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不是赵国能不能耗得起,而是赵括不来,廉颇必败

长平之战赵括为什么会败给秦国(长平之战不是赵国能不能耗得起)(1)

看到大多数的观点基本都是赵国耗不起最后输了,或者是廉颇能胜,几乎都是对廉颇军事能力的肯定。

而我的观点不是赵国能不能耗得起,而是赵括不来,廉颇必败;

廉颇的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但他的军事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只能算战国一流战将的水平,跟其他三个顶级战将要差很多,下面罗列一下他的战绩:

1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攻取齐国阳晋,以勇气闻诸侯(背景是五国伐齐);

2 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

3 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今大名),未能夺取。之后廉颇再次进攻,将几成功占领;

4 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75年),廉颇伐魏,攻陷防陵,筑城而还,随后又攻取了安阳;

5 赵惠文王三十年(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不满赵惠文王违背盟约,出兵进攻赵地阏与,赵将赵奢率兵增援阏与,大破。不甘失败的秦王又发兵攻几,廉颇救几,再破秦军;

接下来就是长平之战了,可以看出廉颇在长平之战前的主要战绩是攻齐伐魏,然而这两个国家在战国后期已经被打残了,攻齐的背景是五国伐齐,就是乐毅几乎灭齐那次,魏国在战国中后期就长期打酱油的角色,基本沦为了秦国赵国的小弟,所以打这两个国家彰显不出一个名将的水平;

包括后来邯郸之战(魏国,楚国来救),鄗代之战(打的是燕国),都彰显不出他到底有多厉害;

几之战是和秦国打,但记录少,应该是规模比较小,相对于赵奢的阏与之战要差很多,而且廉颇是主张放弃阏与的,后来赵奢说可以打,才打赢了;

关于长平之战大多数人的印象是秦赵相抗,赵军初战不利,廉颇转为防守,秦军不能前进,相抗三年,然后赵国耗不起了,换上了废物赵括,结果赵国被坑杀四十万;

长平之战赵括为什么会败给秦国(长平之战不是赵国能不能耗得起)(2)

然而事情并不是这样

事实是:

时间:前262年-前260年 3年没错;

过程:

1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

2 韩王决定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息兵;

3 上党郡守不愿降秦,转而降赵,赵国君臣商议决定接受上党,派廉颇驻守长平,不惜与秦国一战;

4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军攻打并占领了韩国的缑氏和纶氏,以威慑韩国;

5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初,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军队攻打并占领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境内,赵国的军队在长平接应上党的百姓;

到此为止两年过去了,廉颇还没开始打呢

公元前260年4月,王龁进攻,廉颇迎战,赵军败,赵军裨将茄被斩杀;

公元前260年6月,廉颇败,赵军阵地丢失,两个据点被攻破,秦军俘虏了四名赵军尉官;

公元前260年7月,赵军筑围墙,坚守不敢应战,秦军强攻,攻破西垒,俘虏两名赵军尉官;

廉颇数战皆败,恐一败涂地,决定坚守营垒,固守不出,疲敝秦军;

赵王不满廉颇数战失利,不满廉颇不敢应战,决定换帅,国内呼声赵括最高,招赵括问,赵括答:“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很高兴,决定换帅,同年七月份,赵括带援军替换廉颇;

看到了吗?廉颇前两年没打仗,打仗的那年从四月份打到七月份,是一直战败,出战打不过,而且守营垒都能被攻破,一直在败退,并不是大家平时印象中的,打不过守了三年。

要不是赵括来估计廉颇都顶不住王龁的进攻;

看看赵括的表现:

到任后,更换将领,改变制度,更换作战方针,主动攻击秦军;

公元前260年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那么赵军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围困呢,带了几天粮食呢,主动出击的是骑兵,带的粮食三天左右,也就是说赵军出击开始一共50天左右,赵括先是胜了(打败白起的诱敌之军),然后被围困;

其实这个时间很宽泛,因为我们无法推算,赵括上任是七月中期还是末期,战败是九月底还是九月初;

我自己的推算是这样的,七月中期赵括上任,几天内立马出击,数败王龁,消息传到秦王那里,不得不启用第一战将白起(王龁在秦国当时是第二能打的);

此时能不用白起秦王是绝对不会用他的,因为六年前白起的靠山魏冉失势了,秦王终于掌握实权(扳倒芈月和魏冉)培养自己的势力,如果王龁能打赢,秦王绝对不想再用白起(后面白起之死跟这个也有关系);

白起八月初上任,制定作战计划,此时赵括连胜多场,对秦军的作战方式和战斗力有了一定了解,但他并不知道白起来了(如果知道的话他一定不会像之前那么大);

赵括又一次主动出击,白起(他自己也带来了新部队)派王龁率之前的秦军去打,因为他知道王龁必败,就让王龁如果败了就往预设地点跑,王龁是真的败了,赵括看出来秦军真的败了,所以骑兵倾巢出动,带了几天口粮,打算一举结束大战,扬名天下;

结果被白起派精锐骑兵截断后路,赵军后面的步兵打不过这2.5万的骑兵,而赵括一开始没把这2.5万骑兵当回事儿,没有第一时间往回打,而是想着突破秦军前方阵营,结果往前打发现秦军坚固攻不下,想往回打的时候,那2.5万人已经用坚固营垒封住了退路;

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赵括纸上谈兵,千年笑柄;

廉颇知错能改,位居四大;

其实我觉得廉颇和李广有点像,是那种节操不错,受人拥戴的好将领,真本事确实有,加上太史公的追捧,名气大于实力,比同时代的白起,李牧,卫青,霍去病这类的天才还差一个档次。

长平之战赵括为什么会败给秦国(长平之战不是赵国能不能耗得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