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柳传志退休矣,75岁了。

在企业家群体里,

柳传志正如“老祖”,

可谓一呼百应,应者云集。

谁的青春不迷茫柳传志(柳传志壮志未酬)(1)

柳传志,1944年出生, 1984年(40岁)创办联想,1994年(50岁)香港上市,2005年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2008年进入世界500强,2014年从谷歌手中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

2019年,已经连续上榜9年的联想集团继续荣登世界500强榜单,排名第212位。18/19财年全年营业额创历史新高,折合人民币3422亿元,年增长12.5%,实现税前利润57.4亿人民币,增长高达459%。

成绩不可谓不绚丽,但外界对联想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认为它是民族品牌的代表,有人认为它缺乏核心技术正在走向没落。而对于柳传志的评价,也不是一边倒的正面。

对于退休,柳传志似乎尚有“未酬”之感。

上:没治好 杨元庆的大嘴巴病

在中国顶级企业界之中,

杨元庆的能力可能是被高估最严重的。

谁的青春不迷茫柳传志(柳传志壮志未酬)(2)

当年,柳传志从四大候选人(杨元庆、孙宏斌、郭为、朱立南)中选择了杨元庆,归根结底是因为杨元庆更类似于柳传志!他们有着一脉相承的特色,都是“贸工技”的坚定者,都是“技工贸”的反对者!

2005年,少壮派杨元庆接棒,任联想集团董事长。

但是,2009年联想集团首次出现亏损,柳传志出山再次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直到2011年才再次卸任交棒。也就是在这过程中,杨元庆养成了大嘴巴病。

比如,针对外界质疑联想盈利不高,但杨元庆个人拿着一亿元的工资。杨元庆说,自己拿上亿的年薪是因为不能比美国员工低!难道不应该回答是因为你的工作对的起你的薪水么?

针对部分国内市场上的同型号联想电脑,价格竟比国外还高,同时还有存在“阉割版”电脑硬件配置比国外低的情况,杨元庆表示:“中国有钱人越来越多,定价高符合国人的面子。”

2008年,ThinkPad X300发布会,针对该产品的高定价,杨元庆解释说:好产品就应该有高价格,如果定价太便宜,用户可能会觉得产品不好。

至于杨元庆是否说过“定价高符合国人的面子”这句话已不可考,但“便宜了用户可能会觉得产品不好”如今还可见于新浪科技的报道。

难道产品好不好不是消费者的体验来决定而是价格决定的?那只值一千的产品卖一万突然就本质上提升了?当我们中国人人傻钱多是吧?

“飞线门”、“换屏门”、“闪屏门”、“断轴门”、高价阉割版、武士刀事件等,联想在其中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么?有问题不要紧,只是回答记者问题时,要过过脑子。

还比如,2018年9月13日,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接受外媒采访后,联想再一次遭受“民族主义”危机。最终,该网站将采访的题目定为“联想CEO:我们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这个说法传到国内后再次引发危机。

谁的青春不迷茫柳传志(柳传志壮志未酬)(3)

对此,联想立刻反应并发表声明,强调杨元庆的意思是“联想不仅仅是中国公司,更是一家全球公司”,而杨也在微博对事情进行了解释并附上该声明。

谁的青春不迷茫柳传志(柳传志壮志未酬)(4)

其实,口才、思维逻辑不好,不是没办法的,一是经过专业培训,二是少出面也行呀,不少出色的企业家都不喜欢出面呢。


下:没抓住 企业转型升级的机会

联想、华为作为国内两大代表性科技企业,

在公司发展的道路上截然相反:

前者是贸工技的代表,

而后者则是技工贸的代表。

倪光南院士曾作此评价:

现在的华为芯片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准,

丝毫不逊色于高通、苹果,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犹有过之!

自研芯片很难,联想放弃了,

还好华为坚持下来了!

