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各大超市都把最显眼的位置留给了月饼今年,月饼新标准正式实施,五仁月饼、莲蓉月饼、水果类月饼等有了严格的标准月饼的制作可以有标准,但吃月饼的幸福并没有标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这才是正宗的老城月饼?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这才是正宗的老城月饼(佛山人各有各的滋味)

这才是正宗的老城月饼

中秋将至,各大超市都把最显眼的位置留给了月饼。今年,月饼新标准正式实施,五仁月饼、莲蓉月饼、水果类月饼等有了严格的标准。月饼的制作可以有标准,但吃月饼的幸福并没有标准。

不同年代的月饼,吃在嘴里又是什么味道呢?连日来,佛山日报分别寻找80、60、40、20、10岁5个年龄层的佛山人,追忆他们记忆最深处的月饼味道。

80岁:有钱双黄 没钱豆沙

年届八旬的陈顺荣是土生土长的禅城张槎村人,现在是张槎宋陈尚书公纪念馆副馆长。在他还是孩童时,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每逢中秋节只是象征性地买些月饼。“都是吃广式月饼,有钱人买双黄馅,没钱就买豆沙馅,总要买点,不能看别人有而自家却无。”陈顺荣说,当年佛山卖月饼最兴旺的地方是升平路和上沙。农历八月初一就正式挂起卖月饼的招牌,与现在农历七月就开始卖月饼截然不同。“八月初十前买好送亲戚的月饼,初十后买的就是自家人吃,不送人。”

国家有关部门此前发布了“月饼新国标”,其中提到“五仁月饼是指使用核桃仁、杏仁、橄榄仁、瓜子仁、芝麻仁等5种主要原料加工成馅的月饼”,馅中含有橄榄仁引起市民关注。陈顺荣说:“以前五仁月饼里就是有橄榄仁,很香,味道很好,只是后来被杏仁取代了。”

60岁:“掷死狗”月饼很难吃

禅城祖庙街道体育社区61岁居民杨海成是佛山饼印传承人,儿时一家人住在建新路附近。他还是孩提时,市面上流行的月饼有豆沙馅、豆蓉馅,还有“掷死狗”(也称“行月”)。“‘掷死狗’月饼,就是一团面粉包裹着糖冬瓜馅,四周没有齿轮图案,硬邦邦很难吃。6个一斤,一毛钱一个,卖给穷苦人家。”杨海成家里有四姐弟,当年家庭经济条件差,中秋去探望外婆、舅父时,父母就是买这种“掷死狗”月饼。一些贫困人家还买“掷死狗”来拜祖先。

那个年代买月饼还要月饼票,一张票只能去酒家或杂货铺买一两个饼。“当年的月饼外包装很简单,用一张纸质较差的四方纸,将四个月饼卷起来,上面用一张红纸写上酒家名字和月饼种类,再用一条绳子捆绑住,提着去送给亲戚。”杨海成回忆,每当看到父母买回月饼就很高兴,知道又要过节了。“小朋友们提着自家做的六角灯笼,吃着一小块月饼,一起出街玩,很快乐。”

杨海成说,那时过中秋节,年轻人给长辈送月饼,长辈则要给孙子、孙女买公仔饼。公仔饼没有馅,只是将一团面粉与糖、水混合搓成佛公、狮子、龙珠、金鱼等形状,再拿去烘熟,一个卖5分钱。杨海成目前还雕刻有这类型的饼印,拿到学校去教学生打饼,宣传传统文化。

40岁:鲍鱼月饼不见鲍鱼

南海灯湖社区的41岁居民李明(化名)记忆最深的月饼味道是“鲍鱼味”、“鱼翅味”。

前些年,社会上盛行攀比风、奢靡风,动辄成千上万的月饼占据超市最显眼位置。“朋友之间互相攀比,送礼就非鲍鱼月饼、鱼翅月饼不选,月饼包装盒不是镶金就是包银。”2011年,李明收到过朋友赠送的一盒价值近千元鲍鱼月饼,为了颜面,他只好回赠一盒更高价格的鱼翅月饼,“后来,我们打开来吃,哪有什么鲍鱼,就是加了些鲍鱼粉而已。”

“都是工薪阶层,哪有那么多钱啊!”李明说,那些年,天价月饼吃在嘴里,苦在心里,一到过中秋,大家都愁眉不展,同事、朋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

在禅城从事玉器古董生意的香姐对高价月饼有着更深刻的记忆。有一年,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她专门购买了20盒月饼赠送给客户,每盒都好几千元,盒里是普通莲蓉月饼,盒外则镶嵌着昂贵的玉石。

“最终生意没谈成,钱倒搭进去不少。”香姐说,那一年为了中秋节,她全家都捂着钱包过日子,哪还有节日的快乐,“还好这些年反腐倡廉,大家也不攀比了,客户间喝喝茶,吃吃月饼,反而更交心。”

20岁:手工月饼寻回儿时记忆

多年来的反腐治奢,让月饼市场返璞归真,平价月饼重回主流。现在的人们更专注在月饼的“心”下功夫。

五仁、莲蓉、蛋黄、冰皮、牛肉、咖啡、鲜花、酸菜.......谈起这些年的月饼,20来岁的罗村女孩邓家敏侃侃而谈。“听说最近有小龙虾月饼,我还挺想尝试的。”

月饼种类越吃越多,但邓家敏的幸福感并没有递增,她还是怀念小时候过中秋节,一家人吃着简单的月饼,喝着茶,聊聊天,看看电视。“现在中秋节,大家低头玩手机,一家人都吃不了一个月饼。”

这两年,随着手工月饼的盛行,邓家敏倒也找回了些许儿时的记忆。去年,中秋节前,社区组织居民们做冰皮月饼,家敏参加了社区活动,跟着社工和街坊一起做月饼,送给社区的困难老人。“看着那些公公婆婆那么开心,自己也跟着开心。”

不仅如此,上周,学艺归来的家敏还组织几位朋友到家里做月饼,许久没有坐在一起的家人、朋友围坐着,一边包月饼,一边家长里短地聊个不停,找回了久违的快乐。

文 佛山日报记者 张少鹏 梁建荣 宋世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