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晚报》报道,本市新近印发了《北京市可回收物指导目录(2021年版)》,明确了可回收物品类和不宜列为可回收物的垃圾品类。今年,全市要新建和改造提升600座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有价值的可回收物,可在分类驿站进行有偿回收,或由驿站服务人员上门回收。街道将负责设立可回收物中转站,承担辖区内低值可回收物托底回收。目前已有部分街道、社区引进全品类垃圾回收驿站,开始尝试“规模收运”,破解这些“低值废品”回收难题。啤酒瓶、旧衣服、木家具这些不受回收点待见的可回收物,今后都可以在生活垃圾分类驿站进行有偿回收了。

垃圾分类回收一周年(详细清单更有助于垃圾分类工作)(1)

屈指数来,从去年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实施之后,这项工作已经快一年了。都说一个人二十一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那么这十个多月的时间里,尽管有一大段时间里,负责垃圾分类最前端的社区还要肩负着疫情防控等重要任务,但是宣传的也是十分到位,志愿者也都纷纷上岗,社区里的保洁也都从业务变得十分专业了,所以这也带动着咱市民也都开始慢慢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当然,每个人的素质不一样,分类的程度上也是不一致的。比如大骨头、榴莲皮到底算其他垃圾还是厨余垃圾呢?这个问题其实困扰了不少人。但是再怎么笨的人,也会知道,啤酒瓶、玻璃、塑料瓶、硬纸箱、废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的。

那么既然是可回收的物品,自然就有二次利用的价值,因此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普通市民愿意将这些东西卖到小区门口的回收站或者回收车上去,尽管没多少钱,但是好歹也体现了废物利用的价值嘛。如果说平时家里剩下的快递纸箱、空瓶子等可以做到第二天随时就扔到垃圾分类站的话,那么这个春节期间积攒起来的可是不少呢。过年期间,尤其是今年大家都在原地过年快递尤其多,谁家里都有一大摞纸箱子以及家庭聚会喝剩下的啤酒瓶、易拉罐等等,卖的话也是不少钱呢。但是此前的窘况是,废品回收生意的那些人,对于玻璃制作的啤酒瓶根本就不要(当然,如果是真的茅台酒瓶另当别论了),更不用说还在可回收名录里的木头、旧衣服、泡沫箱子了。

这个我们也能理解,毕竟政府定义的“可回收”,是从生态处理的角度出发,认为还可以二次利用的物品。而回收垃圾生意的商人更多地要从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尽管这一行其实利润不小,但是本身人家赚的就是辛苦钱,如果回收了木头、旧衣服,上家又不回收,只能砸在手里。就像那些小贩坦言的“就算回收了,也不好卖,卖不上价”。所以,回收点往往只愿意接收书本、纸箱、塑料瓶等“售卖价值高”的可回收物。这其实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出手,不是以利益为导向,而是以公益为导向来介入此事了。

这就是新闻中提到的亮点所在。通过建立垃圾回收的分类驿站,对于收废品的小贩们不愿意回收的、但是还有价值的可回收物,在分类驿站进行有偿回收,或由驿站服务人员上门回收,街道负责设立可回收物中转站,承担辖区内低值可回收物托底回收。如此一来,既能弥补小商贩不愿意干的问题,又能将垃圾分类落到更细处。而且那些可回收物看似利润很低,但是如果政府部门出面统筹资源的话,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空间,还能补贴社区,一举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