我的意见,不要一味地抱怨联想没有技术,因为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所做出的决定,可能都有所不同。试问自己,你自己公司在创业初期,就一定要投入大笔资金进行技术开发吗?你首先肯定是想赚钱,要生存才对。

通俗地讲,你早期的联想是100%国企,因为政策太好,送到嘴边,容易钱赚习惯了,谁还想费劲赚辛苦钱。芯片、交换机,投入巨大还不一定见成效,何况还有外国大品牌来竞争,搏杀惨烈。还不如趁着政策好,以科技的名义多拿些地,建房盖楼,不用吆喝就卖个精光,利润丰厚。

从90年代开始,联想就涉足房地产了,旗下的融科置地逐年壮大,年营收超百亿,在房企中排名前十。到了2016年,眼看新一轮调控即将来到,柳传志把房地产业务卖给了孙宏斌。

柳传志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联想成立之初,根本不允许也没有条件让他们做研发(需要海量资金),然后靠技术来进行贸易,所以只能是贸工技。铺设一条芯片生产线至少需要20亿美元,而那时刚刚起步的联想每年纯利润才10亿港元,“资金不足,回报不可期”。

客观地讲,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经济在发展,消费者结构、需求也在变化,企业也会跟随这些大的时代进行调整、转型。

可以说,30多年来,联想转型的好机会是有的。

第一次转型:当年倪光南院士主导研发时候,如果及时转型通信设备行业,也许现在联想不是生产电脑了,而是第二个华为?联想是由倪光南院士研发的联想式汉卡赚的第一桶金,联想因此而得名,联想建立后受到中科院和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细心的人都知道,联想几乎和华为同时研发出大规模数字程控交换机。当时,华为只能在小城市求爹告娘四处兜售时,联想交换机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并安装在中南海。

第二次转型: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转型,或者2010年联想乐Phone出场之后,能够坚定而战略得当,今天联想的局面就可能大不一样。

第三次转型:错失了云计算、云存储的机会。当年阿里进入云计算的时候,百度、腾讯认为太过超前,如今阿里在全国布局了多个云存储中心,联想不是没有机会。

三次重大转型机会都失败了。前两次应该说完全是柳传志的失误,第三次柳与杨“各打五十大板”。

柳传志可能也被过于神话了,缺乏真正教父级的产业战略思想。今天杨元庆起码守住了联想插旗杆的山头,虽然今天这个山头已经风光不再,否则今天的联想就更惨不忍睹了。

2016年1月29日,在联想新春联欢会上,柳传志对业界环境与联想现状进行了剖析与点评,他说:“我们这个行业不管怎么说,现在依然是个大行业,有着足够的回旋空间。”意思很明白,只要联想不再折腾,依然有足够的空间:立足全球市场,PC业务作为联想的老根基,依然还可以支撑很多年。

真的是这样吗?科技企业不是的,君不见诸如诺基亚、柯达一样的企业,瞬间就倒掉的吗?

电脑不是没有被替换的可能性。联想要成功,就要在下一个机会窗口到来前,洞察全球产业大趋势,并出色完成这一战略的队伍。

时间会给事件最好的诠释。

帐号介绍

知贝——领先的品牌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成员来自:宝马、可口可乐、奥美、海康威视、华为等十余家全球一流的公司/机构,用最实用的方法,体系性的品牌营销策划,让客户价值“贝上加倍”。

通过多年积累,旗下已经拥有三家子公司,分别专注品牌策划、活动创意策划、宣传片拍摄、视觉传达/展会展厅设计,以及中国第一财经作家吴晓波周边相关策划等。

随着多年的业务增长及策略转型,知贝已经成为众多知名科技、互联网、家电、零售、政务、消费品等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

后台留言索取浙江省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人瑞集团、国大口腔、苏泊乐、彬锐投资、浙大网新、中威电子、图讯科技、康恩贝、海康威视萤石、阿里巴巴、浙江省司法厅以及“第二届中国汽车消费高峰论坛”等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