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舞蹈(起源于乞讨者的民间舞蹈)(1)

匠人传承守艺人:鲁南花棍舞

鲁南花棍舞,枣庄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流传于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那片儿,距离现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古代民间舞蹈(起源于乞讨者的民间舞蹈)(2)

“花棍”由一米长的竹竿制成,中间嵌人几根铁轴,各穿上十三、四枚铜钱,舞蹈时拍打身体的各部位,发出“沙沙”的声音,因此又称“沙拉叽子”。

古代民间舞蹈(起源于乞讨者的民间舞蹈)(3)

鲁南花棍舞起源于乞讨。嘉庆年间每逢岁荒,富有乐感且嗓子好的乞讨人都会沿门唱歌,俗称“唱门”!以此来讨得施舍。随着“唱门儿”形式的不断丰富,“花棍舞”便产生了。

古代民间舞蹈(起源于乞讨者的民间舞蹈)(4)

起初花棍主要用来打节奏,兼具,打狗棍,之用。乞讨者直立唱歌时拍打上身伴随着歌唱发出有节奏的“沙沙”声。后来,民间艺人将其改编成为系统的舞蹈,在节庆庙会时表演。其基本动作大体可分为打肩、打腿、插地、单腿跪、对打、掖步打棍、打脚掌、跳跃打脚八部分。

古代民间舞蹈(起源于乞讨者的民间舞蹈)(5)

鲁南花棍舞没有独立的伴奏曲目,各种民间小调都可以用来进行伴奏,一般都用唢呐与丝竹来进行伴奏,它的舞蹈动作舒展流畅,节奏明快,跳跃性强。旋律时而委婉细腻,时而刚劲奔放,表现出旧时鲁南人民在困苦的人生道路上倔强不屈,豁达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古代民间舞蹈(起源于乞讨者的民间舞蹈)(6)

蒋久俊,鲁南花棍舞代表性传承人,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人,现年82岁,十岁时跟村里乞丐模仿学跳鲁南花棍舞,在长达七十余年的表演生涯中,获奖无数,但也面临年迈体弱,传承无人的窘境

古代民间舞蹈(起源于乞讨者的民间舞蹈)(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