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鱼泡钓鱼人都很熟悉,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窝点内或者窝点外出现鱼泡,那么就证明鱼儿在附近活动,能钓获它们的几率大大增加。

但是这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些时候水底冒出的泡泡并非鱼泡,而是地气或者是沼气,判断水底冒出的泡是不是鱼泡,要看2种情况,一是环境、二是鱼种。

怎样分辨水中鱼泡(冒出水面的不一定是鱼泡)(1)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钓鱼人都知道,有些泡是鱼泡,有些不是,环境的影响造成这些气泡冒出水面,一般有5种。

1、成串的气泡冒出,出水就碎、这些泡并不是鱼泡,大多是气泡或者沼气泡。气泡是水底泥土中的空气时不时冒出水面,沼气泡常见于温度高的季节,水底的腐殖质经过发酵形成沼气,成串密集冒出水面。

2、泥沙底水面很少有气泡冒出、泥沙底的水面一般水质比较好透明度较高,水底腐殖质比较少,缺乏产生气泡的条件,虽然有零星气泡冒出水面,但是比较少,如果有单个气泡冒出水面,一般是鲫鱼所为。

怎样分辨水中鱼泡(冒出水面的不一定是鱼泡)(2)

3、淤泥底气泡很多、在一些河流或者平原的水面,水底为淤泥底,这种水域内鱼泡很多。一些大型鱼类在水底拱食窝料会形成气泡,因为淤泥比较厚,淤泥内有空隙,当鱼儿拱食的时候,这些空气就会冒出水面。

4、高低不平的水底、钓鱼人都知道水底高低不平的话容易藏鱼,而这些地方水面也容易出现气泡,因为水底高低不平,一直腐殖质掉落缝隙中慢慢腐烂,形成气泡,另外鱼儿在这些地方寻找食物,拱食的时候也会形成气泡。

5、水草中气泡很小很密、钓鱼中经常可以看到水草中有细密的气泡冒出水面,这些是鱼儿在水草中寻找食物,或者啃食水草造成水草晃动,产生很多细密的气泡。也可能是水草呼吸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形成的气泡。

怎样分辨水中鱼泡(冒出水面的不一定是鱼泡)(3)

这5种泡比较常见,如果水浪比较小的话,可以看的很清楚,但是要分清哪些是鱼泡,哪些不是鱼泡,从而对于鱼儿是否进窝有一个直观的判断。

二、鱼种不一样鱼泡也不一样

有句话叫:“不知道下一竿是什么鱼”。因为鱼种比较多,可能一个黑漂是白条鱼吃钩,也可能是大鱼吃钩,鱼种多鱼泡也差别很大。

1、鲫鱼、鲫鱼的鱼泡比较小,一般2-3两的鲫鱼鱼泡只有绿豆大小,半斤左右的鲫鱼鱼泡大概黄豆大小,冒出水面的时候一般2-3个,出水后几秒钟或者长时间不会破碎,如果窝点内的鲫鱼密度比较大,那么鱼泡冒出水面的也就比较多,反之则比较少。

怎样分辨水中鱼泡(冒出水面的不一定是鱼泡)(4)

2、鲤鱼、鲤鱼的鱼泡很好辨认,因为鲤鱼号称水下“吸尘器”,它在觅食的时候翻动水底的淤泥,留下成串的鱼泡,在游动的时候急速改变方向,尾巴搅动水底的淤泥,也会形成大片鱼泡,分辨比较简单。

3、青鱼、草鱼、青鱼和草鱼的鱼泡比较类似,冒出的鱼泡大小不均匀,一开始会冒出几个比较大的鱼泡,后面冒出的鱼泡就比较小了。个体越大的青鱼和草鱼,冒出的鱼泡也就越大,蚕豆大小的鱼泡鱼儿的个体在5斤左右。

4、鲢鳙、鲢鳙为滤食性鱼类,靠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浮游动物为食,它的鱼泡很密集,成片冒出水面,个体越大冒出水面的鱼泡也就越多,一般碗口一片大小的鲢鳙泡,鱼儿的个体在2-3斤。

怎样分辨水中鱼泡(冒出水面的不一定是鱼泡)(5)

鱼儿吐出鱼泡,或者觅食的时候搅动水底的淤泥冒出水泡,或者触碰到水草冒出水泡等等,或者冒出水面换气形成的泡等等,大多数可以分辨,通过鱼泡的形态从而判断是什么鱼进窝,然后钓鱼中针对性的调整。

最后:确定窝点没冒出的泡为鱼泡后,就要打起精神,防止下一秒鱼儿吃钩,尤其是大鱼进窝后,水面冒出大量的鱼泡,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防止错过鱼儿吃钩,你有没有遇到过水面冒出鱼泡后,钓获大鱼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