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1958年2月6日,《控方证人》在美国上映,收获高票房的同时,也在同年斩获六项奥斯卡奖项提名。时光缓缓流逝,电影技术更新换代,摄影手法愈加精妙,却仍旧遮挡不了它的光辉。六十多年过去,超过20万人在豆瓣给予它高分评价。

提到这部电影,大多数分析都会集中于影片最后八分钟的高能反转,同质化比较严重,今天,我想从别的角度来探讨这部影片:

1、在抛弃了传统悬疑电影最重要的推理功能后,这部影片如何吸引观众的观影兴趣?

2、多次反转的结局,这部影片如何做到让观众信服且逻辑自洽?

3、好看的悬疑电影不少,为何这部影片能被奉为经典?

电影控方证人推荐大片9.0以上评分(多角度分析控方证人)(1)

抛开传统悬疑电影叙事方式,营造“真相为假,假象为真”的局面吸引观众浓厚兴趣,以巧妙的场面调度与幽默的语言丰富影片内容

《控方证人》改编自英国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说,其作品中所创作的侦探推理模式直至今日仍被模仿和借鉴。但是在这部小说中,她并没有采用推理小说中常用的本格推理,即作品以逻辑至上的推理解谜为主,以谋杀案成立为始,让观众跟着侦探的脚步,一步步找出最后的凶手,从而使人惊叹于凶手巧妙诡谲的作案手法。而是在影片之初,就告诉观众,凶手及其作案动机。这完全背离了传统悬疑故事的叙事手法,也减少了观众在发现线索中找到真凶的体验快感。

一部在开头就几乎告知了真凶的悬疑电影,该如何吸引观众看下去呢?

01 营造“真相为假,假象为真”的局面,引起观众浓厚的观影兴趣

故事的开始,美国人沃尔被指控杀害富有的情妇以获得其巨额遗产,所有的间接证据都指向他,唯一可以证明他清白的是他恩爱的妻子。这样的开头并不算稀奇,然而就在其妻子克里斯汀登场时,沃尔对爵士所说的证言被纷纷打脸。

丈夫说,我并不知道情妇给我留了遗产,妻子面不改色地说,他知道的。

丈夫说,我只把她当做一个孤独的老女人,妻子却说,你们国家的人真虚伪。

丈夫还说,我在21:25回到家后,就没出去过了,妻子说,他就希望我这么说对吗?

影片中的爵士懵了,影片外的观众却乐了。

电影控方证人推荐大片9.0以上评分(多角度分析控方证人)(2)

妻子的出现,相当于观众在推理中收获的第一个线索,令人按捺不住想要知道接下来故事的发展。

紧接着,到了开庭时间。

第一位证人--赫恩总警巡,提出了关键证物,沃尔当天穿的衣服袖口上沾的血迹,与被谋杀的老妇人血型一致。但爵士早就料到了这点,拿到了沃尔的献血证明,表示袖口上的血迹也可以是他的。

第二位证人—女管家,声称去侄女家之前,听到了沃尔在和老妇人说笑,并且强有力地反驳了爵士提出的“可能是电视剧声音”的观点。不过爵士观察细致,很快注意到女管家的听力有问题,对其证言表示了怀疑。

如果说影片开始,观众是带着全知视角在观影,故事还比较平淡,那么在开庭之后,多个人物的引入,限知视角的叙述,使得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克里斯汀竟然会出现在证人席上,并且完全颠覆了之前她对警察所说的证词。证人席上的克里斯汀冷酷无情,而被告席上的沃尔却因妻子的倒戈相向而崩溃失声。

沃尔迷人的外表与对妻子的深情,不仅令法庭上的观众动容,更令我们觉得他或许真是无辜的,他妻子不过是一个满口谎言的小人,从而营造了一个“真相为假”的局面。

如果沃尔是无辜的,那爵士该如何帮助他脱罪呢?

