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4年,一个集团计划刺杀希特勒,但不幸的是行动失败了。希特勒逮捕了这些人,这些人当中很多都是隆美尔的原部下,于是这样的刺杀行动就顺理成章的牵连到了隆美尔。再加上鲍曼的栽赃,隆美尔已是在劫难逃了。希特勒给了隆美尔两个选择,一是被送上军事法庭,等待审判;二是,服毒自尽,但可享受国葬待遇且不会殃及家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肯定是选择了后者,既能保全家人的性命还能保住自己死后的哀荣。君要臣死,臣不死也说不过去啊。既然都必死无疑了,那就尽可能体面一点的离去吧。
按理说,1944年的德国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这个时候,或许正是希特勒要力挽狂澜的时候,而偏偏在这个“危急之秋”,用人之际,为什么他会选择杀了一枚大将呢?
众所周知,战争初期隆美尔是希特勒的狂热粉丝,为希特勒建立法西斯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闪电战的成功让他的威名响彻整个欧洲大地。一方面,希特勒重用隆美尔,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另一方面,希特勒也要防止他功高盖主。狡兔死走狗烹,是统治者惯用的伎俩。成了,杀了他是怕他危及自己的地位;败了,杀了隆美尔或许能利用他的名声巩固自己那岌岌可危的法西斯帝国。所以,无论希特勒成功与否,隆美尔都必死无疑。说白了,即使是军事天才隆美尔也不过是政治家手里的一枚棋子罢了。如果这枚棋子的使命已经完成,那便成了一枚弃子,再也没有利用的价值了。真是残酷且现实!
02
另一个原因就是,希特勒与隆美尔之间的隔阂加深。“伴君如伴虎”越是上层越残酷啊,在统治者身边工作更要小心翼翼,要是个性太鲜明,说话太直白,那领盒饭就是早晚的事了。战争后期的隆美尔看清了局势,为了德国的国家利益开始质疑希特勒,甚至公然违背希特勒的命令,这一系列的举动都一点点的坚定了希特勒的杀心。尽管,隆美尔从国家的角度考虑,是以大局为重,但希特勒毕竟是个最高领导人,岂容别人在自己的地盘上撒野。
而且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大多数的统治者都具有多疑心狠的特点,刘邦,朱元璋成功后那些功臣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不都因为自己多疑杀了当年的“左膀右臂”吗?希特勒也不例外,他不但多疑心狠而且讨厌背叛。面对疑似隆美尔背叛的事情,他当然也不能忍,杀之,以绝后患。我不管你有没有背叛我,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我觉得你背叛了你就是背叛了。
03
当然,这事也不能全怪希特勒一个人。毕竟一个巴掌也拍不响,隆美尔要是“规规矩矩的”也不能引来杀身之祸。诺曼底登陆是二战历史上一次成功而又伟大的撤退,此次撤退为盟军保存了实力,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而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德军的首领隆美尔在哪呢?他或许正在给自己的妻子挑选礼物呢?亦或许已经挑完礼物回到了家中给爱人庆生呢!也就是说,在这么重要的历史性时刻他根本就没有在指挥前线。倒也是不能说他是恃宠而骄,胡作非为,但是擅离职守就为了回家给自己老婆庆生,也未免有点不顾全大局了。爱情诚可贵,国家价更高!
在北非战场上的失利已经让隆美尔“失宠”于希特勒了,他不但不知收敛,反而越发过分,擅自离开岗位,公开质疑自己的上司,这换做任何人都忍不了吧?
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挽救即将覆亡的第三帝国,重新博取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希特勒就像是一个赌徒一样,在黔驴技穷,无路可走,无处可逃的境地下,逼不得已赌了一把。很显然,他赌输了,还把家底输了个精光。不仅没有成功挽救自己的帝国,还损失了一员大将。
德国法西斯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事实证明,这么干的早晚都得失败。虽说战争爆发是必然,然而是否要走上法西斯之路却是偶然的,这就叫“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闯。”全世界那么多国家,咋就那三国家走上了法西斯之路了呢?
04
其实,无论隆美尔是生是死都挽救不了希特勒的法西斯帝国。德国法西斯失败不是由一个两个人就能够决定的,这是制度体制的问题。根本问题不解决,杀再多的隆美尔都没有用,首都柏林早晚都会被盟军攻破的。所以,隆美尔的死就好像印证着第三帝国也一定会消亡一样。
二战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军事家,他们无谓生死,足智多谋,甚至很大一部分人长相也十分英俊。他们是闪光灯下优秀的演员,为二战这个大舞台贡献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隆美尔就是这场戏的主角之一。可即便是主角,也有谢幕的那一天。隆美尔谢幕了,他所维护的第三帝国也进入了倒计时。
即便隆美尔是希特勒的得力战将,即便他行动迅猛,常常能够以少胜多,素有沙漠之狐的美称,他也逃不脱命运的安排。这个1937年就出版了自己的军事著作,二战初期就能到法西斯最高统战部任职的军事天才最终死于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历史的牺牲品。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小曲琦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文由「鱼羊史记」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欢迎转发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