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曾经水系发达,河汊众多,鱼类资源十分丰富鱼的繁殖能力十分强大,在农耕时代,不管人们用什么方式进行渔猎活动,鱼类都以无穷尽的方式为家乡父老提供丰富而优质的蛋白质,养育着我最最怀念的那一方水土的家乡亲人在我的家乡,捕鱼有多种方式:有戽水捉鱼、叉鱼、网鱼、鱼笼装鱼(这里的“装”是“诱捕”的意思)、钓鱼、照鱼、围鱼、炸鱼、毒鱼等等以下,笔者将这些捕鱼方式一一道来,主要是为了勾起您美好的童年回忆和对美丽家乡的眷恋之情,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鱼为什么会在日落里跃出水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鱼为什么会在日落里跃出水面(鱼的命运与思考)

鱼为什么会在日落里跃出水面

我的家乡,曾经水系发达,河汊众多,鱼类资源十分丰富。鱼的繁殖能力十分强大,在农耕时代,不管人们用什么方式进行渔猎活动,鱼类都以无穷尽的方式为家乡父老提供丰富而优质的蛋白质,养育着我最最怀念的那一方水土的家乡亲人。在我的家乡,捕鱼有多种方式:有戽水捉鱼、叉鱼、网鱼、鱼笼装鱼(这里的“装”是“诱捕”的意思)、钓鱼、照鱼、围鱼、炸鱼、毒鱼等等。以下,笔者将这些捕鱼方式一一道来,主要是为了勾起您美好的童年回忆和对美丽家乡的眷恋之情。

戽:百度释义戽斗:取水灌田的旧时农具,形状像斗,两边有绳,由两人拉绳牵斗取水。戽水捉鱼又分戽水塘和戽水沟两种:戽水塘是指村集体对门口水塘进行人工戽水。客家人住围屋,三进两纵的祖屋前均有一张大鱼塘。鱼塘地势比较低,无法自我排水。每到秋季,村里就商议干塘捉鱼。正如上述所言,干塘就是用人工戽干水塘,两人一组,一组一个木桶,木桶相对的两边各系着两根两三米长绳索,绳索的末端扎两根小木棍,戽水的人站在塘城(堤)上就抓住这两根木棍操纵木桶到水塘里汲水、倒水到堤外。这两个人需十分配合,步调一致,面对面的两个人汲水时必须你伸左手弯下左脚,我伸右手弯下右脚,倒水时我拉右绳,你拉左绳。就这样一桶一桶地戽。戽干一张水塘一般需要四五组人同时作业一到两天,村里的壮劳力轮番上阵。干塘后抓鱼、分鱼。戽水的人身体一弯一仰,一开一合,张弛有度的的劳动美感以及丰收的喜悦定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后来有了抽水机,就没有了这样欢快的劳动场面了。而戽小水沟则是小打小闹了。七十年代末以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拦河筑坝,引水灌溉,修了很多引水渠,我们叫水律(念“LVE”)。有水就有鱼(那时候),我们小的时候就三天两头地打门口那条小水沟的主意,先用泥块像建三峡大坝一样堵住上游,在三四米开外的下游也筑个坝,然后在下游拿个脸盘猫着腰拼了命往坝外戽水,戽干了水就摸鱼,在泥水中抓到一条又一条塘角鱼、大泥鳅、黄鳝、花鱼、鲫鱼。什么花肚君、菩萨姐等小鱼都不屑一顾。往往抓鱼抓到一半,上游的拦水坝开始告急,因为上游有水不断地补充,所筑堤坝已不堪重负,出现溃堤的征兆,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小伙伴踊跃地跳到坝底用身体顶住坝体,就像抗洪战士那样的英勇,并大喊:你们快点啊!就是快点抓鱼的意思。干沟里摸鱼的人正好伸手到泥垌里抓住一条疑似塘角鱼的水生动物,也大喊:顶住!等他拉出手来一看,原来是条泥蛇,吓一大跳,往上游一甩,把堵坝的人也吓跑了,大坝就这样没有阻挡地崩溃了,大水冲了进来。很多时候,由于偷工减料,或者对水量和水压评估不足,戽水戽到一半或者刚刚戽干还没开始抓鱼,堤坝就崩溃了,就前功尽弃了,于是就互相埋怨,讲一些很难听的话,进而垂头丧气,因为这个时候是不可能重新再来的,鱼都被吓跑了。

