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五十七章,统治者依靠权势,制定许多刑法禁令,用来压制百姓,遗成贫穷、混乱。接着,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强调“无为”,“好静”,“无事”,“无欲”,反对统治者的种种暴虐。

【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使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纯阳之体百毒不侵(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1)

【大意】治理国家要靠无为、清净之道,用兵打仗要靠奇巧、诡秘的办法。相安无事不去扰民,天下才能治理得好。这些道理我怎么知道呢?根据就在此:天下的禁令越是多,而百姓就会越穷没法生活。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会陷于混乱,人们制作技术越是高超,邪风怪事就会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严厉,盗贼反而会不断的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会说:“以身作则搞‘无为’,人民自然会守法规。率先垂范搞‘清静’,人民自然就会纯正。对待百姓不加干扰,人民的生活自然会好。人没贪欲的时候,人民自然就会淳朴。”

道德经纯阳之体百毒不侵(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2)

《道德经》 第五十八章,政洽上宽松,社会风气就淳厚。政治上严苛,人民就会抱怨不满。福与祸、正与邪、菩与恶相互对立,又能相互转化。在这一章里,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原文】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谜,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道德经纯阳之体百毒不侵(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3)

【大意】政治情况若宽宏,人民就会淳朴忠诚。政治若严苛黑暗,人民就会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在哪边?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祸还是福呢?他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派可以变得邪门,善良可以变为恶。人们生出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做事有规矩,为人方正不生硬,虽有棱角但却不伤人。坦荡直率,而不放肆,地位显赫,却不炫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