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字玉环,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李隆基终于没有笼络住安禄山。

中原的繁盛使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看红了眼睛,到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里居然兴兵造反,杀向洛阳、长安。十五载(756)六月初九潼关失守,十三日李隆基带了杨贵妃和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大宦官以及皇太子和其他皇子,在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等禁军的护卫下逃离长安去成都。第二天到马嵬驿禁军兵变,杨国忠全家被杀,杨贵妃也落得个被赐自尽的悲惨下场,只享了近二十年的富贵荣华。

杨贵妃的死值得同情吗(周末杨贵妃之死的真相)(1)

过去很多史书上把这场兵变说成是士兵的自发行动,还说是士兵没有东西吃,才激成兵变。其实这次出逃在头天晚上就作好准备,还给扈从的禁军赏赐了钱帛,何以偏忘了准备吃的东西?而且真的激起了兵变,则军心已经涣散,军纪已经荡然无存,势必一发不可收拾。但这次兵变却在杀掉杨国忠、杨贵妃和其他杨氏家族后能立刻重整队伍,把李隆基一行安全护送到成都,说明这次兵变并非自发而系有预谋、有计划、有指挥的行动。这次行动的指挥者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在《旧唐书》里是有传的,传里说:“安禄山反,玄礼欲于城中诛杀杨国忠,事不果,竟于马嵬斩之。”岂不就是个最好的证据。

杨贵妃的死值得同情吗(周末杨贵妃之死的真相)(2)

杨贵妃的死值得同情吗(周末杨贵妃之死的真相)(3)

但陈玄礼此人“以淳朴自检”,绝不是怙乱弄权的材料,而杀个权相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陈玄礼平白无端冒这个大风险干什么?可见在陈玄礼的背后必另有个后台,此后台便是大宦官高力士。

说到这里,奉劝读者千万不要受梅兰芳先生演唱《贵妃醉酒》的影响,认为高力士这类宦官无非是在皇上、贵妃面前伺候逢迎的小人物。错了,伺候逢迎皇上、后妃的只是小宦官,宦官一大,气势早就不同凡响了。这个大宦官高力士在《旧唐书》里也是有传的,传里说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高力士就“倾心奉之”,以后又参预李隆基剪除太平公主的军事行动,所以得到了李隆基的高度信任。“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玄宗常曰:‘力士当上,我寝则稳。’故常止于宫中,稀出外宅”,实际上他已经成为皇帝身边的高级机要秘书人物,成为协助皇帝执掌权柄的内大臣。

有了内大臣,和外大臣即外朝宰相就会发生矛盾。宰相之不事弄权犹可相安无事,喜好弄权如李林甫、杨国忠就非和这位高力士闹到水火不容不可。高力士晚年口述历史《高力士外传》里就有这样的记载,说高力士乘天宝十三载(754)秋天霖雨成灾之机向李隆基进言攻击杨国忠,李隆基迟疑没有立即表态。于是高力士乘安禄山叛乱,就指使陈玄礼动用禁军“欲于城中诛杀杨国忠”,终于在马嵬驿尽灭杨国忠、贵妃以及杨氏一门。《旧唐书·玄宗纪》记贵妃之死说,诛杀杨国忠后,“兵犹未解,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可见高力士还是直接逼死杨贵妃的凶手。

杨贵妃的死值得同情吗(周末杨贵妃之死的真相)(4)

这里有个问题,高力士为什么能指挥得动陈玄礼这个禁军长官?这有其历史原因。原来在李隆基当上皇帝执掌全权后,高力士固然得意,禁军这边也十分神气。这是因为李隆基在发动政变剪除韦后、安乐公主之前,曾派亲信家奴王毛仲替自己出面勾结禁军的万骑营长葛福顺、陈玄礼等人,然后动用万骑使政变获得成功。后来王毛仲就和葛福顺等几十名禁军长官结成小集团,和高力士等宦官大闹其矛盾。

宦官是动过手术失去生殖能力的所谓刑余之人,没有篡位的可能,军人则很难说,所以最终李隆基相信了高力士而把王毛仲、葛福顺一伙收拾掉,这是开元十九年(731)正月里的事情。可禁军是当时京城里唯一能用的兵力,何以王毛仲、葛福顺等会束手待毙,毫无反抗?这显然是高力士已事先在禁军里玩了花样。花样者无非就是拉拢分化,把禁军中地位和葛福顺相等的陈玄礼及其一伙拉拢过来,使王毛仲、葛福顺等在关键时刻失去反抗的能力。当然,这种见不得人的阴谋活动是不便登诸实录、国史,公之于众的。但根据陈玄礼没有和葛福顺等一起倒台反而继续高升,在开元二十六年(738)把左右万骑营升格扩编为左右龙武军,并让陈玄礼充当龙武大将军为其长官等事实,已足够证实上面的推测。而陈玄礼既早在开元后期已为高力士所拉拢利用以除掉政敌王毛仲、葛福顺,则这时继续被利用来除掉另一政敌杨国忠也就在情理之中。

最后还得谈谈李隆基的态度。李隆基对杨贵妃是宠爱的,对杨国忠也是信任的,所以此前高力士借霖雨攻击杨国忠时他就不曾表态,想在这二者之间搞平衡。这时高力士、陈玄礼对杨国忠要以兵刃相临,两不偏袒的办法已经不行,必须在二者之间及时作出抉择。杨家和他的关系毕竟浅,而高力士、陈玄礼则是他青年时代夺取政权中结合的老伙伴,经历了是十年考验的老交情。加以高力士、陈玄礼掌握禁军,是当时唯一可恃的护驾力量,杨国忠则赤手空拳,宰相的头衔在兵荒马乱中起不了多少作用。李隆基自然宁要高力士、陈玄礼而不要杨国忠、杨贵妃。所以杨贵妃之死实际上是经过李隆基同意的,前面所引玄宗纪里“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可以说是史官的直笔。

杨贵妃的死值得同情吗(周末杨贵妃之死的真相)(5)

这从后来的事实也完全可以得到证实。李隆基平安到达成都后,皇太子李亨在朔方军的支持下抢权当上了皇帝,成为历史上的唐肃宗,李隆基被迫当了太上皇。第二年至德二年(757)九月肃宗李亨收复了长安,十二月李隆基以太上皇身份回到长安,仍一直依赖高力士、陈玄礼保护。住进南内兴庆宫后,高力士、陈玄礼还和他形影不离。直到肃宗乾元三年(760)他在另一个大宦官、肃宗的亲信李辅国胁逼下迁居西内太极宫,完全失去人身自由,高力士、陈玄礼也随之贬逐、退休。这真可说是相依为命,毫无猜疑隔阂。如果高力士、陈玄礼之杀贵妃不曾获得李隆基同意,上面这种毫无猜疑隔阂的现象就不好解释了。

杨贵妃死时三十八岁。李隆基死在肃宗宝应元年(762)四月五日,享年七十八岁。北宋人的杂记里说他是被李辅国派人刺死的,有可能是事实。

来源:节选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中华书局

图片来源:广西电影制片厂1992年版《杨贵妃》

编辑:代俊

发布:朱秀亮

投稿邮箱:nosubjects@qq

杨贵妃的死值得同情吗(周末杨贵妃之死的真相)(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