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又可称为“告发”、“告讦”等,是指向本团伙以外的某组织或团伙告发本团伙的秘密,有变节反叛的含义。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告密”是典型的小人行径,做出这种事的人向来不为人所好。不论是小孩口中的“告密鬼”,还是成年人身边喜欢“打小报告”的家伙,都十分令人憎恶。

试想,当你满怀希望地策划好了一切,殊不知你的一切行为都被有心人看在眼中,然后,将事情原委汇报给上级,计划被全盘破坏。如果,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战争中,那么,“告密”所带来的影响将更可怕,我方的作战方案被小人泄露,届时我方的失败率将直线提高。

世界上最早的告密者(告密者往往都没好下场)(1)

万事万物总有个开头,那么,“告密鬼”的鼻祖究竟是谁呢?

根据史料的记载,历史上第一个做出“告密”这种肮脏事的家伙应该是殷商末期的诸侯崇侯虎。值得一提的是,“崇侯虎”并不是此人的全名。以古代史官的命名习惯来看,像崇侯虎这种姓名不可考的古人,通常会安一个“地名 地位”的称呼。“崇”说的就是此人的封地——崇国;“侯”顾名思义,就是此人的爵位。唯一能肯定的是崇侯虎的名字“虎”,至于他姓什么,我们已无从查证了。

从史料中记载的文字来看,崇侯虎的长相颇不讨喜。他的脸就像一口锅一样,非常大,络腮胡,眉毛是黄色的,眼睛和蛤蟆差不多。常言道“丑人多作怪”,崇侯虎也不例外,这家伙每天起床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朝着天大吼大叫。根据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载来看,崇侯虎不但是历史上首位见于史料的“告密鬼”,还是我国古代第一位“间谍”。

世界上最早的告密者(告密者往往都没好下场)(2)

当时,商纣帝辛赋予他一个特别的使命——在黄土高坡监督其他诸侯国,一旦其他国家有动向便立即将情况汇报给商天子。夏、商均施行分封制,从本质上来看这种初级分封与部落时期没什么区别,就是将地盘分成若干块,每一块都找一个诸侯自治。诸侯之间,也分三六九等。

例如:当时的大诸侯就有“伯”、“侯”之分。

那些封地距离中央比较远,平日里对中央政策代答不理的,通常会被封为“伯”。那些封地距离中央比较近,且比较听话的诸侯,往往会被封为“侯”。

例如:武王他老爹周文王,便是岐山的“周伯昌”。

周伯昌是商朝的贵族,位列“三公”,地位很高。在当时与他同等的,仅有鬼侯和鄂侯。在旁人看来,这三位诸侯也算是“一人之下”了,理应安于现状。

周伯昌是个老实人,这一点在西周史和古代神话中就能看出来,所以,他从没想过背叛商纣王自己单干。不过,与他地位同等的鬼侯却不大安分。他觉得自己已成为一人之下的三公,若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岂不美哉?为了达成目的,鬼侯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帝辛,想要让自己的女儿给自己谋好处。

世界上最早的告密者(告密者往往都没好下场)(3)

不过,鬼侯万万没想到,一切都坏在他女儿的身上了。众所周知,纣王颇好女色,对漂亮姑娘向来是来者不拒的。然而,鬼侯的女儿却是个“性冷淡”,对男女之事没有半点兴趣,还经常对想要一亲她芳泽的纣王冷嘲热讽。纣王何曾受过这种待遇,他一怒之下立马召见了鬼侯,将其剁成了肉馅。

于是,“三公”中的另一位鄂侯此时站了出来,想要替自己的同事说几句好话。然而,商纣王正在盛怒之中,他非但没有听进去半句,反而将鄂侯一并处理了,将他杀掉后晒成了肉干。相比之下,周伯昌是个聪明人,他选择一语不发,连夜跑路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岐山。

根据《史记》的记载,周伯昌回到封地后,与崇侯虎曾进行了一番长谈。从文献中的文字进行推测,这两位的关系应该还算不错。毕竟,两人的地位差不多,都是帝辛手底下的诸侯,而且,岐山距离崇国不远,双方之间的走动也是比较频繁。

两个老友在攀谈之中,无意间提到了纣王杀掉鬼侯和鄂侯这件事。周伯昌在聊完了两人后,未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所以,就叹了几声,在叹的同时还说了几句不敬之语。只是周伯昌做梦都没想到,崇侯虎这家伙听完了周伯昌发牢骚后,竟打算将内容全都汇报给老大纣王。

世界上最早的告密者(告密者往往都没好下场)(4)

告密这种事,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否则,就很容易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历史上,但凡有点脑子的统治者,都不会在明面上鼓励下属告密。崇侯虎既然想告密,那就得拿出板上钉钉的证据来,让周伯昌再也无法翻身才行。

