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上天台》【主演】

言菊朋(1890-1942),蒙占正蓝旗世家子。姓玛拉特,名锡,字延寿,号仰延、言谐音,遂取以为汉姓。因嗜戏曲,诩为梨园友,乃自名菊朋。早年毕业于陆军学堂,曾在清理番部、民国蒙藏院、财政部等任职。业余醉心于谭鑫培,为票友。受教于红豆馆主、陈彦衡等。后又向王瑶卿、钱金福、王长林等请益。

言菊朋京剧唱段上天台 京剧大师言菊朋上天台赏析(1)

1924年随梅兰芳赴上海以票友身份进行营业性演出,回京后下海,先搭班而后挑班,历经沉浮,进而跻身所谓“前四大须生”,自成一家,其艺术造诣以声腔艺术成就最高。是京剧鼎盛期老生行代表人物之一,与余叔岩同为公认的谭派艺术最佳传人。

晚年,以“旧谭派首领”自诩,后人称其艺术流派为“言派”。是谭派艺术的主要分支。其代表作有《让徐州》、《卧龙吊孝》、《上天台》、《白蟒台》、《法场换子》、《贺后骂殿》《除三害》、《宫门带》等。

【剧情】

东汉,太师郭荣在府门前私设禁地,强令文武百官至此步行。开国功臣铫期之子猛将铫刚平叛得胜回朝,纵马从门前经过,与郭荣发生口角,于一怒之下,刺死郭荣。铫期唯恐祸及满门,便绑子上殿,向汉光武帝刘秀请罪,并执意辞官。刘秀感念铫期一门忠烈,为光复汉室立下汗马功劳,只将铫刚发配湖广,劝铫期不要辞官。

言菊朋京剧唱段上天台 京剧大师言菊朋上天台赏析(2)

【赏析】

《上天台》一剧,早年为著名王帽戏。京剧形成期代表人物张二奎、王九龄均擅演。唯路子不同,张唱词为江阳辙,扮相戴九龙冠、穿帔、拿扇。王则唱人辰辙,扮相戴王帽,穿蟒、不拿扇。谭鑫培早年亦演此剧,名《绑子上殿》,宗王九龄,晚年因扮相清癯,避短不演。同时及稍后,孙菊仙、刘鸿声、时慧宝等时时露演此剧于舞台,唯戏路皆宗张二奎。王九龄、谭鑫培一派演法近乎失传言菊朋此剧得诸陈彦衡,宗王九龄路数而有所变化创造。

王帽戏以唱功为主,谭鑫培因扮相问题,晚年基本不动王帽。言菊朋从陈彦衡学,在学习谭派晚年众多代表剧目的基础上,参照旧本及谭氏中年唱法,挖掘一批老戏,将一批谭早年的王帽戏如《宫门带》、《贺后骂殿》、《金水桥》等等恢复于舞台,《上天台》亦其中之一这一举动,不仅是对谭派的继承发展,也是言菊朋形成个人艺术特点的标志。该剧集中体现了其声腔艺术的风格和水平,是言氏代表作之一。

此剧主要唱段有三,均为[三眼](第三段前二节[原板],即转[三眼],为特殊格式)。三段各有情绪特点。

言菊朋京剧唱段上天台 京剧大师言菊朋上天台赏析(3)

第一段汉光武登殿,一派承平天子景象,故唱得平安详,于宁静中显出内心喜乐。首句“金钟响,玉香引,王出宫廷”,“金钟”二字利用其阴平声,高揭而出,先声夺人。第二句“寡人喜的是五谷丰登”,按十字句格式节应为三字,旧本有唱“普天下”者,也有唱“有寡人”者,言菊朋径改为“寡人”二字、且利用“寡”字上声,使一小腔,“人”字阳平稍顿换气,字音妥帖,又使唱腔在平显出跌宕多姿。

“丰登”二字,言氏早年唱法,来源于老腔,玲珑、简洁,且“丰登”二阴平字摆得极正。唯气势不够阔大。王帽戏出场第一段,气势颇为重要,故13年代曾有剧评家撰文批评言氏此腔过于纤巧,言氏乃加以修改,将“登”字板位调整,使字音正确的同时,气势开阔多多。唯唱法颇不容易,对口法要求极高。接下去“君有道、民安乐,风调雨顺;文安邦、武定国,四海升平”两句,有时或不唱。

言菊朋唱时,“风调雨顺”四字,能唱出“润物细无声”之意,极合于太平天子身份。此段最后一句“九龙口进”的唱腔,为老腔满江红,言氏加以变化,成为言派特有的一个腔。此处皆可见出言菊朋在声腔艺术创作中,善于继承又不墨守成规的精神。

第二段,汉光武闻听姚刚打死太师,因念及姚家功勋,乃赦其死罪,只将姚刚发配。姚期一来因爱子远离,二来惧怕太师之女郭妃陷害,因而提出告老还乡。汉光武辨明其意,即刻挽留。此处目前一般仍以[长锤夺头][三眼],言菊朋按谭氏旧规,以“多罗”开唱,显得紧凑。唱腔亦有所变化,系从《宫门带》化出。充分显示汉光武慰留老臣的急切心情。

全剧中心,在[原板转三眼]“孤离了龙书案皇兄待定”一段

1931年言菊朋在长城公司灌录此段,唱片一经上市,立即风靡。此段警句极多,佳腔迭出,凝神细听,有美不胜收之感。其主要特点,是以“因情生字、因字行腔、字重腔轻”为原则。其中如姚不反汉、汉不斩姚、在凌烟阁标明”,“孤念你孝三年、改三月,孝三月、改三日,孝三日、改三时,孝三时、改三刻,孝三刻、改三分,三年三月三日三时三刻三分,永不戴孝就保定寡人”孤念你幼年间,东荡西驰,南征北剿,昼夜杀砍,马不停蹄,到如今二目昏花、两鬓苍苍,卿还是忠心耿耿”等叠词垛句,一般人极易唱得呆板单调。

言菊朋京剧唱段上天台 京剧大师言菊朋上天台赏析(4)

言菊朋利用字音及节奏的变化,在不动声色中唱出错落有致。如“孝三年”几句,“年、月”辙口不同容易唱出区别而“日、时”同在一个位置,且同一辙口,很难唱出不同,言菊朋这里利用了“日”字和“时”字的声调差异,“日”字上声上滑,并垫一个虚字,“时”字阳平,出口即断然后加两个小顿挫,使这两个句式板位辙口均相同的字,用同一音高唱出,却又字字分明,显示了极高的演唱能力。

整个唱段娓娓道来,而极富情趣。把汉光武对多年老友兼老臣的一片拳拳之心,刻画得如在目前言氏演此剧,宗王帽家法,不带《打金砖》。按:《打金砖》即南派剧目《二十八宿归天》,以摔打、跌扑见长,是与《上天台》同题材而不同主题的两个戏。后来有人将此二剧连演,以显示文武全才。

然则《上天台》颂扬光武帝之善待功臣,而《二十八宿归天则讽君王之过河拆桥,大相异趣。言氏一则谨守王帽家法,二者以《打金砖》事出无稽,既乖情理,复悖史实,故从不演《打金砖》。从而避免了一个戏前后情感不一。

言菊朋京剧唱段上天台 京剧大师言菊朋上天台赏析(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