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考,三分报”或许正成为当下全国1193万应届考生的现状,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高考分70%填报志愿占30%?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考分70%填报志愿占30%
“七分考,三分报。”或许正成为当下全国1193万应届考生的现状。
6月23日以来,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伴随着成绩的公布,“如何填报志愿”、“如何在不浪费一分的前提下,将考分利益最大化”,则成为了所有考生及家长们的头等大事。
截至发稿,微博话题#高考志愿#有着5.5亿次的阅读和34万次的讨论。与此同时,帮考生参考报志愿的人、机构、专家等也在此时活跃在线上或线下。究其原因,则是志愿填报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
“人家考600多分的学霸自然不用担心,我们这种压着本科线十几二十分的考生,才是最难抉择的。”考生小文正在为自己填报志愿积极查资料。“报差一点的学校不甘心,好一点的学校又怕上不了,总之就是两面为难。”
和小文一样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固然会心生烦躁。但所谓的高分学霸,面对报志愿时,也并非全是“高枕无忧”。
考了645分的董耀得知成绩的最初,确实在为自己的超常发挥暗喜。但到了选学校的时候,也不免纠结起来。“按照往年的录取排名情况,我的分数确实能进我想报考的大学,但在专业选择上并没有自主选择权,只能服从调剂。”
“但作为理科生,一旦被调剂到‘生化环材’四大‘天坑’,甚是可怕。曾经听说有学长被调剂到化学制药专业,考试差点挂科不说,毕业后本根本找不到对口工作。”董耀无奈道,“真正能松了一口气的,估计只有那些肯定可以上清北的学神。”
诚然,对于广大普通考生和家长来说,他们不仅要明确专业意向、摸清填报方式,还要了解院校专业设置、往年录取情况。尤其在“新高考”政策实施后,其复杂程度更是翻倍。“感觉就像在‘历劫’。”有考生家长抱怨道。
于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渡劫”,考生和家长们开始上网查资料、找老师、求助学长学姐,甚至不惜重金寻求其他“懂行”的人的帮助……称得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需求就有市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产业也应运而生。它们有的能提供相对专业的咨询服务,有的却是打着咨询的“幌子”,利用家长们的焦虑赚快钱。
本期小酒馆,我们和几位正在为填报志愿发愁的考生或家长聊了聊他们当下报志愿的经历。他们当中,有从老到小全家出动,为考生查询学校和志愿信息的;有给十几个学长学姐打电话,就因为刚刚压线想上一本的。还有反向操作,从报考机构推销员那里学习报考经验的。更有的人,因为“贪便宜”报了打着报考辅导机构幌子的组织,却被坑了钱的。
虽然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志愿填报并没有绝对匹配的方案,只有适合考生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报志愿如竞拍,跌宕起伏36小时
方方 | 19岁 2021年高考生
作为一名内蒙古考生,我也是上了大学之后,才从同学口中得知,相比其他省份,我们高考填志愿的方式竟然这么“与众不同”。
我们省一直实行的是“动态排名、精确定位”的网报志愿模式。所以我们填报志愿时,可以实时查看自己正在报名的院校和专业中的动态排名情况,以及平行分的考生人数。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我们“浪费分数”的情况,但报名当场就可以得知自己是被录取,还是“滑档”,场面还是相当刺激的。
这也导致,不少考生为了能上自己心仪的学校,甚至会“赌”自己分数段填报前的几分钟或几十秒,压最后的时间线报名,“玩得就是心跳”。
去年,我高考成绩出来后,当时就松了一口气。高出一本线几十分,参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我的成绩处于“档位”中段,报考我心仪的学校应该完全没问题,但是离我想学的专业似乎还有点点危险。