此时,观众的好奇心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

终于,一位神秘妇人的来电,表示她握有克里斯汀写给情夫的信件,案情急转直下,沃尔终被判无罪。

若是影片终结于此,那么未免有些流于俗套,还不值得被称之为“悬疑片鼻祖”。

故事的高潮,是在审判结束后,克里斯汀表示那些信件都是她伪造的,只为了救出她的丈夫。

原来,在影片中被我们认为的假象—沃尔没有杀人,竟然才是真正的真相。从头到尾,都是克里斯汀,这名出色演员的一场表演。

电影控方证人推荐大片9.0以上评分(多角度分析控方证人)(3)

真相为假,假象为真,跌宕起伏,令人不得不为之惊叹。

02 以巧妙的场面调度与语言丰富影片内容

关于这部影片,很多人表示,即使不看它的剧情,他们也愿意为它花费两小时的时间,因为从头到尾,笑点十足。

传统悬疑电影,为了增加紧张感与刺激性,大多都会抛弃幽默这一要素。但是,在这部片中,幽默要素的植入,不仅没有影响影片的质感,反而为其丰富了内容。

那么影片中的幽默要素,是如何被导演巧妙植入的呢?

① 独出心裁的场面调度

当失落烦躁的爵士回到办公楼时,制衣店的人为他带来了“百慕大短裤”,甚至还举过了他的头顶。在遭到爵士拒绝后,他仍锲而不舍,在爵士赶往火车站前又亮出了那条短裤。

电影控方证人推荐大片9.0以上评分(多角度分析控方证人)(4)

宽大肥胖的短裤,被摊开在画面的中央,不仅暴露了爵士“人尽皆知”的体形,更与爵士焦急的心情形成巨大反差,令人忍俊不禁。

除此之外,还有多次出现的电梯。

爵士出院回来,助手为了他的健康着想,给他安了一部电梯。他嘴上说着不想坐,但身体却很诚实,并且还坐上了瘾,不停地上上下下。胖胖的爵士坐在小小的电梯椅上,这画面,着实可爱。

而当爵士准备赶往火车站时,护士举着注射器,坐着电梯下来时,就像个一本正经的雕塑。

电影控方证人推荐大片9.0以上评分(多角度分析控方证人)(5)

无论是肥大的短裤、爵士的电梯,还是护士一本正经的表情姿势,都是场面调度对幽默元素的出色体现。

② 精彩绝伦的台词

当护士表示,自己年轻时曾经差点嫁给律师,但是对方不幸病情恶化去世了。被护士的管教与啰嗦烦得要命的爵士来了一句—他显然是个幸运的律师。既让护士闭了嘴,又体现了爵士这个角色毒舌自大的特点。

当女管家委屈地表示,自己的助听器申请了很久,还是没有拿到,对她无语的法官回了一句—鉴于这年月人总是废话连篇,您并没有错过很多。既讽刺了女管家在法庭上不分轻重什么话都讲,又令观众捧腹大笑。

除此之外,剧中还有许多语言上的英式幽默,既犀利,又妙趣横生。

电影控方证人推荐大片9.0以上评分(多角度分析控方证人)(6)

细节掌控合理化影片前后逻辑,神仙演技成就黑白经典

01细节掌控,合理化影片前后逻辑

在小说中,是没有护士这个角色的,但是在电影中,引入护士这个角色,不仅增加了影片的幽默色彩,还引出了许多推进剧情发展的关键物品,比如雪茄与药片。

老爵士大病初愈,医生禁止他参与刑事诉讼,还派了位护士照顾他。因为护士没收了他藏在手杖里的雪茄,原本已经回绝了梅休的他,才会被对方身上的两只雪茄而诱惑,又因梅休没带火柴,所以将沃尔叫进了房间,从而听取了这件案子,最终成为沃尔的辩护律师。

电影控方证人推荐大片9.0以上评分(多角度分析控方证人)(7)

护士这一人物的出现,将原本平淡的诉讼委托变得更有趣味与戏剧性。而雪茄这一细节,既是推进故事发展的重要物件,又烘托出老爵士精明老狐狸的一面。

药片是护士叮嘱老爵士每隔半小时就要吃一次的,老爵士将它们摆在桌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的四排药片变成了一排。排药片既表现了老爵士因为自大而漫不经心的一面,又巧妙地告诉观众庭审已经进行了多次。

除此之外,克里斯汀的许多台词与动作细节,都是在为最终剧情做铺垫。

比如,克里斯汀第一次见到爵士和梅休,就说过沃尔对女人很有一手,要是陪审团全是女人,估计她们都会洋洋得意地把沃尔带出法庭。这里其实就暗示了,克里斯汀其实是喜欢沃尔的。因为如果连她都不喜欢,她哪里来的自信保证其他女人都会喜欢他呢?

