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豆瓣,有好几个贴子都在谈大热IP改编的角色到底贴不贴,换了别人来演是不是更好,剧还会不会爆?

演员粉的口径当然很一致:说换了谁也不行,原版就是最好。

然而个人作为书粉要说的一定是,先看剧本,剧本才是最重要的。

拿顾漫的《何以笙箫默》和《微微一笑很倾城》的影剧两版来说,哪怕我喜欢的是剧版,但是依然要说,影版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在演员,而是在剧本。

潘粤明的鬼吹灯一共有哪几部(为何书粉最认可潘粤明版的鬼吹灯)(1)

剧本的问题真的是太大了,大到谈选角都没有任何意义的地步。

就这破剧本,你换了剧版演员去演,反正作为书粉我依旧会照样骂编剧——演员永远是依托角色的,再贴的选角,再好的演技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剧本的不足,却无法彻底拯救稀烂的剧本。

类似的例子还有鬼吹灯系列,作为书粉的我为什么最喜欢潘粤明这一版?因为在这一版的剧本中人物是最贴原著的,前面几版的人物都太正了。

胡八一这个人面痞心正,满嘴跑的是火车,心里放的是主义,嬉笑怒骂,内心坚定,剧本不能在这一点上把握住就失了味道。

演员再好,也要剧本给演员发挥空间,演员是不可能脱离角色和剧本谈演技的,那纯属是乱弹琴。

豆瓣有人说潘老师的气质太过温文,这一点确实是有点,但他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是精准在线的,哪怕嘴上油嘴滑舌,眼神却清明正直,既痞得起来,痞得可爱,也正得让人信服。当然,胖是胖了点[可爱]说实话,演员塑造角色一定是从形似到神似的,潘老师得了神,形上确实差了些意思。

曾经有网友在我制作的关于顾漫的视频下留言说,“情节简单,文笔一般,不就最适合不用动脑,图个轻松愉快的甜宠剧吗?只要选对男女主,基本上影视化就不会出大乱子。反倒是那些盗墓,科幻大IP ,随便一个场景影视化都是个大难题,原著脑洞越大越难拍。”

作为顾漫粉和鬼吹灯粉想说的是,任何类型的题材想做好,特别是想做到天花板的水准都不容易,能够成为天花板的都必然抓住了该类题材的精髓所在。现偶这个题材想做得平庸也许不难,但想做成爆剧却并不简单,否则为什么2022年了,现偶爆剧天花板之争还是顾漫一个人的内战?首先剧本一定要足够过硬,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偏偏在现在的影视环境下成了最难的。

再来就是盗墓和科幻,这类题材改编的难点之一确实是原著脑洞的具现化,但考的其实是影视剧的工业化能力,也就是服化特效美工等等环节的水平,国内现在的技术是越来越好了,但恕我直言,真说到美术设计等环节反而是退化摆烂的,不少剧还是照搬西方的元素,缺少真正的中国特色,讲的是中国的故事,用的是西化的元素,我们的山海经我们神话体系我们的科幻未来在哪里?

抛开这些脑洞和想象力的具现化,我个人作为鬼吹灯的书粉除了那些特效场面外,最看重的还是剧情和人物的还原度。毕竟我们看的是故事,而不是单纯的特效,只有特效还原的故事是苍白无味的,再好的特效服务的是故事,而故事要靠剧情和人物来支撑,一个真正的好故事一定是剧情和人物互相成就推动的。潘粤明这一版之所以好,除了特效场面可以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剧情在线,胡八一这个人物立住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回到剧本上,只有剧本好,故事才有灵魂。

潘粤明的鬼吹灯一共有哪几部(为何书粉最认可潘粤明版的鬼吹灯)(2)

现在一拍IP改编,剧本大改,选角不贴,演员粉就在那里叫着书剧分离,当成同人就好了,作者都卖了版权呢,书粉在那里BB什么?反过来讲,剧本稍微还原一点,演员粉又开始个个都是原著党了,真心想说一句,原著粉真他喵的是块砖。

所以当有人问“原著粉的认可重要吗?”这样的问题时,有网友会促狭地回答,对于制作方,演员和演员粉来说,得不到就不重要,得到了就很重要。

作为二次元读者只想说,同人他喵的也有高低之分,谢谢。

真以为一句同人就能一床大被把羞都遮了吗?

为什么林青霞版的东方不败深入人心,为什么《大话西游》成为经典?

潘粤明的鬼吹灯一共有哪几部(为何书粉最认可潘粤明版的鬼吹灯)(3)

原因很简单,这类魔改的关键还是在剧本。

这类剧本要么就是剧情和人物把握得好,剧情的节奏和情绪点把控到位,人物有足够的魅力——一个故事,剧情和人物任得其一便算是成功了一多半。哪怕你觉得故事改得离谱,扯淡,但人家就是能把扯淡的故事讲得能让人一边骂一边看下去,能够把握住观众的情绪和注意力,这是本事,你不服不行。

要么就是魔改出了自身的特色,有自己独特的切入点和新颖有趣的表达视角——这也是同人这类题材创作的真正魅力所在。

所以原著粉不是不接受影视化改编,甚至是可以对魔改予以包容和接纳的,但前提是,你的魔改有足够的质量!

就现在这些把人家原著的优点都给改没了,原创剧情全是缺点,动不动就把原著女主的高光移植到男主身上,全无一点原创能力,甚至还涉嫌抄袭的改编剧说是同人,真的是辱同人了,把他们的剧本拿到晋江起点去,估计得让人家同人读者骂到退网封号,看着只想说一句——这他喵的都是什么狗P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