不过,当时的我“很傻很天真”,一心只想学那个专业,不想服从调剂。正式填报前,我做了很久的思想斗争,最后决定在报名截止的前几分钟里赌一赌。
当时好多同学为了网速好,会去网吧集体报志愿。但我觉得那么多人同时填报,心理压力太大,怕自己会“手抖”来不及。就这样,我去了隔壁县的舅舅家,他家的网速一直很快。
我坐在舅舅家的电脑前,从早到晚一直不停地刷新页面查看填报情况,结果下午突然停电了。我舅舅气得立刻给物业打电话,询问到底怎么回事。尽管物业表示一个小时内就可以恢复供电,但我当时心里还是很慌。
半个多小时后,供电恢复了,我又坐回电脑前,不停地输入验证码,来回进出报考页面查看排名情况。
报志愿截止前的半个小时里,我虽然没有改志愿的想法,但看着想报的学校专业里面,排在最后几位的考生名次和分数一直在变动,原本还算放松的我,也有点开始紧张了。
最后,我看了一下排名情况,确定自己基本上能够以专业倒数几名的成绩“擦边”进该学校的心仪专业。
稳妥起见,我还是在最后两分钟内开始填报。不幸的是,因为每次填报志愿都需要重新输入验证码、学校和专业代码等数字,过于紧张的我,在最后两分钟输错了代码。等到重新输入时,填代码的时间已经不够用,我直接“落榜”了。
填报截止后,我简直“天塌地陷”觉得自己12年的书白读了,眼泪控制不住地往外流,把我舅舅舅妈吓坏了。
直到第二天一早,我的老师突然打电话通知我赶紧去学校“补录”,“有几个一本大学扩招了。”我放下电话,立刻跑去了学校。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在最后几个小时,从有限的选择里,定好了学校专业, 终于报上了一本大学。
最近,家乡的学弟学妹,开始跟我打听学校和报考志愿的事,我第一个建议都是,“除非手速够快,要不然不要踩点报考。”
一人报考,全家出动
毛毛 | 18岁 过一本线20分
高出一本线20分的成绩,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甚至比我原先的刚过一本线水平还高了些。原本我是打算在省内找个稍好些的公立本科就读,但比一本线多20分的成绩,意味着可选择的大学比之前多了。
“这回得给你好好挑学校,不能浪费每一分!”我堂姐因为当年高考和一个分差近30分的同学,成了同班的大学同学后,就一直耿耿于怀,觉得自己多考的几十分都浪费了,应该朝着更好的大学或者专业冲一把。
我爸妈对堂姐这一事迹也有所耳闻,并对堂姐对我的忠告十分赞同,就应该挑个“性价比”最高的学校。我作为家族里同辈最小的,优势便很快“凸显”出来。在我爸妈的呼吁下,全家人化身“智囊团”,开始为我填报志愿“出谋划策”。
哥哥姐姐们更多是借用互联网力量,拿着我的分数和省排名,在填报志愿助手、夸克、知乎、微博、小红书等各个平台搜集有效资料,哪些“211学校”得冲一把(服从调剂),哪些“双一流学校”比较稳……他们基本是不定期给我反馈收集到的信息,甚至还给我分享一些“线差法”等计算方式,以此锁定目标院校。
我爸妈还有伯伯舅舅则主攻于“线下”。《填报志愿指南》和《招生专业目录》这两个大厚本子都被他们翻阅数遍。与此同时,他们还会从身边熟人入手,询问有过报考指导经验的老师,企图从中得到一些“指点”。
茶余饭后,他们还会聚在一起,将手上掌握的信息汇总,并进行分析和讨论。这个时候,我爸妈往往就会拿起笔认真做笔记。不过我围观几天,也没见着我爸的笔记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内容,但看到家里人为我的事这么上心,还是心存感动。
从目前商议的结果来看,我对自己填报志愿也有了一些想法。因为我的分数不上不下,比较尴尬,但出于以后考研或者工作考虑,还是决定先保证入读“211”或“双一流”院校。所以最终决定是排名较前的大学一律选择服从调剂,但保底的大学,则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专业。
现在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填报志愿入口开放之日了。
反向操作,跟报考机构营销人员学技巧
静静|44岁 考生家长
有一种辛酸,叫做“我是考生家长”。早在孩子备考的时候,我就基本上想好了如何报志愿,除了跟亲戚和朋友请教,一打开抖音,推荐给我的也全部都是报考资讯。结果考完后,孩子跟我说没发挥好,有可能上不了本科。这完全打乱了我之前按本科准备的报考方案。
本着“第一志愿保本科,第二志愿保专业”的原则,我们全家又开始重新梳理报考方向。
