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2年】

  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2012年以来,皖浙两省加强沟通协商,实施三轮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实施10年来,中央及皖浙两省累计拨付补偿资金57亿元,有力支持改革试点,新安江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10年达到皖浙两省协定的生态保护补偿考核要求,每年向浙江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千岛湖水质实现同步改善。

喜迎二十大2012(喜迎二十大2012)(1)

新安江歙县南源口风光。记者 潘成摄

  【2013年】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2013年度全国各地碳排放考核评估结果中,安徽省碳排放超额完成序时进度目标,被评定为优秀等级并获得了通报表扬。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大力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成为全省共识,特别是在创新政策带动下,安徽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不断提升,为实现低碳工业夯实了基础。

喜迎二十大2012(喜迎二十大2012)(2)

  滁州市定远县供电公司运维人员对该县孙集水库3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进行巡检。通讯员 宋卫星摄

  【2014年】

  2014年11月8日,《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公布,就防治重点任务、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对各市进行“双考核”。为推进生态强省建设,我省环保立法步伐加快,出台《安徽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11月,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出台,在合肥市、六安市和岳西县启动实施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喜迎二十大2012(喜迎二十大2012)(3)

  2014年7月16日,合肥市包河区塘西河藻水分离港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藻水分离处理。 记者 杨竹摄

  【2015年】

  2015年3月1日,《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各地依法加强工业、机动车船、建筑扬尘、秸秆焚烧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2015年12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试点后,安徽省当月即制定省级督察方案。2016年至2019年,安徽省完成两轮对16个设区市党委、政府的例行督察全覆盖,2022年5月已启动第三轮例行督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编发专刊向全国推广安徽省省级督察工作先进做法,并连续3年邀请安徽省在全国介绍经验。

喜迎二十大2012(喜迎二十大2012)(4)

麦收时节,濉溪县四铺镇大曹村集中回收秸秆。通讯员 万善朝摄

  【2016年】

  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两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我省先行先试,合肥、黄山等市已试点多年,目前已全境推行。

  2016年,我省推出绿色发展多个重大方案。3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安徽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

喜迎二十大2012(喜迎二十大2012)(5)

绩溪县民间河长在巡查河道。(资料照片)记者 温沁摄

  【2017年】

  2017年,我省密集出台《安徽省绿色发展行动实施方案》《“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程施工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绿色发展行动“千帆竞发”。

  2017年4月27日至5月27日,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我省,一场剑指环境“顽疾”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喜迎二十大2012(喜迎二十大2012)(6)

  2017年,马鞍山市拆除了薛家洼的小码头;2018年,整治岸上环境;2019年,一体推进退田还湖、植被修复、水系连通、生态移民等工作,薛家洼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2020年8月,亲临薛家洼考察。图为2022年8月15日拍摄的薛家洼生态园。记者 程兆摄

  【2018年】

  2018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12月,省政府办公厅公布《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我省实施重污染河流治污大会战,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综合治理。

喜迎二十大2012(喜迎二十大2012)(7)

巢湖岸边的肥东县十八联圩湿地。记者 程兆摄

  【2019年】

  2019年10月19日,“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揭牌仪式在合肥举行,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落户安徽。我省自2017年3月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林长制改革,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喜迎二十大2012(喜迎二十大2012)(8)

铜陵市义安区境内的叶山林场生态公益林。通讯员 过仕宁摄

  【2020年】

  我省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安庆升级设立省级江豚自然保护区。2020年11月出台《安庆市长江江豚保护条例》,成为全国首部长江江豚保护条例。安庆段江豚种群数量由2015年的130头左右增加为2020年的200头左右。

喜迎二十大2012(喜迎二十大2012)(9)

2022年5月26日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江豚。记者 范柏文摄

  【2021年】

  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全省退捕渔船12722艘,3万多名渔民退出捕鱼作业。2021年,长江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2021年,全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3.4%,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持续增强。

喜迎二十大2012(喜迎二十大2012)(10)

2021年3月21日傍晚,长江芜湖段,芜湖市繁昌区护渔执法艇在江面上执法巡逻。通讯员 肖本祥摄

  【2022年】

  2022年7月底,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投资近60亿元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犹如一块块翡翠“串珠成链”,筑起环巢湖水生态、水安全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