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介绍了教师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对职称改革、教师编制、工资待遇将迎来的新变化作了介绍,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教育部最新消息关于教师职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部最新消息关于教师职称(教育部教师职称)

教育部最新消息关于教师职称

9月3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介绍了教师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对职称改革、教师编制、工资待遇将迎来的新变化作了介绍。

健全职称层级设置,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截至目前,中小学教师、中等各职业学校教师和技工院校教师3个职称系列的改革已经完成。这3个职称系列均新设置到正高级,畅通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通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胡文忠表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854名中小学教师取得正高级职称,其中有180名幼儿园教师取得正高级职称。这有利于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就如何发挥职称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的问题,胡文忠介绍,要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区分不同教师队伍的特点、不同学科的特点,分层分类制定评价标准。中小学教师重在评价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工院校教师等重在评价实践教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绩,注重行业企业实践、指导职业技能大赛等经历。

在职称评价中破除“四唯”倾向。淡化学历要求;淡化论文要求;淡化资历要求;淡化奖项要求。据介绍,目前高等学校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两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正在进行中。

增加编制供给,适当收回空编制

中央编办四局巡视员、副局长田中称,目前,中央编办四局正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研究起草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地方为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做好支持保障。

田中表示,涉及编制工作的主要考虑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折不扣落实标准。统一后的标准作为全国标准,必须不折不扣落实。二是及时动态调整编制。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整力度,原则上以省为单位,每2年左右调整一次,市、县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可随时调整。三是统筹调剂存量资源。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精简压缩重复设置、职能弱化、规模较小,任务不饱满的事业单位,适当收回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部分空编,通过跨行业跨层级调剂、周转使用、合理配置,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全国专任教师1673.83万人

地位待遇不断提升

教师节自1985年设立至今已有35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这35年中,全国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包括政策支撑体系更加“全方位、全领域”;教师队伍建设更加“有规模、有质量”;乡村教师提升更加“增活力、增底气”;教师地位待遇更加“受尊重、受关注”。

任友群指出,目前我国教师队伍规模大幅增长,全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3.83万人,比1985年的931.9万人增长79%,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他还表示,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亦大为提升,相比1985年,小学、初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增加了61.59%、80.59%。

在教师地位待遇方面,教师工资由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行倒数三位,上升到目前全国19大行业排名第7位。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吕建平表示,要落实保障机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一是以义务教育为重点,督促各地优先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政策,力争到2020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中央财政对地方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给予积极支持。二是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中央财政对实施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地方给予奖补。三是落实教师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并多次提高津贴标准。四是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高等学校收入分配自主权。(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