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苹果已经不能让富士康“吃饱”了。坚信“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的郭台铭,如今在跨界造车的路上,越走越远,还盼望着为特斯拉造车。

一年内发布了5款新车

“汽车和手机相比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说,给我造辆车吧。”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怎么也不会想到,曾经对富士康的调侃,一语成谶。

10月18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在第三届科技日上一口气发布三款电动汽车:中型SUV Model C量产版、纯电两厢车Model B、电动皮卡Model V。

加上去年发布的纯电动SUV Model E和电动巴士Model T,至此,富士康汽车家族有了五名成员。

值得一提的是,发布日当天,也是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72岁生日。活动现场,郭台铭乘坐Model B车款进场,并在会场亲自体验了量产版Model C。

“体验鸿海自家打造的电动车,已经是我每年最期待的生日活动之一。”郭台铭忍不住凡尔赛了一把。

不过,有网友评论,一看富士康这些车的名字, Model 这 Model 那的,一股碰瓷 “ 特斯拉 ” 的味道是相当地冲

关于富士康对汽车产业的规划,富士康CEO刘扬伟表示:“鸿海的目标不变,希望能够实现与 ICT 行业相同的40-45%的市占率,但要一步一步来,首先计划在2025年的电动车市占率要达到5%。

刘扬伟强调,利用他们在 ICT 制造领域积累的48 年的经验,富士康可以将电动汽车设计时间缩短一半,并将开发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在他看来,富士康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供应链。“我们遍布全球 24 个国家,这无疑成为我们进军电动汽车行业需求的巨大优势。”

刘扬伟表示,Model C的预售已经开始,订单在32小时内突破15000量,将于明年下半年陆续开启交付。

但是,市场似乎对富士康的电动车梦想并不买单。Model B在本月10号发布概念视频,但下一交易日美股鸿海精密股价不仅没涨,反而跌近3%,至6.49美元。发布会当天,富士康收盘又下跌了 2.29%,至6.37美元。

富士康新车与特斯拉同名(代工手机后再造车)(1)

下场造车,意在代工

尽管野心不小,但在业内看来,富士康造车不为卖车。

在被问及富士康的电动车产量何时会超过特斯拉时,刘扬伟直接回应,富士康坚持设计和制造服务,并表示希望有一天特斯拉能成为他们的客户

对于富士康的喊话,特斯拉并未置评。而当前特斯拉所有电动汽车都是由其自主工厂生产,并且一直在快速扩大产能。特斯拉自己能做的,为什么要与富士康分一杯羹呢?

一句“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或能准确表达富士康“碰瓷”特斯拉的行为。

郭台铭曾表示,代工电动车对富士康而言易如反掌。“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车?”

那么在造车领域,富士康有哪些核心新技术吗?

在当天的科技日上,富士康并没有过多介绍,只有寥寥数语。

比如会推出固态电池,要提升安全密度与充电速度,更安全更远续航里程。至于软件,鸿海将推出HHEV.OS,要打造标准,成为软件生态系。

但是关于时间节点和技术亮点,富士康没有进一步的介绍。

此外,富士康展出了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固态电池、半导体等关键零组件,并宣布富士康在电动车领域的CDMS(委托设计制造服务)商业模式。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富士康代工的决心。

“我们过去造PC、造手机,未来我们要造EV。”刘扬伟表示,“在EV产业上,我们会坚守CDMS,也就是委托设计制造服务的初衷不会改变。未来10年,富士康将重新定义车用领域的CDMS,持续推动垂直整合的科技服务......让车厂更具竞争力。”

背靠苹果已经”吃不饱“了

从苹果代工霸主走向电动汽车领域,是受ICT市场下滑所迫,当然也是富士康的主动选择。

一方面,手机、电脑等终端产品,市场增量已触及天花板。

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手机总销量1.34亿部,同比下降了16.9%。PC平板方面,全球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跌,同比下降 11%。

