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意境优美的词(李清照最特别的抒情词)(1)

在宋朝词坛乃至中国文坛之上,李清照的地位是让人敬仰膜拜的,她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也留下了“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然而,还是有人在鸡蛋里面挑骨头,诟病她的作品内容太过狭窄,前期是以闺怨词为主,后期增加了对国破家亡的感伤,其余的词篇却很少。

这的确是事实,但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却罔顾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中国古代,女子地位相对较低,抛头露面的机会并不多,也不能从政当官,李清照缺乏多种生活体验,怎么能写出边塞诗、离别诗、甚至是官场的应和之作呢?

李清照意境优美的词(李清照最特别的抒情词)(2)

其实,以她的生活经历,能给我们留下这么多名篇,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她的诗词,确实以思念丈夫,怀念故土为主,哀叹国破家亡,这不正是处在两宋之交的百姓,特别是女子的正常思想吗?有人还质疑她的词中,写对故土离别的格局不大,那是没有读过这首《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这首词虽然写得极为精彩,但名气却不是特别大,用典用词考究,我们来逐句逐词分析。

李清照意境优美的词(李清照最特别的抒情词)(3)

“上巳召亲族”是这首词的题目,其中上巳是一个节日,秦汉时定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节,到了魏晋之后,直接定三月初三为上巳节,不必要非得是巳日,其实就是三月三。最开始是结伴去水边沐浴、祭祀,后来演化为郊游踏春。这个节日在宋朝南渡之后,逐渐被淡忘,但李清照仍然召集亲友,一同过节。

“永夜恹恹欢意少”是用的开门见山的手法,当时金军已经占领了北方的片土地,南方也岌岌可危。此时的上巳节,大家的心情都很低沉,完全没有当年的欢快之情。这一句起手,就奠定了全词沉郁苍凉的基调。

李清照意境优美的词(李清照最特别的抒情词)(4)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这里的长安,词人其实是代指北宋旧都汴京。宋人受唐朝人的影响很大,有些诗词之中模仿唐朝的风格。词人表明了对于国家的热爱,即使是在梦中,也能认得回到故都的道路。只不过一个“空”字,又将南柯一梦的无奈展现无余。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现在的春色听说今年的春色和往年还是一样好,然而朝花夜月如故,却有等于无。 “为报”一词是听说的意思,表明李清照并没有亲往,或者说无心欣赏,一个“宜”字,则点明这不是真正的“相照”,而是名不符实。

另一种解释是为了报答眼下的好春色,花朵与月影相互映照。从字面上来看,第二种解释似乎更容易理解,但却失去了含蓄之美。

李清照意境优美的词(李清照最特别的抒情词)(5)

词的下阙深入主题,第一句便是“随意杯盘虽草草”说明杯盘都是随意摆放,作者无心过这个本该欢快的节日。“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正是作者的内心体会,美酒佳肴虽然合口,但心中滋味却是酸楚的。这句“称人怀抱”就是称心如意的意思,但与上文结合来看,又像是作者寥寥的敷衍之词。

“醉里插花花莫笑”这句,可能我们现代人没有多少体会,却道尽了宋人的酸苦。在北宋的时候,男女老少都有插花的习俗。当时生活富裕,国泰民安,百姓过着舒适悠闲的生活。南渡之后,很多人就不敢随意插花,因为这会勾起对于故乡和往昔生活的怀念。花莫笑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自嘲人已老,国已破,却还有心思在用旧时的习俗。

李清照意境优美的词(李清照最特别的抒情词)(6)

“可怜春似人将老”更是点明了劝花莫笑的原因。本来苏轼有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那是国家富强时,文人的自信从容。但是到了南宋这支离破碎、半壁江山时,文人只能像李清照一样,希望花儿不要笑话自己人的年华如同春天一样即将过去了。诗词讲究的是意在言外,即将过去的,又何止是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