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明宪宗成化八年,浙江绍兴余姚府王姓的大户人家发生了一件怪事。与交加的晚上,一个正怀着孕的女人做了个怪梦。梦里一个仙风道骨的人驾着七彩祥云,手上抱着一个孩子。这神仙模样的人将这个孩子交到了女人的手上。下一秒,这女人肚子疼痛难忍,这要临盆的节奏。果不其然,当天就降下了个男婴。这孩子的爷爷听儿媳妇有这样一个奇异的梦,心想这是天意,就给这孩子取名王云。可别说,这孩子还真的大有不同,为什么在孩子五岁都还不会讲话,家人呢?十分犯愁,不知如何是好。

在风和日丽的一天里,来了一个和尚,和尚摸着王云的头,摇着头叹息道好个孩儿,可惜道破。说完,和尚就没了踪影。家人就很奇怪,一顿思考,这和尚 8 个字到底在说些什么?这到底道破了什么?孩子的爷爷心一想,难道和那个梦有关呐?这神仙奉旨架着七彩祥云来的,这孩子又叫王云,人家一问为什么取这个名字,这一说,不就把这名字的来历暴露了吗?难道这就是天机?只有天机不可道破,也正因为泄露了天机,老天罚我这孙子不能说话。当下孩子的爷爷恍然大悟,立即将这孩子重新取名。

孩子爷爷心一想,我全家都信仰孔老夫子,这儒家核心思想就一个人字,做人就是要守住这个人。所以当下就给这孩子换了个名字,改为王守仁。说来也奇怪啊,自把这名字一改,唉,这孩子就会说话了。当然,这是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传说。在中国名人录里,凡事能人异事,他的出身呐,都和一般人不同,没有点天降祥瑞的烘托,都不好意思在奇人故事里混了。不过王守仁还真的不是一般的人。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后世学者都尊他为阳明先生,后人都称他为王阳明。古人讲究立功、立德、立言,而他在这三方面皆有成就。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是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伟大圣人,故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

王阳明 10 岁那年,他的父亲王华高中状元。王阳明便随着他的爷爷和父亲一同进京,路过金山市。王阳明爷爷王杰的朋友听说他的儿子王华高中状元,都想沾沾喜气,想从他的身上取取经。到底要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状元?于是便给王杰准备了一个酒宴。酒宴上,王阳明的爷爷就说我叫王杰,能够考中状元,全都是我的一手栽培。大家一听呐,就话赶话,嘿嘿,开玩笑说嘿嘿。既然王老先生你能培养出这样一个状元,您的才能自然也不差。您看这金山市的景色多美,要不您以《金山寺》为题赋诗一首。

王阳明的爷爷颇有本事,即性写诗却不是强项,正在思索之际。王阳明站了出来说这样吧:由我来替我爷爷写吧。大家伙一看,乐了,这状元他爹不写,状元他孙子抢着写,有些意思。可没想到这王阳明写出的诗,那叫一个妙哉啊,顿时把大家伙都惊到了。只见他写道: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这诗可真的是拍案叫绝啊。众人惊掉了下巴。

这诗是什么意思?话说这金山从远处看,拳头那么大,打破为阳,水底天为阳,是阳子江。就好像这拳头从水底冲出来似的。打破了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晚上月亮出来了,我们在这里喝着酒,月光曼妙,吹着箫,悦耳动听,惹人陶醉。就连江里的龙都沉醉其中。

众人一分析这首诗后,完全难以置信,这是一个 10 岁孩子的手笔,还以为这是王阳明的爷爷早就准备好的。所以有人就说老爷子肯定是显摆啊,他早就写好了,故意让他孙子拿出来。所以又有人提议小神童,这样,我再给你出一题,你看怎样?你看这有月有山有房,你能不能把这山样都写在一起。王阳明说好。只见他冥思片刻,于是有了这首《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众人一喜顿时乐了,马屁声连绵不绝。

有人就说嘿,你看这孩子,日后必是王佐之才。就这样,王阳明 10 岁成名神童,不是一般人啊。到了京城后,王阳明父亲想好好的培养自己的儿子,所以给他请了很多的名师,不过没有几个老师能够教得了他。史书上记载,王阳明年少时豪迈不羁,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你看,天才往往就与众不同。那个时候他问他的老师,读书人的第一等事是什么?老师说自然是考取功名。

王阳明反驳说不对,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古往今来,能成为圣人的能有几个?周公是一个,孔子是一个,老子、庄子,这些都是圣人,王阳明说要要做圣贤。王阳明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志向,把老师给惊到了。所以老师只能跟他父亲说你这孩子我教不了,另请高明吧。就这样,王阳明的父亲没有办法罢了,我来教你。可是王华毕竟是一个当官的,他得四处的出差。年少时的王阳明就跟着他的父亲四处的走,相当于游学。当年王阳明游居庸关、山海关,并时常出关外纵览山川地理,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籍。和北宋沈括一样。应了古人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王阳明开拓了眼界,又学了知识,自然和其他的人不一样,这就是因材施教。

