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诗人经常会因谋求仕途、探亲访友、升迁贬谪等原因而不得不客居他乡,所以就有了思乡诗。这类诗主要抒写的就是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心境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便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很经典的一首思乡诗。一般来说,唐宋时期的思乡诗大多寄寓了复杂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想要弄清楚诗人所思所想,往往就需要了解诗人的遭遇。如柳宗元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从永州司马改贬柳州刺史期间。因此这首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首先,从这首诗的题目来看,它是柳宗元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天登山远望后有感而发,然后寄给远在京城的亲友。“海畔尖山似剑铓”,即海边的尖山好像剑锋一样。因为柳宗元的贬所柳州,距海较近,所以这里称海畔。而像剑锋一样的山峰,则是当地独特的风光。苏轼在《东坡题跋》中也曾说过:“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
当然,如果我们有去柳州旅游经历的话,就会发现那里的山峰的确形似剑锋,所以柳宗元这里的比喻,生动而贴切。紧接着的一句“秋来处处割愁肠”,则紧承首句诗意,正因为它似剑锋,所以对于前来观望的诗人来说,有刺人心肠的感觉。正常人自然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柳宗元却是一个荒远之地的逐客。自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便是“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残酷的政治迫害,边地环境的荒远险恶,对柳宗元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这里多少也有点向京城亲友诉苦的意味在其中。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即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能够化作千千万万,飘向每一个山峰的顶端眺望故乡。很显然,这两句诗是柳宗元的突发奇想,同时又是根据柳州峭拔似剑铓的群峰实景进行的合理想象。
所以这里不是凭空构想,而是具有实际基础,进而向我们传达出来的诗人思念故乡亲友的感情,就显得无比的真挚感人。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柳宗元的这首诗,包括他的遭遇,就会知道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8字,但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蕴,除了思乡怀人,最主要的便是埋藏在心底的抑郁不平之气,这也是他政治失意后思想情感的具体表现。
综观柳宗元的这首诗,篇幅短小,容易背诵。全诗因景生情,融情入景,想象奇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包含丰富的思想感情,有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故乡亲友的深切怀念,还有他贬谪生活的愁苦与政治失意的愤慨不平,这些集中在短短28字中,读后感人至深。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