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盛新材(301069)以生产精细化工中间体氯化亚砜起家,之后逐渐研发以氯化亚砜为原料合成的各种下游产品,包括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和氯醚,进一步延伸到下游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从而构成完整的立体产业链结构。氯化亚砜、间/对苯二甲酰氯等产品的行业标准均由公司参与编制,公司行业地位领先。公司2017-2021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化复合增速为25.4%,毛利率基本保持在35%以上。
公司2021年拥有氯化亚砜产能15万吨/年,是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氯化亚砜主要用做有机合成反应的氯化剂,如羟基的氯化、羧基的氯化等,主要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三氯蔗糖及锂电池等领域。公司技术实力领先,采用二氧化硫气相法生产氯化亚砜,精馏提纯工艺是技术壁垒;公司通过二氧化硫的分离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工艺的降本和环保;公司的氯化亚砜具备规模优势、客户结构优势和高盈利能力。有望充分受益于氯化亚砜在LiFSI和三氯蔗糖中的大规模应用。
氯化亚砜作为新型电解质的原料,其需求有望超预期。新型锂电电解质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与六氟磷酸锂(LiPF6)相比,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更高的导电性等优点,能够显著改善电池的高低温适用范围、循环寿命,但较高的价格(约40万元/吨)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仅作为添加剂使用。但最近一年,LiPF6价格从11万元/吨暴涨至50万元/吨左右,从而推动其替代品LiFSI的发展,国内多家电解液知名企业数十倍地扩产LiFSI。氯化亚砜是合成LiFSI的原材料,预测到2025年,用于合成LiFSI的氯化亚砜需求量将达到11.4万吨,年化复合增长率超过100%。此外,氯化亚砜在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中的应用是其另一个增长点,未来5年的需求增速为10%-15%。
公司是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龙头,供货国内外知名客户。未来5年全球间位芳纶的需求量年化复合增速约为13%,对位芳纶增速约为10%,预计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需求量的年化复合增速约为11%。间/对苯二甲酰氯产能集中度高,凯盛新材为间/对苯二甲酰氯的龙头企业(2021年产能2.1万吨/年)。其自供原料氯化亚砜,可以节省间/对苯二甲酰氯的单吨成本1185元左右。公司间/对苯二甲酰氯产品成功进入芳纶全球龙头美国杜邦的供应链,还与其它国内外知名芳纶生产企业均有合作。
开拓高附加值PEKK下游应用,自创改良版合成方法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聚醚酮酮PEKK是PAEK(聚芳醚酮)的一种,属于特种工程塑料,与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相比,具有高附加值,常与3D打印技术结合,用于医疗领域;将其制备复合材料,可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PEKK技术壁垒高,国内仅凯盛新材具有完整技术,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公司IPO设计PEKK产能2000吨/年,预计2022年上半年能达到千吨级产能。公司自创改良版路易斯酸/路易斯碱共催化法合成PEKK,产品纯度可媲美杜邦两步法,但是生产成本却大幅降低。此外,由于合成PEKK的原材料间/对苯二甲酰氯由公司自供,生产单吨PEKK可节省约5000元成本。随着PEKK在航空航天、3D打印、能源油气等领域应用的发展与成熟以及公司销售渠道开拓,该业务将为公司长期发展带来显著支撑。
2022年4月,公司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217.6万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42064万股的0.52%。其中首次拟向王永、卢威竹及其他公司核心员工授予197.6万股。按照公司年度业绩考核目标计算,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1.9亿元、15.4亿元、19.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3亿元、3.1亿元、5.0亿元,二者CAGR分别为31.0%与37.5%,目标业绩高增速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华金证券表示,公司在氯、硫产业链上多产品布局,深耕氯化亚砜下游应用,长短期业绩增长点多,公司的营收和利润预计在后续几个季度随着产能释放而有所提升。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7亿元、4.83亿元和6.4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8.5%、57.7%和34.4%,维持“买入-B”的投资评级。
西南证券表示,公司自基础原材料硫、氯始构建完整产业链,主营产品氯化亚砜受益下游甜味剂、新型锂盐需求增长,另自主研发生产高端工程塑料聚醚酮酮支持长期发展,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0.76元、1.26元、1.51元;2022-2024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3.9%,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48.7%,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记者 刘希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