叉鱼是绝对高技术的干活,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现在几乎没有人能干这种活了。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是用叉鱼的方式进行渔猎活动的,亚玛逊流域也有这样的捕鱼方式。因为这种捕鱼方式几近失传,而且涉及到我的一个发小,所以还是值得单列一个章节来叙述。我们家乡的榕江,原来是一条美丽的小河,有浅滩,有深潭,各种鱼类十分丰富。我的发小叫姚广南,他的家就在河边,从小跟他爷爷学叉鱼和捕蛇,他和他的爷爷爷孙俩曾经和一条大人手臂一般粗的钻进洞的蟒蛇拔河对峙了整整一个白天,硬生生地把蟒蛇扯了出来。他有一把十分锋利和精致的钢制鱼叉,在岸边看准了,往水里一掷鱼叉,就能插住一两斤重的大鱼。他的鱼叉还连着绳索,一拉绳索就能将鱼和叉一起拉上来。要知道水是有折射的,鱼是十分灵活的,用叉子叉鱼,不仅要计算水的折射度,还要根据鱼的品种、大小、游动速度和方向、水深来计算下叉的角度和速度、力度,那简直是神算啊!所以我对我的发小十分崇拜,即使后来我考上了所谓的大学,他依然在家务农,过着没有地沟油的生活,也没有享受到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补贴,我也觉得他值得我崇拜和结交,到现在依然如故。

照鱼是指夜间用利用光线在河里捉鱼。又因为照明工具不同分为松光照鱼、汽灯照鱼以及电筒照鱼。松光是指用老松树的根和茎燃烧发出的光,老松树的根和木头充满着松脂,能够持续燃烧很久,用一个火蓝乘着,就可以去照鱼了;汽灯是煤油(我们叫火水)雾化后燃烧的灯,十分光亮;电筒就是手电筒,但经过改造,加长了筒体,电池(我们叫电油)要加到6-8个,灯头也特别大,灯头有调焦功能,左右旋动能将光线聚焦成一束光柱,照鱼也很方便,但不能掉到水里,否则进水了,就短路失明了,别说照鱼,连回家都困难了。那时候的河水清澈见底,不像后来如此这般污浊,那时候的鱼也和那时候的人一样没有那么的狡猾和多心,灯光一照,鱼就不动了,用捞缴放在鱼的前面,用脚在鱼的尾部方向动一下,同时提起捞缴,鱼就进去了。

放夜钓是我们小时候最拿手的捕鱼方式。放夜钓必须先准备好蚯蚓,先到屋前屋后、菜地里挖好蚯蚓,用芭蕉叶或芋头叶包好,为了安慰被挖的蚯蚓,还要在挖好的蚯蚓里放些泥和水。到了傍晚,就扛着二三十根两米长的钓竿(竹子做的)出发,沿着河边物色放钓的理想地。放钓的地方,水不能急,最好是河湾,深潭。到了目的地,就给钓钩装上蚯蚓,装蚯蚓不能吝啬,要把整个钓钩套满。装好钓钩后,每隔七八步就插一根钓竿,一定要插结实,确保万无一失,否则大鱼吃钓后用力挣扎甚至可以把钓和钓竿一起拉走,那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装好夜钓时天已有黑暗的意思了,回家吃饭,放心睡觉,根本不用担心有人起你的夜钓,那时候的人道德高尚,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要。唯一担心的就是发大水、发河涝,如果放完夜钓那晚发河涝,那一个晚上就会失眠,计算着自己的损失,并为此懊恼不已。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出发去起夜钓,一根一根地拉,拉上来一条又一条鲤鱼、斑鱼、塘角鱼,有时候还钓上水鳖,有时候拉上来的是一倾木紥,就失望地骂一句河的妈妈。好的时候,所钓的鱼可以装满一个鱼篓(我们叫NING),不好的时候甚至颗粒无收,那种沮丧会影响上学的情绪,老师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了。

