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上下五千年,诞生了成千上万的诗人,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是不知道几首诗词的话,都不好意思出来混。

那么你知道中国的诗歌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今天我就给大家聊聊!

伟人曾经有一句话:“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用在诗歌上也一样。诗歌从来就不是高大上的,最早的诗歌,也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据说中国最早的一首诗,叫做《弹歌》,讲的是原始社会打猎的事: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砍竹子呀,把竹子接到一起做成弹弓啊,用弹弓把土做成的子弹射出去呀,追逐动物捉住吃肉啊!是不是觉得朗朗上口,井然有次序?没错,这就是原始人干活时喊的口号,一方面鼓劲打气统一节奏,一方面憧憬未来,仿佛已经大块吃肉了。

诗歌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点(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程)(1)

历史的车轮滚到了西周,人口越来越多,贵族阶层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周公(就是解梦的那位)搞了一套礼乐制,就需要丰富文化生活,于是他设立了一个专门采诗的机构,到民间去调研,把各地的民歌收集起来,交给朝廷的歌舞团谱曲编舞,表演给周天子看。后来,这些诗歌流传了下来,孔子又把它们整理了一遍,这就是中国的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有诗歌305首,所以后人又把《诗经》称为《诗三百》。后人又根据诗经中所表达内容的不同诗歌进行了分类:风、雅、颂。风,又称国风,就是各地民歌;雅,贵族们的音乐,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比较严肃的诗歌,用在特别重大、正式的场合。

诗经里面的诗,基本都是四个字一小句,读起来是“二/二”的形式,也就是四言诗。

诗歌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点(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程)(2)

举个爪子(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种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似乎单调了些。

话说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的车轮又滚到了乱悠悠的战国时期。此时,周分裂成的几百个诸侯国通过连年的战争逐渐形成了几个强大的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这几个国家之间也是尔虞我诈,进行合纵联合,年年征战。这段时间也是我国历史上各种思想思潮跌出、碰撞激荡的时期,涌现出了无数的思想、以及它们的代表人物。啊?偏题了!言归正传,在楚国,有一个抱负不得实现,满腹委屈、憋屈的三闾大夫,他的正确意见不能被采纳、他的理想不能实现,还被陷害、放逐。悲愤的他于极度郁闷中,改变了《诗经》中四个字表达情感的形式,而是采用多字而且加“兮”这个语气词。代表作为《离骚》。离者,遭遇也;离骚,遇到忧愁之意。著名的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再来一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诗歌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点(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程)(3)

后来大夫的学生及其它人继承和模仿了他的这种创作风格写了不少诗歌,后人将这些作品编辑成集,是为《楚辞》。

《诗经》和《楚辞》构成了我国诗词的两大起源。诗经里面最经典的《国风》和楚辞里面最经典的《离骚》,合称“风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也。

诗歌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点(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程)(4)

车轮又滚到了汉代,朝廷里也有一个机构,我们现在称之为“汉乐府”,它采集各地的民歌,这时的诗歌已经发展成为了五言诗。大家熟知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即出于此。

有政府机构,就有民间牛人,他们继承了《离骚》的风格,创立了“汉赋”,代表人物为大才子司马相如,作品为《子虚赋》。

车轮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形式更加多彩多姿,涌现出了大批的诗人,他们有的单打独斗,有的报团取暖,形成了各自的风格:

个性突出,现实主义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诗歌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点(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程)(5)

嗑药、喝酒、放纵不羁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等人。

田园诗鼻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歌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点(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程)(6)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游山玩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此时,五言不够用了,又发展出了七言诗,字数多了,节奏感也更强了。

这些时候的诗歌,一般都称为古体诗,没啥限制,念着顺口就行,后来就讲究越来越多了。

车轮滚到了唐代,发展出了格律诗,讲究:平仄、押韵、对仗,我国的诗歌也发展到了巅峰。

好,先讲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