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日是农历的七月十八庚子日,也是今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秋后一庚入末伏,所以后日就是末伏的开始,那么后日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有啥说法?

末伏日是吉日吗(后日入末伏晴天好)(1)

末伏有什么含义?

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夏季的火越旺,天气就越热。秋季的金越强,天气就越凉爽。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小暑逢庚起伏”,是因为夏季火气当令,金气见火就要伏藏,因此庚金伏藏之日就为入伏的开始,是以庚金的伏藏来反衬火气的强旺。

立秋之后,金气完全取代了火气,金气当令,火气隐藏。此时金气越强,天气就越凉爽。而末伏就是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相等于秋后的第一个金气稍强之日,因此末伏代表着天气转凉的开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就是三伏天的结束之时。

末伏日是吉日吗(后日入末伏晴天好)(2)

虽然三伏天都以庚日来表示,但初伏和中伏是以庚金伏藏来反衬火气的强旺,而末伏则是直接以庚日来表示金气的强弱。所以末伏的金气越强,天气就越凉爽,而金气越强,天气变凉的速度也就越快,反之则越慢。

后日入末伏,是秋后的庚子日,在干支历中共有六个庚日,分别为: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戌。其中庚申的金气最强,庚戌和庚辰的金气稍强,庚寅和庚子的金气较弱,庚午的金气最弱。

所以今年是以“弱金入末伏”,此时金气越弱,天气就越热,并且热的时间会比较长。也就意味着今年的末伏会很热,而且热的时间也比较长。

末伏日是吉日吗(后日入末伏晴天好)(3)

后日末伏,晴天好,还是下雨好?

在四季之中,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就是每个季节的特点,这种特点越明显就越好。也就是说春天就应该是温暖的,夏天就应该是炎热的,秋季就应该是凉爽的,冬季就应该是寒冷的,如果春不暖,秋不凉,夏不热,冬不寒,就是灾荒之年。

俗话说:“不冷不热,不成年景”,“冬不冷,麦不收;夏不热,秋不收”,“冷收麦,热收秋”,所以四季的气候特征越明显,年景就越好。如果春季不暖,被冬季的寒冷所覆盖,就被称为“春脖子短”,甚至变成了“无春之年”。

同样秋季的凉爽被夏季的炎热所覆盖,也会变成“无秋之年”,无春无秋,四季不明,必定有灾荒。其实大自然的规律与人都是一样的,比如是男人,就应该有男人的特点,非要变成女人,必定有诸多不便。而秋季就应该是秋季,非要变成夏季,就容易有极端天气出现。

末伏日是吉日吗(后日入末伏晴天好)(4)

那么末伏也就是秋后的第一个金气稍强之时,早晚就应该有凉风出现。如果此时的凉风越凉,也就代表着金气越强,天气变凉的速度也会越快。如果没有凉风出现,也就代表着秋老虎很凶,天气很热。

相对于刮风来说,降雨就是快速降温的表现,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而末伏头一天降雨,也就代表着金气增长的速度会加快,秋季的特点就会越明显。所以后日降雨是比较好的。

末伏日是吉日吗(后日入末伏晴天好)(5)

俗话说:“末伏多雨水,冬天多雨雪”,“末伏热得跳,百日不见霜”,“头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饱饭”,所以后日下雨比较好,秋凉来得早。虽然庚子被称为“金玉出海”,但没有丙火熔金,也是不容易下雨的。

后日庚子入末伏,那一天也是太阳进入鹑尾之次的第一天,也就是太阳刚刚进入翼宿的开始。太阳的位置直接决定着温度的高低,当太阳走出“鹑尾”之后,天气才会变凉。鹑尾之次共三十五度,也就是说从后日开始,还需要三十五天左右,太阳才能走出鹑尾。

末伏日是吉日吗(后日入末伏晴天好)(6)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降雨才能使温度迅速降低,才能金气快速增长。俗话说:“久晴逢戊雨,久雨望庚晴”,“逢庚须变,逢戊须晴”,庚日本身就是天气变化的起点,如果后日不下雨,也就代表着末伏的十天内,降雨较少,天气炎热。所以后日下雨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