更有意思的是装鱼笼。鱼笼用竹篾编织而成,里外两层,大圈里套小圈,小圈里有机关,这个机关的尾部竹篾编成一个喇叭状,喇叭尾部用削尖的竹篾编织围城一个尖尖的小口,鱼进去就出不来了。外面大圈的尾部有一个可以开合的门,装鱼时就关闭起来,取鱼时打开。装鱼笼也有两种方式,因此也有两种鱼笼:大鱼笼和小鱼笼。大鱼笼一两米长,里外都呈喇叭状,专门在上游开阔,下游窄小的地方下手,把鱼笼放在窄小的小河叉,喇叭口朝上游,用石头或者泥块堵住鱼笼的两边,水就只能流经鱼笼的缝隙出去,几个人就到上游去赶鱼,扔石头,用竹竿打水吓鱼。鱼进笼后就出不来了。此方式之一。小鱼笼仅有一尺见长,口径半尺左右,也是大圈套小圈,但外圈不是喇叭状,里面小圈结构和大鱼笼的结构一样的原理,鱼只能进去却出不来。放小鱼笼像放夜钓一样也是晚上进行。白天要做好准备工作,所备的材料除了鱼笼、铁锹外,还要有粪窝蛆。从前在我们老家,人和猪是共用一个厕所的,所谓厕所就是猪栏,猪栏里挖一个防水的方形大坑,在大坑上架两块废弃的棺材板,人就蹲在两块棺材板之间大便。这个人畜共用的地方叫粪窝。粪窝里会滋生一种蛆,其实就是蚊子的前身。每到要装鱼时,就用废旧的蚊帐做成一个捞缴,提一个小桶,一个一个粪窝地去捞粪窝蛆。傍晚用铁锹挑着鱼笼,提着一桶粪窝蛆,也是来到水流比较缓的河湾或水潭边,在岸边挖一个U字形的水坑,将鱼笼口朝外埋下,在鱼笼的尾部的水坑里放上一小勺的粪窝蛆。有些人不用粪窝蛆,而用炒香的花生麸和骨头,目的是引诱鱼进入笼里,进去了就出不来了。如此依次进行,一般要放十几二十个。也是第二天早上就要起笼,有时候满满的一笼鱼,以塘角鱼居多,也有其他的鱼,有时候还有蛇进去。有些笼一条鱼都没有,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因此对于空笼,也没有什么可沮丧的,比较坦然。

令人称道的无浮漂钓鱼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依赖浮漂钓鱼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我们小时候用晒干的麻杆做浮标。城市里的人大多用这种方式钓鱼,将钓具武装到了牙齿,动辄万把块钱的钓具,什么夜光标、碳钢钓竿,这种钓鱼全靠对水系鱼多鱼少的判断以及鱼饵的制作,对鱼饵的研究到了高科技的地步。有时候枯坐一天也钓不上一条鱼,自我安慰说是考验定力和耐力,又抹不开面子,收摊时到农贸市场买几条,哄老婆说钓来的,其实心里在滴血,因为每买一次鱼都在消耗藏在鞋底的私房钱,很多时候所谓的出去钓鱼,只不过是为了躲避老婆的唠叨以及逃避家务。我们小时候喜欢在急水滩钓蓝刀鱼(我们叫河稗鱼)。钓竿当然也讲究,需要找将近一丈长的小竹子,韧性需非常好,末端纤细,弹性很强,所用钓钩很小,钓丝很坚韧柔软。河钓时,腰里别一个鱼篓,一包蚯蚓,站在河里,在钓钩上装好蚯蚓后用力甩出,河水冲着鱼饵,手要有节律地一拉一放地拖动鱼饵,没有钓标可供参考。蓝刀鱼吃钓的时候,握着钓鞭的手会感到细微的一下震动,你要区别这种震动是河水冲刷的震动抑或是鱼咬饵的震动,这完全靠手感,完全靠灵性,这时需要瞬间用力扬起钓鞭,一条鱼就在半空中挣扎。这种钓法并不是等鱼吃下钩才拉钓竿,而是鱼吃鱼饵那一刹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拉起钓丝勾住鱼嘴。这种仿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河钓方式,其乐无穷。一天下来,多的时候钓个三五七斤没问题。有时候还能钓到鲤鱼、鲫鱼。

