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而化之”的理解,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大而化之什么意思?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而化之什么意思(我对大而化之的理解)

大而化之什么意思

我对“大而化之”的理解

郑鼎文(改编加原创)

《孟子·尽心》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按注释,其大意为:值得喜爱的叫‘善’,自己确实具有‘善’就叫‘信’,‘善’充实在身上就叫‘美’,既充实又有光辉就叫‘大’,既‘大’又能感化万物就叫‘圣’,‘圣’到妙不可知就叫‘神’。

百度上的解释是:孟子认为美的人必须具有仁义道德的内在品质,并表现充盈于外在形式。所谓“充实”,指的是个体通过自觉的努力,把其固有的善良之本性“扩而充之”,使之贯注满盈于人体之中。“充实”之所以能成为美,在于它能使人的外在形体“生色”,给人以美感。在这里孟子把人格的美看作是个体人格中实现了的善,即人格的美包含着善,又超过了善,从而深刻地发展了孔子的关于美与善的内在一致性的思想。

“化:感化。原指把真诚、善良、完美的品德发扬光大,使人的思想品德得以完美。后用来形容做事大大咧咧,不谨慎,不细致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大而化之,汉语成语,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够谨慎,疏忽大意。出自《孟子﹡尽心下》。

我认为,以“大而化之”来形容做事不够谨慎,疏忽大意或粗枝大叶,这种转义不尽恰当,简直是把圣人心中的“大而化之”小看了。我的理解,大而化之,应该是一种胸怀,一种见识,一种境界,是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事本领,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艺术,是一种“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大人大量和宽厚包容气度。

我顺便查阅了“春风化雨”,想不到这也出于亚圣孟子。

春风化雨,汉语成语,读音是chūn fēng huà yǔ,意思是指适宜草木生长的风雨,多用在人或事,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出自《孟子 尽心上 》: “有如时雨化之者。

在此,关键是对“化”的理解,化是感化,也是化解吧。“大而化之”应该是一种高尚的、完美的人格的感化、化解作用或神效吧。能“大而化之”的人,一般而言是贤人甚至是圣人吧。具有“大而化之”本事的人,其道德境界让人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觉,其人格魅力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感。

如果要把“大而化之”理解为有的人说话做事不够谨慎、疏忽大意、粗枝大叶的话,那么我建议就把那个“化”改成“话”吧,即大而话之,也就是说话大大咧咧,办事毛毛草草,甚至荒唐可笑吧。

是故我想说:

大而化之近乎圣

大而话之缺脑筋

(说明:前半部分以改编为主,后半部分以原创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