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着浓浓的年味(浓浓的年味深深的情)(1)

伴着初春轻柔春风的脚步,中国人隆重的,浓浓的新春佳节的浓重氛围,便在人们的忙碌与嬉笑的购物声中,于深深的思乡情缘中,悄然临近了。

过大年,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最为隆重的一个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每到年关将至,远在千里万里,天涯海角的那些游子们,便生出浓浓的思乡情结,他们恨不得马上飞回到那个,令他们魂牵梦萦的土生土长的家,与守候在那里的父母兄弟团聚,共享浓浓深情的天伦之乐。有的人家,祖孙几代的一大家人,花花绿绿的儿孙们飞进飞出,是老一辈年长的亲人,盼望已久的膝下承欢的天伦美景。那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期望,是他们的一生永远不变的希冀,更是他们一生孜孜以求的儿孙绕膝,父子承欢的香火传承繁衍。

中国人,有着他们独特的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有着他们一代一代浓浓的星火传承延续。父辈的殷殷希望,根植于子孙浓厚的思乡情缘中。传统意义上的过年,便是远在天边的儿孙,即使拖家带口,也要不远万里,沿途奔波劳碌,他们也要与家人一起,共同守候新年的钟声。一家人围在一起,伴着欢声笑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举家围在饭桌边,吃着丰盛、团圆的年夜饭。随着深厚的情意,浓浓的温馨,吃着美味的各种菜肴,喝着醇香的美酒,品尝妈妈亲手准备的各种甜点,和爸爸买回来的各种干果与零食。过年——就是父母盼望,远在千里的子女,能够回家团聚,与他们共叙离别的相思之苦。也是合家团聚的款款深情的温馨流连。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文化的富有,精神文化的不断提升,过年的花样,也在新的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在不断的翻新、进步,新的时代,具有新的气息,新的文化情结。

【一】

我们很小的时候,生活在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那时候,生活极其贫困,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由于大多数日子吃不饱,平时吃得,又是非常的粗糙。一年四季,粗茶淡饭充饥,很少在餐桌上能够见到肉食。小孩子,便是扳着指头,盼着过大年。希望能够吃上一顿思念已久的,美味香甜意义上的饺子。孩子们的天性,一向无忧无虑,他们根本不知道,父母亲操劳过日子的艰辛劳苦与辛酸。他们只是盼着过年,能够吃上一点肉食和吃上盼望已久的一顿饺子,穿上一些拆洗过的,只是去了污垢的新棉衣。他们根本不知道也不懂得,父母亲在那样物质匮乏的年代,尤其是在家操劳的母亲,为了给孩子们缝制所谓的新衣服,他们平时省吃节用,节省下那么一点可怜的粮票与布票。或者用一些粮票与别人调换一些布票,为孩子们每人缝制一件所谓的新棉袄。我曾经见过母亲多次,将粮票与人家调换成布票,就为了买上那么一点可怜的布头。

我常常记得,母亲在多少个夜晚,独自一人坐在灯下,为一家人能够穿上一双新鞋,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

那个时候,真是年少不知愁滋味,尽管吃得粗茶淡饭,依然过得快快乐乐。那个时代的孩子们,似乎不太注重衣着,也不讲究吃穿,整天玩得昏天黑地,不易乐乎。盼着过大年,是小孩子们口头时常谈论的话题。为的是,能够吃上一顿象征意义上的好饭、饱饭。记得母亲,有时候为了能够为我们换上新的衣服,经常将旧衣服拆洗以后,有时实在穿的短了,长个头了,就将衣服接上一截新的,洗干净,连夜缝好,第二天还要继续穿,因为那时没有多余的换洗的衣服。或者,家里老大的衣服穿小了,就缝缝补补,给老二接着穿。

记得那时候,母亲都是在晚饭后,将我们身上脱下的当时穿的棉衣,等我们睡下后,她按照自己心中的计划分批拆洗,然后,连夜在灶膛里的火旁烘干。接着,再连夜将棉花装进去,连夜缝好后,母亲才会就寝。然而,母亲往往是自己独自一个人,忙乎大半夜,等到忙完,往往又到第二天的黎明时分。后来经常想起,那个时候,父母亲的生活,是多么的辛苦呀。