网鱼就不用赘述了。但是在我们家乡,网是网,黐是黐。网是撒网的网,黐是放到河里,鱼经过时被黐的网格卡住的工具。很多地方叫拦江网。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学科和工具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区别。在我们家乡这就分得很清楚,这是有文化的体现。

对鱼的猎杀到了八十年代就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了。比如毒鱼、炸鱼和电鱼。毒鱼的材料很多,常用的有茶麸、石灰和辣蓼草。用茶麸或者辣蓼草煮几桶水倒到认为鱼多的水潭里,鱼就醉醺醺地浮出水面,下缴去捞。放石灰也能达到这个效果。毒鱼不能在水急的地方进行,流水会稀释毒鱼的材料,事倍而功半。后来有了农药。农人喷完农药后在河里清洗喷雾器,结果一条河的鱼都死光光,这是无意的和愚昧的结果,后来有人有意为之,用农药毒鱼,这是断子绝孙的缺德事,吃了农药毒死的鱼,罹患肝病的人就很多。在此不忍详表。

炸鱼和电鱼则利用了现代化武器对鱼进行灭绝性追杀。比如炸鱼,开始还是用生石灰装到玻璃瓶里扔到水里,石灰遇水膨胀爆炸,炸晕水里的鱼。这是小儿科的小打小闹,无可厚非。后来就有人用雷管 炸药炸鱼。这种炸鱼方式当然也像放河钓一样需要灵性,点燃引线后,什么时候将炸药扔到水里需要拿捏得很准,早了,到水里半天不爆,鱼跑了,晚了,炸药响了,手没有了。这种心狠手辣的捕鱼方式注定要有人付出应有的代价的。电鱼是最惨无人道和惨无鱼道捕鱼方式。你说钓就钓了,网就网了,被抓了是我鱼儿蠢,活该被人类吃掉。但是人类发明了电鱼机,而且是高功率的电鱼机,电棒下去,大小鱼类、虾蟹,所有水生动物全部遭殃,电晕后就算漏网的鱼,其身体扭曲,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后来电鱼机的功率越做越高,甚至还有把电鱼的人电死的不少案例。生产电鱼机还曾经带动家乡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被自私自利,心肠歹毒的人利用后,连河伯都痛哭失声。

人类和鱼类共生共存了千千万万年,但是在我的家乡,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河里的鱼已经越来越少,甚至于灭绝。经过四十年的围追堵截和绞杀,人类终于胜利了,鱼类终于完败了。什么是竭泽而渔,什么断子孙粮,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是欢呼呢还是悲泣呢?我一直在为这篇文章确定一个题目,开始是拟为《渔乐》或《渔之乐》,后来改为《捉鱼》,再后来定为《捕鱼者说》,其实还不如改为《哭鱼》。对于鱼,我和它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是它给我启发和灵感。我大学毕业时作为全班两名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者之一,以《论我国鱼图腾崇拜及其演变》获得导师们的好评。但是今天,我絮絮叨叨地写这篇文章时,由开始时的兴趣盎然,而后越写心情越沉重。面对家乡日益枯竭和死水般的小河真是伤心至极,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海晏河清,时和岁丰而再度生机勃勃,鱼游虾嬉,鱼跃人欢,水美鱼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