这边我们正焦头烂额,那边报考机构的营销电话不停地“轰炸骚扰”。平均下来,一天我能接到四五通这样的电话,有时还是同一家机构不同的工作人员打来的。不堪其扰的我基本上都是直接挂掉。
实际上,我的亲戚当中已经出了5个大学生了,因为我们家孩子最小,所以每个孩子报志愿的时候我都会“取经”。因此,对报志愿的了解要比一般家长多一些,这也是我对报考机构“不感冒”的主要原因。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骚操作”的营销人员。“不需要?事关孩子的未来,你凭什么说不需要?”电话那头,营销人员的“冒犯”成功地激起了我的胜负欲,“我已经做了很多功课,包括国内和国外的院校资讯,没有人比我更关心孩子的未来。”接下来,我跟营销人员就报考信息展开了长达45分钟的“battle”。
不得不承认,这45分钟的时间并没有浪费,营销人员也是做过一些功课的,我也从中获取到了一点新的信息。但当进一步询问时,营销人员就开始打太极,引导成交。意识到营销电话并非全无用处之后,我不再拒绝报考机构的电话,但同样也快速让对方意识到我已经做过大量功课,对方为了成交,会继续展示自己的专业度,这样每次都会再让我的认知提升一点点。甚至最后,有三四个机构的营销人员被我问到“哑口无言”。
其实,不选择报考机构不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而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我们家孩子性格特别倔,所以我们要特别考虑她的个人意愿,机构为了让孩子保本科而选择的专业,孩子真的接受不了。
但报考机构的营销电话还是顺利成为了我检验方向正确性的工具。接了十几通电话后,我基本确定了报考方案,老公也被我的操作惊呆了,调侃我可以去报考机构做咨询。
当代高考“冤种”,报志愿被坑3000元
小欣|18岁 过一本线40分
在高考前,我就明确一件事,高考能考多少分是基于自身能力的可控,但报志愿却有偶然因素和信息差。对我而言,报志愿比高考还关键。
我家属于五线城市,身边没有能咨询的长辈,因此高考结束刚估了分,我就开始找辅导机构。
这些辅导机构,从千元到几万元、十几万元的价位都有。一般大机构不缺学生,电话打来总是神秘的强调自己特有的数据库,能细致到高校各专业的人员调动。而小机构更加热情,甚至一天打好几个电话嘘寒问暖。
咨询了大大小小的几个机构后,我有些疲倦。此时,在一位销售拍着胸脯保证全程一对一辅导,并称打了5折后,我在一家小机构交了3000元咨询费,却没想到踩了个大坑。
钱一交,对方马上甩来了一个链接,美名其曰职业性格测试。可价值1000元的测试,做起来却和免费的“MBTI性格测试”极为相似。我虽然不满,但想到后面的一对一辅导,还是决定忍耐。
但没想到,他们很快就开始“摆烂”了。先是按照预估分数出了学校list,可提供的资料只有历年分数和官网链接,然后根据我的反馈缩小范围,实际就是去掉部分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的省份的高校。
而且,对于专业课程安排、哪些学校可能扩招这些问题,他们则是一问三不知。甚至每当我提出疑问,他们还会反向指责我“没有社会经验,不信任他们”。
就这样,从头到尾,除了提供学校list这一环,其它全都是我自己来完成的。我越想越气,更后悔自己“贪小便宜”。为了止损,我当即提出要他们退还费用,可对方直接删除了我的微信,拉黑了我的电话。
最后,我根本联系不上他们。
现在分数已经出来了,我只能一面自己在网上找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询问情况,一面拨打12315积极维权,着实“心累”。
填报志愿也得学会“望闻问切”
奕东 | 17岁 过本科线4分
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我很激动。因为按照几次模拟考成绩还有考后估分,我就是个读大专的料,但没想到高考分数竟然过了本科线。虽然只超了4分,但也意味着,我有可能成为一名本科生。
然而,惊喜之余,我又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微妙”的分数,因为我根本没有更多的选择性。我在关注的高考超话里发帖“刚过本科线,物理科省排名23万,能上什么学校?”收到的回复有好几个,但大致的意思都是,“这个分数只能上民办本科,要不就考虑下专科。”
