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阅兵40张高清图(那些再也看不见的历史瞬间)(1)

1949年10月1日,空军中队第一分队以“品”字形飞过天安门广场

当时的中国,飞机数量还是可以的,因为国民党为了内战从美国购置了大量P-51型战斗机。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收缴的飞机里包括起义的和国民遗留的还是很多的,但是能够正常起飞的飞机都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开走了,只留下了一些零零散散的部件。解放军利用这些部件组建了“新”飞机,并从中挑出了17架性能较为稳定的,在经过了多次训练后才达到了受阅要求。并且为了保证庆典大会上人民群众的安全,起飞前所有空军飞行员都对着国旗发过誓:我参加检阅,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也不让飞机掉在广场和附近的建筑物上。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

国庆阅兵40张高清图(那些再也看不见的历史瞬间)(2)

空中摄影:1949年10月1日空军中队参与阅兵

当时空军中队的飞行安排是:先有9架P-51型战斗机编为三个“品”字形分队,打头;随后是2架并排的蚊式轰炸机;再后面是呈“品”字形的3架C-46型运输机;最后是2架PT-19型教练机和1架L-5型联络机殿后。其中有4架P-51型战斗机同时肩负着防御任务,装载了弹药。由于飞机很少,很快就飞过了天安门广场上空,因此在先前的9架P-51型战斗机飞过后,绕一圈无缝衔接在2架PT-19型教练机和1架L-5型联络机的后面,当时的群众和不知道内中原因的党政军领导都以为当时是飞过去了26架飞机。如今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别说17架,就是1700架我们也有。71年沧桑巨变,如今“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我们生在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人所希冀的盛世!

国庆阅兵40张高清图(那些再也看不见的历史瞬间)(3)

1949年10月1日炮兵部队走过天安门

1949年10月1日阅兵仪式上最亮眼的风景线——“马拉炮”,当时中国刚刚脱离战火,百废待兴,很多工业都还没有起步,尤其是军工工业,因此当时我们造不出枪,造不出炮,更别说汽车了。因此在阅兵的时候,重型设备“三八”野炮没有足够的牵引车辆拉动,如果换人力显得特别杂乱,也无法表现出军人精气神。因此军委决定用骡马代替,“马拉炮”也就成为了阅兵式上绝无仅有的受阅方阵了。如今中国重汽HOWO-3轴卡车、多轴底盘的泰安特车和汉阳特车、北奔重汽的全驱8×8底盘和6×6半挂牵引车等等重型牵引车遥遥领先于世界。

国庆阅兵40张高清图(那些再也看不见的历史瞬间)(4)

1949年10月1日第一次阅兵仪式上最先接受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两个方阵

第一次阅兵仪式上,最先接受检阅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当时只有两个方队,而且和人民空军一样没有领导机关。1949年3月24日,毛主席和朱老总在庆祝“重庆”号巡洋舰官兵起义时,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立自己的空军和海军。4月23日,人民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在三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个日子也在1989年2月17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日。海军领导机关在1950年4月14日于北京成立,首任司令官肖劲光。虽然海军起点很小,但成长无穷,如今“山东舰”、“辽宁舰”都已下水远航,彰显大国实力。

国庆阅兵40张高清图(那些再也看不见的历史瞬间)(5)

1950年10月1日共和国第二次阅兵,骑兵部队成为了两点

骑兵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作战力量,尤其是火药武器不发达的时候。曾经让亚非欧等国家闻风丧胆的蒙古骑兵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抗战时期,也有英勇骁战的“马家军”,给予了日本侵略军重创,虽然被彭老总带领的西北野战军全歼,但是无可否认骑兵在当时是很强的武装力量。1950年的第二次阅兵中,最为壮观的就是1900匹战马组成的骑兵队伍了,威武雄壮,体现着当时军人的飒爽英姿。现如今,现代化的国防建设下,骑兵难以发挥大作用,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国庆阅兵40张高清图(那些再也看不见的历史瞬间)(6)

1950年10月1日,功臣号”坦克在长安街接受检阅

“功臣号”坦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在1945年11月,由三菱重工97式中型坦克改型而成。一开始这辆坦克叫做“老头坦克”,是年纪最大的坦克,也是屡次战役冲锋在前,建功最多的坦克。在辽沈战役攻打锦州的过程中,董来扶驾驶这辆坦克如同驾驶冲锋车一样,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敌人的碉堡,为四野部队扫清障碍,拿下锦州建立了不朽功勋,因而被授予“功臣”称号,如今它静静躺在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作为解放战争的参与者、经历者,见证者,它将永远地保存下去。去年7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亮相的“中国陆战之王“99A主战坦克、15式轻型主战坦克都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利器!

国庆阅兵40张高清图(那些再也看不见的历史瞬间)(7)

1950年10月1日,接受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

整齐如一始终是受检阅部队的标准,就连眼睛也能不能眨一下,因为阅兵现场除了人民群众,党政军领导人外,还有很多外国宾客和记者,其中不乏别有用心的人,专门拍摄部队不规范的动作,眨眼的瞬间等等,借此来丑化中国军人,为了不落下把柄,受检阅的部队往往每天要坚持几个小时不眨眼睛,加班加点的训练更是家常便饭,为中国军人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