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1)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2)

田间地头的野菜又来啦!

今天的主角是——刺儿菜~

我们也叫它,小蓟。

刺 儿 菜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3)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4)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5)

刺儿菜,就是小蓟,又名小蓟、青青草、蓟蓟草、刺角芽、刺狗牙、刺蓟、枪刀菜、小恶鸡婆。菊科蓟属植物,

是一种优质野菜。

刺儿菜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茎。地下部分常大于地上部分,有长根茎。茎直立,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有棱,高30-80(100-120)厘米,基部直径3-5毫米。有时可达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叶互生,基生叶花时凋落,下部和中部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5—2.2厘米,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有疏密不等的白色蛛丝状毛,顶端短尖或钝,基部窄狭或钝圆,近全缘或有疏锯齿,有时有极短的叶柄,通常无叶柄。叶缘有细密的针刺,针刺紧贴叶缘。或叶缘有刺齿,齿顶针刺大小不等。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6)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7)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8)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9)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植株含少数或多数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卵形、长卵形或卵圆形,直径1.5-2厘米。

小花紫红色或白色,雌花花冠长2.4厘米,檐部长6毫米,细管部细丝状,长18毫米,两性花花冠长1.8厘米,檐部长6毫米,细管部细丝状,长1.2毫米。瘦果淡黄色,椭圆形或偏斜椭圆形,压扁,长3毫米,宽1.5毫米,顶端斜截形。冠毛污白色,多层,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长3.5厘米,顶端渐细。花果期5-9月。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10)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11)

刺儿菜为中生植物,适应性很强,任何气候条件下均能生长,普遍群生于撂荒地、耕地、路边、村庄附近,为常见的杂草。刺儿菜的嫩苗又是野菜,炒食、做汤均可。花儿一开就老了。幼嫩时期羊、猪喜食,牛马不吃。另外本种为秋季蜜源植物。

除西藏、云南、广东、广西外,几遍全国各地。分布平原、丘陵和山地。欧洲东部、中部、苏联东、西西伯利亚及远东、蒙古、朝鲜、日本广有分布。

药用价值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12)

刺儿菜中药名小蓟。为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功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13)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14)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15)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16)

《本草纲目》记载: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疮出血,呕血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藏器)。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苗:去烦热,生研汁服(并大明)。

《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小蓟,山东俗名萋萋菜,萋字当为蓟字之转音,奉天俗名枪刀菜,因其多刺如枪刀也。其根与茎皆可用,而根之性尤良。剖取鲜者捣烂,取其自然汁开水服之。若以入煎剂不可久煎,宜保其新鲜之性,约煎四、五沸即取汤饮之。又其茎中生虫即结成疙瘩,状如小枣,其凉血之力尤胜。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开水冲服,以治吐血、衄血之因热者尤效。用时宜取其生农田间嫩而白者。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17)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18)

Tips:

栖霞山植物品种的众多和繁茂也说明了生态环境的优良,同时,中草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也请大家在观赏的同时,请勿随意采摘食用!

蓝莓食物图片来源网络。图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南京栖霞山(ID:njsqxs)”。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系后台编辑,我们一定会及时审核处理。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19)

刺儿菜形态学特征(栖霞山植物百科)(20)

点点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