时间一晃,王阳明到了17 岁的年纪,家里人给他安排了一门婚事。可就在结婚的那天哪,王阳明竟然跑了,找不到他。原来当时他遇见了一个道士,那道士给他讲起了养生学,他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结婚的事。最后经道士提醒,才记起来该进洞房了。18岁那年,王阳明听说有一个叫娄谅的人很厉害,便去拜访他。娄谅也听说过王阳明的大名,知道他的到来,便高兴地接待了王阳明。王阳明开门见山地说起了他的来由。他说他的志向是当一个圣贤。娄兄,你有何方法?娄谅说这又何难?要说圣人吗?朱熹绝对算。我现在就在研究他的文章。于是,娄谅便和王阳明讲起了格物致知。格物是指仔细观察研究这个事物,总结它的规律。“格物致知”的终极目标是探究事物真理到尽处,将所有的事物了解透彻,让自身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没有任何障碍。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出了哪5件事(王阳明在龙场悟道)(1)

穿外的竹子

王阳明知道朱熹的风光事迹之后,他也想来找个东西来研究,来实践格物致知。按照朱熹的理学,格物致知是基础,是成为圣人的前提条件,有一天,王阳明看着窗外的竹子清脆碧绿,他就想不如我就格竹子。他这一格,整整隔了 7 天七夜。这七天七夜,啥都没干,没吃饭,光喝水,那叫一个精神可嘉。可他什么都没有发现,最终人还病倒了。从此,王阳明对格物学所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格物不一定就能致知。

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25岁的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一次两次的名落孙山,此时的王阳明却无动于衷,他在思考着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他却以落第动心为耻。这样的心态、这样的境界、这样的行为注定了他的不平凡,也注定了他的圣贤之路必然成功。

王阳明因得罪了八虎之首的刘谨从而被打40大板后被贬至贵州龙场做驿丞。这是古代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在途中休息换马的场所,王阳明则成为了掌管驿站的官,不过刘瑾已经视他为肉中刺、眼中钉。在王阳明去贵州龙场的路上,刘瑾安排杀手想要他的性命。关键时刻,王阳明佯装跳水自尽,才侥幸地活下来。终于到达了贵州贵阳的修文县,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出了哪5件事(王阳明在龙场悟道)(2)

王阳明悟道之地

王阳明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当时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可以说他是给大明续命的人。他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难怪中外许多名人都是王阳明的忠实粉丝。据传日本海军司令东乡平八郎非常崇拜王阳明,随身的腰牌上刻有 7 个字:一身俯首拜阳明。他的一生的偶像没有别人,只有王阳明。为什么王阳明能让中外各路名人如此的景仰呢?除了它的军事才能,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思想。

当年王阳明龙场悟道,他到底悟了什么?遥想当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的 3 年岁月,可以说是他人生当中最低谷、最昏暗的日子,他住的是山洞,那条件非常简陋,环境艰苦。他是一个外地人,他虽是一个官,但一开始并不受人待见。要多悲惨就有多悲惨。天才哲学家尼采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用在王阳明的身上,我想非常合适: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出了哪5件事(王阳明在龙场悟道)(3)

王阳明

龙场悟道前的王阳明,一直都在问自己,到底什么是圣人,又该怎样才能成为圣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按照一个圣人的标准在要求自己。所以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那就是正道,是不拘泥于形式的。所以在龙场的日子,他并没有因为外在的艰难困苦而改变他所追求的大道,反而是接受了这种生活,热爱上了这种生活,他是怎么做的?后来他和当地的人相处得很融洽,他发现当地的很多人都没有办法读书,于是他就在洞里免费的讲学。讲的是他的所见所闻,说的是他的人生感悟,论的是他的阳明心学,讲授他的心即理的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

王阳明龙场悟道究竟悟了什么?他悟道了他“心学”思想的精髓。阳明心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个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恶。善恶属于道德,圣人也只不过是既有智慧又有道德的凡人。良知在人永远不可能消失,即使是盗贼,你喊他贼,他也不爱听。这就是良知永远存在的体现。那些不肯致良知的人,只是良知被物欲所遮蔽,就像乌云遮蔽了太阳,你能说太阳消失了吗?然而并没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圣人。他在告诉人们伟大源自平凡,美好来自心灵。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去致良知,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的美好。所以王阳明要做的就是唤醒人们去致良知。王阳明也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的贼难。难道理大家都懂?例如明初,朱元璋谋反,朱元璋虽知道谋反是死罪,但是不谋反也是会被饿死,这个时候,他就要做出选择。明知道错的还得去做,明知是对的却做不了。这就是知行合一最难的地方。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出了哪5件事(王阳明在龙场悟道)(4)

王阳明

当王阳明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他并没有遗憾,因为他早就领悟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万法皆空。一切的困惑都来自于本心,来自于自身不够强大。真正的动物是无生无灭的境界。所以王阳明去世之前才会自豪的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你看,多么的潇洒,多么的通透。但愿每个人在前行的道路上都能够这样的潇洒通透。

王阳明的故事告诉我们普通人三个浅显的道理:1、引导小朋友从小就树立目标,并努力朝着目标前进。2、凡事不动心起念为宜,做到宠辱不惊,例如:不以股票涨跌而动心等。3、心即理,知行合一,应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做出正确的决定。例如:谋反和赌博。朱元璋自己知道谋反是不对的,但他用行动灭了元朝,救百姓于水火,属于“虽然错误,仍然正确”。我们都知道赌博是不对的,严格控制自己不去做即可。这就是“知行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