一腿三牙式是无束腰方桌非常经典的造法。其特点是“腿子不安在方桌的四角而稍稍缩进一些,形制在带吊头与不带吊头之间。腿子下端有挓,侧脚显著,还保留了大木梁架的形式。 腿子之间安牙条,牙条之下有罗锅枨。在腿子上端安牙头,支承着桌面边抹格角相交的地方,将90度的桌角恰好平分为二。”“由于这种方桌每条桌腿都与三块牙子联结,故有‘一腿三牙’之称。有因牙子之下还有罗锅枨,故又叫一腿三牙罗锅枨”。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对一腿三牙的释义。

明初黄花梨八仙桌(黄花梨八仙桌来源于经典却拥有特立独行的造型)(8)

我们看上图所示一腿三牙式的结构及内部榫卯构造,垛边贴着边抹边沿线脚顺势而下,似是边抹本身的厚度。王世襄先生对垛边的定义:“顺着边抹底面外缘加贴的一根木条,借以增加边抹看面的厚度,多用于裹腿做及一腿三牙罗锅枨式的家具”。

明初黄花梨八仙桌(黄花梨八仙桌来源于经典却拥有特立独行的造型)(9)

明初黄花梨八仙桌(黄花梨八仙桌来源于经典却拥有特立独行的造型)(10)

此黄花梨八仙桌虽可看成一腿三牙式的变体,但若忽略腿足,只看上部,边抹下的垛边安装的位置,似乎更像有束腰结体中的“束腰”。 什么是束腰呢?家具面板与牙子之间的向内收缩的部分。若其腿足为马蹄足,似乎毫无违和。

明初黄花梨八仙桌(黄花梨八仙桌来源于经典却拥有特立独行的造型)(11)

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珍赏》图95 清紫檀壸门牙条条桌似乎与黄花梨八仙桌更为相似。桌面下的垛边向内缩进,似束腰,但造法却用无束腰的带侧脚圆材腿足。只是壸门装牙板下未安装罗锅枨。壸门牙条条桌在壸门的使用上,有着特立独行的风格,壸门因左右为圆形腿足,未能交圈形成完整的壸门。但此种创新也是工匠们在经典基础上不断求新求异的例证。

明初黄花梨八仙桌(黄花梨八仙桌来源于经典却拥有特立独行的造型)(12)

总之,无论是黄花梨八仙桌还是紫檀壸门牙条条桌,特立独行是它们的显著风格。恰如一代艺术大师保罗 高更,在月亮与六便士间,特立独行的选择了心中的梦想,用其独特的色彩与艺术敏锐感,与梵高、塞尚成为了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为各种原始艺术和象征艺术开拓了道路。对于明式家具,匠师们用非一般的思路对经典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改造,特立独行的造型来源于经典却不同于经典,无论成败,皆是对明式家具在不断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