近日,苹果iPhone 14 Plus传出“砍单”消息。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称,由于销量不及预期,苹果决定削减iPhone 14 Plus的产量。此时距离这款新品上市才过去不到两周。

该知情人士还称,负责为苹果组装零部件的两家下游供应商也分别减产70%和90%。虽然富士康还对回应,不评论市场传言,但是冲击肯定是难以避免的。

身为苹果的最大代工厂,富士康虽然名头响亮,营收也是稳中向好,但却不咋赚钱。

2021年,富士康毛利率已跌至8.3%。今年上半年,更因为疫情、智能手机销量下跌等等原因,富士康的手机代工业务,甚至还是属于亏损的状况,从旗下主营手机代工业务的港股上市公司富智康集团来看,上半年净亏损达2378万美元,年内股价已经腰斩。

富士康新车与特斯拉同名(代工手机后再造车)(2)

富士康集团旗下企业数量众多,目前在台,港,内地以及日本上市的企业合计有22家。鸿海精密作为富士康的母公司,也是富士康集团的旗舰企业,最高时市值高达15000亿台币,如今市值已经大幅下滑,A股工业富联也早已跌破了发行价。

富士康新车与特斯拉同名(代工手机后再造车)(3)

目前富士康多少有些苹果依赖症,50% 左右的营收和苹果代工业务相关。但如今在行业下滑和苹果不断拉备胎进群内卷的情况下,这条代工的路越来越难走了。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浪潮迭起。

安信证券认为,汽车电子产业将成为继家电、PC和手机之后又一次全产业链级别的大发展机遇。当前汽车电子已经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汽车电子渗透率及单车价值量都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而汽车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最大的风口,智能汽车就像十年前智能手机搅动了ICT产业神经,也成为富士康等“跨界者”寻求多元化发展、开拓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抓手。

早在2019年,富士康就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并表示此前严重依赖代工电子制造,未来电动汽车代工等三大模块将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毫无疑问,押注电动车领域,是富士康摆脱对苹果这一最大客户的依赖并实现业务的多元的必然选择。

造车路也不好走

实际上,富士康开始布局汽车行业的时间,甚至比国内不少造车新势力还早。

如果从2005年收购台湾地区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的台湾安泰电业100%股权,正式涉足电瓶线、影音传输线束、倒车雷达及智能设备等车用电子用品的制造算起,富士康已经布局超过15年。

在车机电子器件、屏幕、面板等方面,富士康自己就能造,还给特斯拉、奔驰、宝马等车企当过供应商,属于是传统艺能了。

它还投资过小鹏这样的新势力、宁德时代这样电池巨头。甚至在芯片上,富士康还入股了马来西亚的 DNeX 芯片厂。

就在今年,富士康还收购了美国商用电动轻型卡车供应商Lordstown俄亥俄州的工厂,成立北美电动车制造基地;并与另一家电动汽车企业Fisker合作造新电动汽车。

富士康虽然对于汽车产业的布局时间已经持续很久,但投入不算集中,目前也依旧没有主流客户和走量的客户。

富士康可能不会想到,汽车代工的竞争远比手机要大得多,目前互联网和传统车企的合作屡见不鲜,富士康面临的竞争远比想象中大。

富士康新车与特斯拉同名(代工手机后再造车)(4)

截至目前,富士康在汽车领域就如同手机领域一样,仍然没有核心的技术,多年以来的积累,仅限于制造、合作、收购,缺少了重要的研发举措。其代工模式大概率成为组装工作,利润率也不会高。

此外,造车的烧钱程度不言而喻。蔚来CEO李斌曾表示,造车需要储备的资金门槛,现在没有400亿可能都干不了了。小米官宣造车,则计划10年投资100亿美元。

正如马斯克所言,与手机相比,汽车确实更加复杂。将ICT领域的代工经验成功复制到汽车行业,对富士康而言,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源自财通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