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坛有两大流派,一为豪放派,二为清雅派,也称格律派。由于豪放派契合了时代精神,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度,而清雅派相对比较小众。

南宋清雅派的一代宗师是姜夔,他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出生于江西鄱阳。姜夔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身不仕,一生浪荡于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此曲只应天上有)(1)

姜夔多才多艺,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通,是继苏轼之后的又一位艺术全才。他的词作以空灵蕴藉著称,既能填词,又能作曲。

22岁那年,姜夔到扬州游玩,恰逢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而扬州城里,则是另一番萧条凄冷景象,天色渐晚,城中吹起号角,姜夔的心中不由得伤感起来,自创了一首新曲子: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此曲只应天上有)(2)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词是在高中,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极其深刻,只觉得这首词美极了,但要让我讲美在哪里又说不出来。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此曲只应天上有)(3)

许多年后,我观看一档音乐节目,其中有一位歌手评价好的嗓音时,用到了一个叫做“空气感”的词,意思是说,有的人歌声能够调动空气,将你包裹进去。

在那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姜夔的这首《扬州慢》妙在哪里,整首词的文字拆开来看,都极为普通,但连在一起,却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你深陷其中,欲罢不能,这才是真本事。

将这首词翻译成现代文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只需轻轻的念上几遍,你自然就会想起杜甫的那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家能得几回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