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其中的“舍”,在古代军行计程按照三十里为一舍,三舍指九十里。因此这个成语主要是指主动出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这个成语主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就是上文我们说到的晋文公“重耳”

为啥要退避三舍(真的是为了履行诺言还是另有目的)(1)

重耳因为被夫人灌醉后,驾车离开齐国后,一路往晋国行驶。期间流亡到了楚国。楚国国君楚成王由于出于插手中原的考虑,按照诸侯之礼接待了重耳,并且也在重耳回晋国流亡中帮助了很多。

后楚成王一次问重耳:“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大致意思就是:“如果你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以后如何报答我”,重耳就说:“若是得到您的帮助回到晋国当政,若有一天楚国和晋国两国不得已在中原相遇,晋国一定退避三舍(九十里)作为报答”这就是“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由来。

为啥要退避三舍(真的是为了履行诺言还是另有目的)(2)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交战,晋文公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下令让军队退后九十里,扎营在城濮。楚国军队以为晋国害怕了,就马上追击并且开始骄傲轻敌了,结果楚军大败晋军,晋国取得胜利,这也就是有名的“城濮之战”。

为啥要退避三舍(真的是为了履行诺言还是另有目的)(3)

“城濮之战”楚军的大败,让楚国得到的教训就是自己太过于轻敌,过于骄傲导致兵败。也让晋国晋文公赢得了遵守承诺的好名声,没有背上不守信用,不仁不义的骂名。

“退避三舍”既让晋文公赢得了好名声,并且又取得战争的胜利,收益方全部都落得晋国手中。

为啥要退避三舍(真的是为了履行诺言还是另有目的)(4)

看似晋文公遵守信用,仁义之人,其实他的“退避三舍”何尝不是一种作战策略呢。行军打战最忌讳的就是傲娇轻敌,晋文公就用“退避三舍”让楚国轻敌,诱敌深入,最后楚国落个惨败。

以上是小编的看法,不知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参加讨论。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