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又名共工氏、康回、孔壬,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炎帝后裔,祝融之子。在早期的文献中,共工是尧的臣子,之后演变为古帝王、部落首领,后再转变为神话中怒撞不周山、破坏天体秩序的天神。共工所处的时代,往前可追溯至高辛氏、颛顼、黄帝、炎帝等时期,往后则流传至舜、禹时期。

祝融的神话故事(神话人物故事介绍之共工)(1)

神话故事

怒触不周山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之后,水神共工一向与火神祝融不合,他向火神发动进攻。担当先锋的大将相柳、浮游,猛扑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宫,把光明宫四周长年不熄的神火弄灭了。大地顿时一片漆黑。火神祝融驾着遍身冒着烈焰的火龙出来迎战。所到之处,云雾廓清,雨水齐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现光明。水神共工恼羞成怒,命令相柳和浮游将三江五海的水汲上来,往祝融他们那里倾去。刹时间长空中浊浪飞泻,黑涛翻腾,白云被淹没,神火又被浇熄了。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烧了起来,加上祝融请来风神帮忙,风助火威,火乘风势,炽炽烈烈地直扑共工。共工他们想留住大水来御火,可是水泻千里,哪里留得住。火焰又长舌般地卷来,共工他们被烧得焦头烂额,东倒西歪。共工率领水军且战且退,逃回大海。他满以为祝融遇到大水,肯定会知难而退。因此立在水宫,得意起来。不料祝融这次下了必胜的决心,他全速追击。火龙所到之处,海水不由滚滚向两旁翻转,让开了一条大路。祝融直逼水宫,水神共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迎战。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获得了全胜。浮游活活气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无法再战,狼狈地向天边逃去。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头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愤,就一头向山腰撞去,“哗啦啦”一声巨响,不周山竟给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灾难降临了。原来不周山是根撑天的大柱,柱子一断,半边天空就坍塌下来,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于这场大战。后来才有了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事迹,大地重回正常。

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的这场大战,皆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一方面说明了水火相克的原理,即水火天生不睦;另一方面说明了有些事物是自然界的基本本能,非人力所能干扰。纵观远古时代水神和火神的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没有什么所谓正义和公理,只有大自然的力量在搏击。而败阵的水神共工因恼怒去撞不周山,女娲补天算是拯救了自然世界。

祝融的神话故事(神话人物故事介绍之共工)(2)

祝融,号赤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南方神、南岳神、南海神、夏神、灶神,五行神之一。历史文献中,祝融的相关记载纷繁复杂。在部分文献中,祝融指三皇之一的祝融氏。又有文献记载祝融为炎帝之后。另有文献记载祝融为黄帝之后。而祝融也指火正、夏官的官职名称。

祝融的神话故事(神话人物故事介绍之共工)(3)

神话故事

远古时代,世上万分荒凉,只有许多森林,人们连毛带血,吞吃打来的猎物。

昆仑山上有座光明宫,光明宫里住着火神祝融。祝融很慈祥,也很有同情心,看到人们茹毛饮血,就传下火种,教给人们用火的方法。

人们从光明宫里取来火种,把打来的野兽放在火上烤熟再吃,这样不仅好吃,而且也能不生病,所以,大家都非常崇拜火神祝融。

天上出现一个人脸、蛇身、红发的水神共工。他住在东海里,是只愚顽的禽兽,性情极为残暴。

由于人民敬仰和爱戴祝融,因此触怒了他。他站在云端里说:“世人真可恶,水与火都是人生活需要的东西,为什么只敬火神不敬我水神呢?”他由气愤转为嫉妒,最后终于和火神打斗起来。

那共工驾着水龙,领着水族,向祝融居住的光明宫进攻,把光明宫周围常年不熄的神火熄灭,弄得大地上一片漆黑。

祝融火神被惹怒了,他驾着火龙出来迎战,那火龙全身发光、烈焰腾空,把大地照得通明。光明宫里的神火,又重新复燃。

水神共工没能扑灭神火,便恼羞成怒,调来五湖四海的大水漫上山,直往祝融和他骑的火龙泼去。可水往低处流,大水退后,神火又燃烧起来。

祝融骑着那条火龙,烈焰腾腾地向共工扑去,长长的火舌,把共工烧得焦头烂额。代表光明的火神胜利,代表黑暗的水神战败。

共工抵挡不住,退身大海,祝融骑着火龙直冲大海;共工慌忙逃向天边,回头看祝融已追上来,他又羞又恼,一头撞

向“撑天柱”——不周山。只听“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不周山倒踏下来。

天上塌出个大窟窿,地的东南角也陷了下去,天残地缺。天带着丑陋的大洞,无奈地向上升去,越升越高。从此以后,天就再也没有回到大地的上空。

天塌地陷后,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这才有后来的女娲补天。

帝喾高辛氏时,祝融担任火正之官,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

祝融的神话故事(神话人物故事介绍之共工)(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