就这样,报考本科还是专科院校,成了我在填报志愿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从文凭含金量来说,必然是本科学校优于专科。但从经济情况以及专业情况考虑,后者优势更强。因为如果坚持上本科,我只能选择收费更高的民办院校,而且热门专业也没得选。
家里人表示虽然四年下来十几万的学费生活费开销有些大,但也在承担范围内,所以经济问题可以搁置一旁。况且学校也是我自己一个人去上,所以填报志愿还是以我为主。
手里突然握住填报志愿的“权利”的我,还有些许不习惯。但一想未来确实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就开始更卖力地研究各项报考政策和学校选择。我甚至将中医诊断疾病的“望闻问切”法都运用其中。
“望”指的是观察,我要将报考规则了然于胸。“闻”是聆听,我要多请教师长的意见。如就“本科和专科在未来职业规划中是否存在很大差距”、“什么专业会更适合未来就业”等问题,多听听过来人的经验。
“问”就是咨询,对于意向的学校就上网查询到该校招生办电话,直接打电话过去咨询。或者通过微博超话、学校贴吧等途径找到“组织”,询问一些诸如“分数报考稳妥不”、“要想求稳录取应该选择什么专业”等等。“切”这一步,还得过几天才能做决定。我现在还只是在前面三个步骤循环进行。
在学校和专业挑选的基础上,我还想到应该将学校环境也纳入考虑范围。我这两天看的外省学校,有的既没有空调也没有独立沐浴,对于我这个南方人来说,这些我都不能接受。好在现在很多人都在使用贴吧、微博超话、小红书,只需要随便检索下关键词就能直接找到答案。
在一所心仪大学的微博超话里,我发现该学校平常在管理上十分“奇葩”。不仅有军事化管理,还会随时抽检宿务情况,这一系列操作直接给我劝退。还有一所专科学校鼓吹自己的“动画专业”厉害,设备先进,但当我与该校同专业学长在微信“接头”后,这位学长直接让我“快逃”。
一通操作之后的经验之谈则是,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打破信息不对称困境,给自己多一些“备选项”。
为了报志愿,我咨询了十几位学长学姐
彤彤|18岁 一本压线考生
我所在的高中是一所小型封闭式的私立高中。因为学校的特殊性,也是老师对我们的高考志愿负责,我们考生一直要等到高考报志愿结束后才可以离开学校。
就这样,高考结束后,学校就开始为我们填报志愿准备一系列工作。除了一些高校来我们学校做招生宣讲外,学校还会邀请一些往届的学长学姐,给我们做志愿填报讲座。
讲座结束后,学长学姐们还会分别找我们“谈心”。我也从学姐那了解到,报考志愿竟然有这么多“门道”。如,除了报考本省内的学校有优势外,我们报考北方的大学,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因为不少本省考生不愿意出省。”
学长也用自己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分数不够的话,更要考虑的是学校和所在的城市,其次才是专业。
几次谈话结束后,我拿着志愿填报手册,根据自己模考的成绩,对比往年的录取线,划定了自己可能报考的学校范围,也选择了每个学校不错的专业。但成绩公布后,我几乎哭笑不得,因为我的成绩正好压过了一本线上一点点。
这让我在选择志愿时非常尴尬,因为报考一本可能上不了。老师给到的建议是,“选一个好一点的二本学校和专业吧。”
但我不死心,还是想试着“冲一冲”。一边对着手册查往年各个学校的录取分数和人数,一边拿着学校给到的学长学姐联系方式,给最近几年飘过一本线、但上了一本的学长学姐们分别打电话,向他们咨询报考经验。
学长学姐们听了我的情况后,都很纷纷给出他们去年的报考经验,告诉了我他们当时的情况、以及在一本志愿里,填报哪些学校更有希望录取。“如果非常想报一本的话,一定记得填‘服从调剂’,你这个分数太危险了。”一位学姐告诉我,“我当时虽然没服从调剂也上了一本,但是前两年的情况跟今年不太一样,你想去的这几所学校都有扩招,报名的考生也会成倍增加。”
在问了十几位学长学姐后,他们给到的建议差不多,不过也增加了我对各个大学的了解。跟老师沟通过后,我锁定了两所有希望“录取我”的一本大学,但是第一志愿里只能二选其一,否则也会面临“掉档”。
就这样,我又开始上网查找这两所大学的信息,还去它们的微博和贴吧,找到了在该大学就读的学长学姐,尝试去加他们的QQ。
不过,目前只有一位学长通过我的好友申请,我跟他询问了他们学校的基本情况。如食堂、住宿、学习氛围、环境等等。但因为学长是学化工的,不了解学校的文科专业,目前,我还在等另一位文科专业的学姐通过我的好友申请。
本文源自燃次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