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

出处:

语出《史记·天官书》:“海旁蜄(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

语出《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蜃楼海市。

高山流水

出处: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cù)逢暴雨,正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列子·汤问》)

故事:

春秋时代,有一个著名的琴师叫伯牙,姓俞,他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有一次伯牙回楚国探亲,中途乘船来到汉阳江口停下来休息。正值八月十五中秋夜,面对清风明月,伯牙不由得思绪万千,于是独自在船舱中弹奏起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时,忽听得岸上有人叫好。伯牙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背着扁担,手拿板斧。伯牙暗自吃惊,不相信一个樵夫竟能听懂他的琴声,便请他进船舱细谈。那樵夫也不推辞,只是脱掉身上蓑衣斗笠,露出里面的一身青衫,走上船来。

伯牙命人另取一张琴来,放在樵夫面前,开始和他探讨琴理。伯牙本意是要考考樵夫,想不到他竟然对答如流,不论是琴理还是乐理都十分精通。伯牙唯恐他只是装腔作势,就故意弹奏起赞美高山的曲调。一曲弹罢,樵夫赞叹说:“弹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凝神思索一阵,又换了一曲,这次是表现奔腾澎湃的流水。樵夫听后说:“真妙!我好像看到了滚滚而来的河水!”只这两句,伯牙认定这个樵夫是自己千载难逢的知音。他激动地站起身来,说:“先生真是我的知音啊!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还没问先生大名?”

樵夫也站起来,告诉伯牙他叫锺子期。当晚,二人喝酒抚琴,畅谈乐理,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天亮了,船上的水手收拾停当准备开船,锺子期也起身告辞。二人挥别洒泪,心中不舍,于是约定第二年中秋夜再次重逢。

一年时间转瞬即逝,转眼到了第二年中秋,伯牙心中惦记着和锺子期的约定,早早向晋王告了假,来到去年二人相约的江边。中秋之夜,伯牙命人将船停在去年泊船之处,站在船头等待锺子期。可是等了一夜都没见锺子期的身影。伯牙心知有异,第二天一早就下船去,沿着岸边一路前行,想打听锺子期的住处。

走到一个山谷前,伯牙看到路边出现了一个衣衫整洁的老者,便上前询问附近是否有个钟家庄。谁知老者听了竟落下泪来,问他:“去钟家庄找谁?”伯牙如实相告,老者听了更是放声大哭,说子期已经在几个月前身亡了!老者还说:“想必先生就是晋国大夫俞伯牙吧?子期临死前,还说起和先生的约定呢!”

伯牙听到这个消息,伤心欲绝。他跟着老者来到锺子期坟前,拿出琴来就地坐下,流着泪弹奏了一首哀伤的曲子。之后,伯牙伏在地上嚎啕大哭,说:“先生不在了,再也没人能听懂我的乐曲,我还弹琴干什么?”说完,竟然双手举琴狠狠摔在地上,将琴摔得粉碎。从此以后,伯牙果然再也不弹琴了。

成语故事的解释十个(成语的故事和出处)(1)

卧薪尝胆

出处:

西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北宋·《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

“力役未息,兵革方殷,朕所以尝胆卧薪(一说尝胆履冰),废食辍寝,虽居亿兆之上,不以九五为尊,渐冀承平,永安遐迩,内则禀太后之慈训,外则仗多士之忠勋。”

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

“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尝胆”最早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编撰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但书中并无“卧薪”之说。“卧薪”和“尝胆”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一文,其内容虽与勾践之事毫不相干,但“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却自此被沿袭下来。到明朝末年,梁辰鱼写了一个传奇剧本《浣纱记》,大肆渲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事;清朝初年,吴乘权编简易通俗史书《纲鉴易知录》中写道:“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不久,又刊刻了明末作家冯梦龙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书中也多次提到勾践曾卧薪和尝胆。这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就愈传愈广。

典故: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成语故事的解释十个(成语的故事和出处)(2)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壮志凌云

出处:

《汉书·扬雄传下》:“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

金枝玉叶

出处:

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唐·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四海一家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穿针引线

出处:

汉·刘向《说苑·善说》:“缕因针而入,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亲。”

明·周楫《西湖二集》卷一二:“万乞吴二娘怎生做个方便,到黄府亲见小姐询其下落,做个穿针引线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