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寄相思,自古而来。从“昔有妇人滴泪成血,化做相思豆”开始,到昭明太子萧统顾山种红豆,睹物思慧娘,再有王维看到南国红豆,心有所感写下《相思》送给李龟年,后被人引用为男女相思。不难看出,这些诗词中的红豆,大都代表着痴男怨女的相思之情。

借紫薇写男女相思的诗句(唐代一首诗以红豆作喻)(1)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首诗大家肯定熟悉,然再往深处言,估计就鲜有人知了。

《新添声杨柳枝词·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题目《新添声杨柳枝词》可简称为《杨柳枝词》,它来源于汉乐府歌曲《折杨柳》,唐代改为《杨柳枝》,到开元时期变成教坊曲。至于新添声,则得益于乐府诗人白居易。他旧曲作词,翻为新声,写《杨柳枝词》的时候,作下“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因为白居易的名声影响很大,再加上当时文人纷纷唱和,因此新翻声的杨柳枝词,就像刘禹锡所作的《竹枝词》一样,流传甚广。

借紫薇写男女相思的诗句(唐代一首诗以红豆作喻)(2)

温庭筠根据白居易新翻的《杨柳枝词》作下两首诗,上面一首便是千古流传的名诗。

诗人首句“井底点灯深烛伊”,令人非常不解,点灯就点灯吧,为什么非要去井底?作者别出心裁,把蜡烛放在井底,意为深处之烛。此深烛又是深嘱的谐音,就是深深嘱咐的意思。“伊”字很好理解,就是所谓的伊人,代指你的意思。这样一来,整句诗的意思很好理解了,一个玲珑剔透的女子在深深地嘱咐着丈夫。

为什么要嘱咐丈夫,内容又是什么呢?诗人开始讲明原因了,原来她的丈夫要远行,“共郎长行莫围棋”。这里的“长行”和“围棋”是两种游戏。据记载,唐代人把投色子赌博称之为长行局。围棋就不用过多解释了就是一种复杂且颇具技巧与智慧的一种游戏。诗中所说的这两种游戏当然不是女子想在丈夫临行前陪他玩游戏了,“共郎长行”即虽然我的人不能陪你,但我的心早已随你远行了,“莫围棋”谐音“莫违期”,即不要失约。

借紫薇写男女相思的诗句(唐代一首诗以红豆作喻)(3)

作者运用谐音,寥寥两句就把一个丈夫将要远行,妻子恋恋不舍,千叮咛万嘱咐,反复强调丈夫不要过了约定的时间还不回来,要记得家中有人在惦记着他的恋恋不舍之情形,跃然纸上,由此可看到女子的情深义重。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据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颇爱掷骰子,有一次轮到玄宗掷色子时,唯有两粒骰子都是四点,他才能赢了杨贵妃。皇帝的好胜心,就是那么大,在骰子转动的时候,一群人激动得一直在喊“双四,双四”。巧的是,两个色子刚好是两个四点。唐明皇见此大为高兴,觉得这是吉兆,就下令让高力士,把所有色子的四点都涂成朱红色。而四点对应的另一面也自然成了红色,后来民间效仿,一直流传到今天。

借紫薇写男女相思的诗句(唐代一首诗以红豆作喻)(4)

骰子最开始是玉做的,后来变成骨质的,标准的立方体,加上一点和四点是红色,是不是很像相思的红豆?所以温庭筠就开始发挥想象了,他说这是玲珑骰子里面镶嵌着红豆。骨质的骰子里面还嵌着红豆,可不就是相思入骨。所以,这个像红豆一样的红点是深陷在骨头里的,所以叫入骨相思。

“共郎长行莫围棋”,那只是轻轻地叮嘱,到了“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简直就是惊心一问了。我对你深入骨髓的相思,你知道吗?既缱绻缠绵,又深情婉转,一语脱口而出,黯然销魂也。

借紫薇写男女相思的诗句(唐代一首诗以红豆作喻)(5)

最后诗人以“知不知”设问将全诗兜住,再次把女子亟盼游子早归的焦虑心情升到高潮。“知不知”三字把女子离别之久,相思之深,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可谓收得自然,余味不尽。

我们读到这,无不被女主人公的深情厚爱所感动,没想到世间有女钟情如此。最后一句“入骨相思知不知”七个字,乃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诗人从骰子上的红点意想选取已经非常出人意料,又加上一语双关的谐音表现,实在精妙绝伦!

人们常说只有用情至深的人才能写出这极致缠绵之语,可见温庭筠也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唐代著名的女诗人鱼玄机和他的一段风流憾事。

借紫薇写男女相思的诗句(唐代一首诗以红豆作喻)(6)

原来,鱼幼薇只是温庭筠的一个老实本分的女弟子,无奈少女怀春喜欢上自己的师傅,两人年岁相差那么多,又有封建礼俗阻碍,这场爱恋注定没有结果。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可惜的是鱼玄机一生都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有情人。不过,温庭筠能写得出“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又岂能不明鱼玄机对他深深的爱恋,可是礼教世俗不允许,温庭筠只能自我克制,最终让这入骨的相思变成“相思血泪抛红豆”,两个人生生错过,世世为人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