倘若,他只是简简单单地将自己和周伯昌的对话复述给纣王,说周伯昌这小子对您杀掉两位诸侯这件事有极大不满,纣王未必会信。就算纣王信了,届时也得召见周伯昌与他对峙一番。周伯昌这人虽然看起来老实巴交,但这种事他是万万不会承认的,毕竟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到时候,周伯昌能全身而退,告密的崇侯虎可就不一定了。

故此,崇侯虎开始着手调查周伯昌的罪名。根据文献的记载可知,周伯昌可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完人”,从他身上挑毛病的难度显然非常高。

周伯昌封地里的森林和湖泊全部对外开放,允许老百姓自由地伐木和渔猎,又不收税。在岐山这个远离朝歌的聚居地里,不但商人们能发大财,种地的老百姓也能过上殷实的生活。对于封地内的一些孤寡老人,周伯昌颁布了各种福利政策,让他们能安享晚年。

甚至,除了活人能在岐山过上好日子外,连死者都能得到优待。在周人进行土木工程时经常会挖出一些无人认领的遗体,这些遗体均由公家出钱安葬,是为“泽及枯骨”。从表面上看,周伯昌的人品无懈可击,想要找出某种致他于死地的把柄无疑难于登天。

世界上最早的告密者(告密者往往都没好下场)(5)

史料记载,崇侯虎最终给周伯昌罗织的罪名是:“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周伯昌在封地行善积德,全天下的诸侯都非常看好他,他有可能会做出对天子不利的事。笔者认为,崇侯虎不蠢,纣王也不蠢,崇侯虎不可能罗织出这样的罪名,纣王也不可能相信这套鬼话。近年来已有无数史学家证实,纣王其实是一位非常有才干的统治者。

在他当政之初,普天下绝大多数的诸侯都归心于殷商。以他的眼界来看,不可能意识不到,凭借仁义是不可能成就伟业的。至少,在封建时代里,像周伯昌这样的仁义诸侯,基本没机会夺取天下。笔者不记得哪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是靠仁义教化来建国的,反而靠暴力手段立国者比比皆是。

所以,史料中记载的这个桥段并不属实,或者说崇侯虎告密的理由不止于此。

那么,崇侯虎究竟给周伯昌罗织了什么罪名呢?

且看《左传》中的一段记载:“周伯昌曾在岐山下达过这样的命令,搜捕所有逃亡的百姓。”

这则记载说明了什么?

说明:岐山地区的老百姓未必生活在世外桃源里,甚至,他们过得非常苦。试想,若岐山真的像后世描绘的那样和谐,老百姓为什么要跑路呢?进一步猜测的话,那就是周伯昌极有可能在大肆敛财,搜刮民脂民膏。至于他敛财的目的,多半是为了招兵买马,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

世界上最早的告密者(告密者往往都没好下场)(6)

虽然,这个说法听起来很是荒谬,但这却非常有可能发生。试想周伯昌的两位同僚,“三公”中的鬼侯和鄂侯,他们死后周伯昌会作何反应呢?唇亡齿寒兔死狐悲,他非常有必要做出一番准备,比如扩充一下军事这种硬实力。所以,崇侯虎极有可能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朝廷。

帝辛在检查了崇侯虎提供的证据后,立即抓捕了周伯昌,并判处他七年有期徒刑。为什么这段秘辛没有出现在史料中呢?试想在商周之战中谁成了最后的胜利者?武王姬发。姬发上位后,想必会对此前的旧账进行一番篡改,删除所有影响其父周伯昌“仁王”形象的因素。

因此,作为后来人的我们看不到崇侯虎告密的内容,只能看到经修改后的版本。

那么,作为告密鬼的崇侯虎,有没有获得什么利益呢?

事实证明,没有,至少在史料中没有任何体现。

在告发了周伯昌之后,崇侯虎仍像往常一样坐镇于黄土高坡上,监视着那些不安分的诸侯。在此期间,他又告发了多少诸侯?我们不得而知,总之仅告发周伯昌这一件事就已足够让他成为告密者的老祖宗了。正所谓天道好轮回,崇侯虎以告密为己任,自然免不了伤害其他人。

甚至,到了最后,连商纣王都觉得这人太讨厌了,所以,便将其处死了。

世界上最早的告密者(告密者往往都没好下场)(7)

身为古往今来第一位告密鬼,崇侯虎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他差点干掉了周文王。只不过,他的成功是建立在缺德的基础上的,最后也因为自己的无耻行径付出了代价。

参考资料:

【《史记·殷本纪》、《中国商代史第二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