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道长(二)

师傅的道观,或者说所谓的道观,坐落在罗山半山腰,一个稍微平坦的山坡,占地只有半亩,三栋破烂不堪的房子:一栋供奉祖师爷,一栋休息,一栋作为厨房。

师傅把我安排在厨房睡觉。几根粗大的棍子铺在底下,上面是一些横七竖八柴火,再给我铺一些麦秸草就算是床了,倒也柔软舒适。师傅还给了我一把柴刀,让我每天去山里砍柴,告诫我每天砍柴必须够用,否则烧完柴,就要开始烧我的“床”了。

天下第一宝洞在哪里(寻遍天下宝藏之玲珑金洞)(1)

道观的四周风景迷人,不算是鸟语花香,倒也平静优雅。四周林木葱葱,花草横生,树上的鸟儿成群结队,喧闹整天,一条清澈的小溪从门前汩汩经过,冲击的岩石,积蓄出一个小水湾。虽然水量不大,但是也够我们日常使用。

师傅的身世,也是和他日常聊天得知少许。民国时师傅也去闯关东,在冯德麟手下当兵,后来跟着一起去北京复辟,兵败又逃到玉清观,在静心道长指点下悟道。后他回班仙洞(罗山道观),不愿与人分争掌门,搬出来另外居住。算计得有八十多岁了,可看样子只有五十岁的身材。

出来时什么也没有拿,只带着从玉清观背回来的一大摞书。自己凿山取石,盖了这么三栋房子。历经几十年,早已经破烂不堪,书也泛黄了,还有书虫钻的几个破洞。

我爱读书,便也好奇的去翻阅师傅带回来的书籍,有道家的,有中医的,大概以我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觉得隐晦涩解,问师傅什么意思,他说让我自己去理解。倒是开头几句我能背诵(不知道对错):养气忘元守,降心为无为,动静知宗祖,无是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不要迷,不迷性自住,自住丹自结……

那些医学方面的,有图有字,标注经脉穴位,密密麻麻的,让人看了心烦。我开始挺讨厌的,但是师傅在我面前显露了几次,我也开始好奇起来。

经常有山下的住户跑到山上放牛羊,当然了,都是和我半大半小孩子,有几个和我混的脸熟。

那天我正在打水,听到山下传来“哇哇”的大哭声,是个孩子的声音。我跑下去才发现,是经常上山放羊小魏,追羊时一条腿卡在两块石头里,倒下时把腿别断了。正当我手足无措时恰好师傅下山买盐回来了,他让我把小魏搀扶起来,让他坐在一块石头上。

师傅顺着他的腿摸了摸,叹了口气:“断了!”

我急了:“那我下去叫他的家人。”

待我带着他的父亲来到山上时,小魏的腿已经被师傅用两根木棍夹起来,勉强站起来了。

师傅告诫:骨头我已经给接上了,背回去,少走动。到时我让孩子(他也不称呼我徒弟)给你送些药去按时服用,一个月就可以了。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是一个多月后,我真的看见小魏又生龙活虎的满山跑着放羊了。

天下第一宝洞在哪里(寻遍天下宝藏之玲珑金洞)(2)

师傅从来不主动给人看病,大概是“文革”时期的一次遭遇。山下一个叫魏斌的年轻人,肝硬化后期,医院已经让抬回来,师傅给他治疗两个月,奇迹般的好了。可以后的事情让人寒心:他竟然带领一帮人破四旧,跑到山上砸了师傅供养的三清塑像,烧了师傅的书,说是封建残余,毒害社会,还拉着师傅挂牌游街,期间不断进行殴打。我看到师傅在小溪洗澡时满身紫褐色的疤痕,触目惊心,师傅还解嘲:枪林弹雨中没有送命,可差点让救过的人打死。

当然也有例外。台上村有个姓温的金矿老板,经常到山上来,布施一些钱财,修缮一下房子,缓解道观生活压力。

有一次他很长时间没有来,师傅下山打听得知他得了尿毒症,每周都要去透析,师傅到他家里探望,他已经瘦骨嶙峋,苍白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家里的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师傅念在他的施财之恩,便说我给你治一下,给他把脉时不住地摇头:“不一定能治好,最起码能保住你的命!”于是每天下山去给他治疗:先是针灸,接着推拿,待老板吐出黑褐色的水,再给他喝下师傅自己调制的药。

这期间我是有帮忙的,主要帮师傅找药材,有几味药还是记得:冬瓜籽仁,还必须是霜打过的冬瓜;桑葚,要黑黑的桑葚,在树下等着接落下来的,还不能沾地……

我印象里书上有鲁迅的文章,为了给父亲治病,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药材,什么一对蛐蛐,破鼓皮……结果周先生的父亲还是死了,这些庸医害死人。我觉得师傅的手法有点像“庸医”,什么冬瓜籽还需要霜打的,什么桑葚熟透了还不能沾地……

我当然不敢说,师傅怎样吩咐我怎么样做就是。

大概不到一年,十个月多吧,那老板竟然好了!是真的好了,给他确诊的烟台山医院主治医生又做的检查,有点瞠目结舌,问他怎么治的。因为师傅叮嘱不让泄露,温老板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

我也疑惑:有这医术,这方子,下山开个诊所也能赚个盆满钵满,何苦在山上受罪?

师傅听了,甩了甩那常年穿着的破道袍长袖,说:“医人有心,庸人不信,半甲之后,会起风云……”

这句话什么意思,至今我也不是很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