小时候,我们吃过年夜饭,便是在熬夜的等待中,盼望父亲带领我们到院子里点上父亲忙乎半天抡起的旺火。在家家户户的放鞭炮声中,父亲亲自点起旺火,开始接神。然后,母亲带领我们,围着自己家红红的旺火,开始顺着转三圈,而后,再逆着转三圈。转完旺火以后,母亲为我们准备一些糖水,和几个小馒头,让我们在旺火上,烤着吃。时候很快已经是初一清晨,小孩子们,就要给家族中,那些年长的爷爷、伯伯、叔叔们开始拜年。浓浓的血缘亲情,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在薪火传承、在延续。

我至今记忆犹深的是,每到年关将至的前几天,由于父亲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文化人之一。为乡亲们写对联,便是父亲那几天最为忙碌的一件事情。不管生活如何艰苦,贴春联,就是老百姓一年新的气象,新的期盼,新的希望。

有些乡亲,为了能够如愿为他们写好春联,总是在几天前,早早地,将红纸送到家里。有时,我看到父亲不停的忙碌,就和母亲,帮助父亲研磨、裁纸、折纸。也有自己裁好纸张送来的。父亲总是无私的帮助乡亲们,有些乡亲自己不识字,父亲有时还要帮助他们贴春联。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喜欢书法的。看到父亲受到乡亲们的爱戴,和能够为乡亲们无偿服务,心里顿时升腾起一种自豪之感。后来,尽管自己字写得不好,但是,从心中喜欢中国古老的毛笔字,希望它能够继续传承,继续发扬光大。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写对联,已经成为遥远的神话,那份深情,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现在,到处都是现成的,印刷精美的春联。

【二】

时光飞逝,光阴似箭。生活过得真快,仿佛是一转眼的恍惚间,就过去了许多年。那些过去年味浓浓的美好的记忆,从未淡出我的心迹,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永久的美好记忆。那种感觉,现在不会再有。而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日子富裕了,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好像对于过年的期望,也没有小时候那么强烈了。现在总是觉得,在忙于工作之余,时间匆匆一晃而过,一转眼间,又要老去一年。

过年的渴望,随着街头红红火火的春节氛围,大人们又要开始忙碌了。为自家的孩子与家人,购买新衣服,置办一应的年货,还要抽空打扫卫生,清洗窗帘,清洁被褥等等一切应该清洁的东西。

最为放心不下的事情,是那些操劳一生的,现在已经渐渐老去的长辈。他们日日期盼着,自己的子女,能够与他们一起回家团聚,欢欢喜喜度过一个愉快的佳节。这个时候,老人们也许已经在老家,日夜翘首期盼,儿孙们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回到家里。围绕在他们身边,彼此嘘寒问暖,共诉离愁别绪。全家人围在一起,欢欢喜喜度过一个快乐的佳节。那是多么的美好啊!

家乡的人们,过去有几句老话:“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宁穷一年,不穷一日。”……“过了腊月二十三,天天就是过大年。”也就是,从进入腊月二十三开始,就是人们意义上的春节了。人们就开始置办过年的礼物,尽管现在的生活条件非常富有,人们的传统习惯,还是扶老携幼,出去赶集置办年货,在到处飘荡的浓浓的年味的街头巷尾,到处是愉快的欢声笑语。生活富裕了,不愁吃,不愁穿。但是,人们要的是那种深深的民族情结,要的是那种浓浓的中国温馨亲情团聚。

每当看到街上火红的,一排排喜庆吉祥的灯笼,和象征团结、友爱、和谐的大大小小的,五花八门的鲜红的中国结,都会为那满眼的鲜红,浓重的幸福与吉祥,深深的团圆情结而深受感染。那是深深的情缘,是浓浓的思乡情结,更是浓重的年味,在激扬的春风伴奏声中,是翩然降临大地的福音,是和谐的象征,是亲情的温馨绽放。欢乐的笑声,回荡在蓝天白云下,浓浓的年味,深深的情缘,在经久飘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