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繁峙县秧歌九件衣全本(你不知道的山西戏曲之繁峙秧歌)(1)

繁峙秧歌,也叫奋地秧歌、大秧歌,是山西独有的地方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繁峙县境内及其附近地区。繁峙秧歌气氛热烈、曲调浑厚,为当地人民群众所喜爱。2006年5月20日,繁峙秧歌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省繁峙县秧歌九件衣全本(你不知道的山西戏曲之繁峙秧歌)(2)

艺术特色

繁峙秧歌戏是由民间舞蹈演变成为戏曲的,至今仍存留有演变过程的痕迹。尤其它的唱腔融汇了多种类型戏曲唱腔的形式,为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繁峙秧歌在长期孕育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朔州秧歌、盂州秧歌、民歌、时令、小调以及曲艺、北路梆子、晋剧等的曲调和剧目的精华,充实形成了自己多元化的艺术特征。

繁峙秧歌早期音乐为小曲小调的形式,并且多是一剧一调或一剧几曲。单曲的音乐个性强,很难多曲使用。后依据梆子声腔,创造出【流水】、【二性】、【三性】等几种唱腔,从而奠定了繁峙秧歌板式变化体唱腔的基础。

山西省繁峙县秧歌九件衣全本(你不知道的山西戏曲之繁峙秧歌)(3)

唱腔上,最初为小曲小调,后吸收北路梆子、晋北道情、耍孩儿以及民间乐曲的部分曲调和板式,发展为梆子声腔与民间小调相结合的唱腔,因此,繁峙秧歌的唱腔较为丰富而多变化。繁峙秧歌唱腔结构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其中板腔体的基本板式有10种,曲牌体的“训调”有17种,另外还有若干个小调,器乐曲牌75个。繁峙秧歌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受到了其他剧种尤其是北路梆子的重大影响。繁峙秧歌艺人通过观摩、拜师等方式,向北路梆子学习,逐渐完善了自己的艺术体制。

演出剧目

繁峙秧歌在长期孕育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朔州秧歌、盂州秧歌、民歌、时令、小调以及曲艺、北路梆子、晋剧等的曲调和剧目的精华,充实形成了自己多元化的艺术特征。

繁峙秧歌的剧目现存129个,其中传统戏剧目占多数,有109个,包括生活剧、历史剧、神怪剧、公案剧四类。它多从家庭、社会生活方面提取素材,通过简单明了的情节、质朴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演,来展示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因此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山西省繁峙县秧歌九件衣全本(你不知道的山西戏曲之繁峙秧歌)(4)

繁峙秧歌早期阶段,上演的剧目大部分是一些滑稽调笑的具有民间情趣的生活小戏,如《打灶君》、《安瓜》、《瞎子观灯》、《打瓦罐》等。这类小戏情节简单,载歌载舞,较多保留了地摊秧歌和故事秧歌的特点。如《安瓜》写老两口去地里安瓜(农活,指用土压瓜秧)的前后经过,两人边走边唱,有问有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