还有在庭审结束以后,她丝毫不担心自己即将面临诉讼,甚至还气定神闲地补口红,因为她想在丈夫面前漂漂亮亮的。

电影控方证人推荐大片9.0以上评分(多角度分析控方证人)(8)

这些细节的设计,不仅使得剧情变得丰满,更让影片的前后逻辑自洽。若是没有这些细节的铺垫,剧情发展将会变得枯燥而突兀。

02 神仙演技成就黑白经典

在以往的悬疑片中,重心都会放在破案的过程中,对演技的要求也不需要太高,只要剧情能够跌宕起伏就好。但是这部影片抛弃了传统的侦探推理叙事方式,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寻找真凶及其作案手法,而是如何迷惑观众,相信他们营造的假象。所以,这部影片对演员的演技要求也是极高的,因为他们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会引发不堪设想的后果。

电影控方证人推荐大片9.0以上评分(多角度分析控方证人)(9)

于是,我们才能看到影片中泰隆·鲍华、玛琳·黛德丽和查尔斯·劳顿这些顶尖演员同台飙演技,还有爱尔莎·兰切斯特塑造的护士这样的点睛之笔。

人性,既是推进故事发展的动力,又成就了多次反转的经典

一部被称之为经典的悬疑影片,绝对不仅仅只是浮于紧张刺激剧情的表面,而是有更深刻的内涵。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所要探讨的主题,便是人性。

01 沃尔的生与死,皆因人性

影片中的爵士,是个自大自负且正义感十足的人,当沃尔顺利通过了眼镜片测试后,他就一直坚信沃尔不是杀人犯,尽职尽责为他寻找一切证据,才使得沃尔能够有机会逃脱罪名。

妻子其实是个敢爱敢恨的人,才会不惜作伪证,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无情无义的讨厌女人,来帮助丈夫逃脱罪名。

而沃尔,全然是个撒谎成性、毫无真心的利己小人。当犯罪以后,利用妻子的爱,恳求她帮他。

爵士的自大与正义感,妻子的深情,沃尔的卑鄙,使他成功逃脱了罪名。但也正是这样的性格设置,才会在真相一层层暴露以后,沃尔的无情惹怒了妻子,爵士的正义感让他用眼镜片照了桌子上的刀,妻子也因爱生恨,将刀捅进了沃尔的心脏。

沃尔生与死,与人性密不可分。

电影控方证人推荐大片9.0以上评分(多角度分析控方证人)(10)

02 多重反转,不只是为追求影片效果,更是为了体现人性

提到这部影片,想必许数人都会称赞那最后八分钟的经典多重反转。但是,也会有很多人说,这种反转在很多电影中都有,而且还没有别的电影刺激,不知道为什么会一直被夸。

首先,我们应当将眼光放在影片拍摄时的年代。在那时,这部影片所开创的多重反转绝对是令时代惊艳的存在。就好像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为何一直被奉为经典,而无数人追捧的网络虐心小说却远不能与之比肩一样。《控方证人》也好,四大悲剧也好,它们在那个时代,具有其创新性与开拓意义,而后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模仿借鉴它们的内核,虽然精彩,但是很少有自己的独创性。

其次,它并非为了反转而反转,而是为了体现人性。现在也有许多多重反转且口碑还不错的悬疑电影,但是这些电影的反转极大多数都是为了追求观影体验,而较少有其深刻性的意义与目的,但是《控方证人》却不同。影片故事的发生与结束,都是因为人性,而多重反转,也是服务于主题。既饱含新意,又富有内涵。这也是《控方证人》作为悬疑电影鼻祖,六十多年过去也毫不失色的重要原因。

电影控方证人推荐大片9.0以上评分(多角度分析控方证人)(11)

结语

若不是影片的画质与色彩提醒着我它诞生的年代,我很难想象这部电影居然是1957年拍摄的。影片值得细细道来的亮点还有许多,而我所写不过是其中一二,它值得每一位热爱电影的人去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