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公

“绣花楼”是全州非常有知名度的一道古建筑景观,相信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闻名遐迩的绣花楼! 但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我们弄错了该楼的真正名字。原来,楼的原名叫“船房”,读书、会客是它的功能。全州人,有时会犯以讹传讹的错误,将龙水“船房”误说成“绣花楼”这便是其一,今天让我们为它正名,以后不要再说它是“绣花楼”了!而笔者发现其真相,得益于最近的一次采访。

全州县龙水镇龙水村这个被误叫为“绣花楼”的楼房,其大名我也早有所闻。几次去了龙水,每一次都有不少收获,却一次次与它擦肩而过,这一直让我感到耿耿于怀的。

近日,笔者终于见到了慕名多年所谓的“绣花楼"了!因为蒋咸喜先生的《瑶族的原始千家峒在全州青瑶峒》的研究文稿在“探秘桂北”平台的连载,不仅引起桂林电视台前往拍摄,也引起广西瑶学促进会领导的注意。2017年4月15日,广西桂学会陈宪忠教授和陈建伟老师邀请《桂林日报》覃澍社长、张弘记者在全州宣传部副部长唐宏、大西江镇书记唐怀林、人大主席周祥荣、本文作者蒋咸喜等的陪同下专程到全国瑶人的发源圣地,瑶人的远祖的故乡----全州的青瑶侗进行考察。陈宪忠教授认为,“这是他历次古村落考察中,收获最大的一次。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天气也不好,所以考察的范围还远远不够。这可是有古道、家族、少数民族、抗清复明、生态风水、家教、农耕文化、红军长征、抗战历史等多元题材的古村落群啊!”

“船房“旁的古井

陪同我们的村干部介绍说,这里保留最好的古建筑只有这个楼了。这楼便是小姐住的地方,小姐当年是住在楼上不下楼的(这便是人们非常流行的误传,听楼原主人的后人说,过去大户人家的小姐是不抛头露面的,小姐根本不会到楼上去。前些年有记者写这是小姐楼,让此楼的原主人的后人知道后非常生气)。

桂北民居特色建筑(扬名桂北全州数十年的)(1)

上图,进龙水粮所后能见到“船房”的背面。但楼原主人的后人说,这不是当年所修的建筑。因为原船房除瓦片外,为纯木制结构。现在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桂北民居特色建筑(扬名桂北全州数十年的)(2)

上图为“船房”的正面,但原来的颜色不是红色的,而是褐色的。

桂北民居特色建筑(扬名桂北全州数十年的)(3)

上图为“船房”侧面的楼上

同行的朋友听了村干部的介绍,有一位说:”但也有知情者说,这不是什么‘绣花楼’,是会客厅。这是这楼的原主人的后人说的。(注:这里还有误会,楼原主人的后人说,“会客厅”只是船房的功能之一。)"桂学会桂林联系处负责人陈宪忠教授听罢后说:"咱‘探密全州历史文化研究群’里不是有许多能人吗?我将照片发到群里试一试,说不定有人能告诉我们真相!"

桂北民居特色建筑(扬名桂北全州数十年的)(4)

说罢,陈宪忠先生便将上面拍摄到的这张照片发送到群里:请群里的人介绍一下这张图片及宏达公私自掏钱办“宏达中学”(龙水高中的前身)的事。

果然,不久群里有个叫蒋椆媛的女士用详细的资料回答了我们想知道的一切。她向我们先后提供三个资料。其一,对船房的历史有一个详细介绍:

全州县龙水村蒋琦洵(1837-1902),晚清人士,官至按察使,告老还乡时,因为为官清廉,按清朝法制,皇上赐予了一笔巨额“养廉金”,蒋琦洵回家后,用此金置田地、建房屋,以安度晚年。

廉访第是蒋琦洵在他的故乡龙水修建的一大宅院及附属建筑中和堂,占地八亩左右,工程历时4年(因为修建中被一场大火烧毁,重新备料再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落成(落成之年蒋琦洵孙蒋志生出生)。大门上高悬一扁额,名“廉访第”。(按:我国元朝称按察使之职为廉访使,这里有仿古之意)。廉访第坐北朝南,有大门和二门,两门相距很远,二门以内是内眷住处。二门以外一边是五开间的西花厅,是家里的亲戚朋友来时的食宿之处。另一边有一小型花园,除种有花草树木外,尚有水井一口,池塘一口及纯木结构的楼房一座,楼房一半托于塘中两根砖柱上,且楼房屋顶成弧形,没有屋脊,形似船篷,故名“船房”,为原主人读写、会客、休闲之所。池塘占地半亩左右,上游有活水注入,池塘前有一小池,为沉沙井,水经过沉淀流进池塘,避免流沙淤积,下游有出口。池塘内游入多种小鱼,在池塘中慢慢长大,大者可达十数斤重,池塘年产鱼在200斤左右。

廉访第建筑科学,西高东低的微小坡度,使得建筑群内所有明沟、暗沟,在一场雨的作用下,被清洁干净,一切污秽都冲入罗江,不需要人工清洁。建筑群有高大的马头墙,可以防火。为安全起见,东西两面设有炮楼,遇土匪攻打,可进行自卫。建筑内的回廊,在雨天可以不用打伞走到每一个房间。墙体厚达半米,内埋粗大的杉木,有牵引、坚固作用,如同巨大的钢筋,使建筑经久结实,可数百年不坏。

1949年,廉访第建成不到50年,被强行拆毁。船房下的池塘被填平,今仅剩已成危房的船房。

第二个资料是当地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料。大家看看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船房的历史与现状。

名称:船楼(船房)。年代: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类别:古建筑—亭台楼阙。地址: MERGEFIELD basicpropertyaddress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龙水镇龙水村委龙水村龙水粮所旧址内。保护级别: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MERGEFIELD basicpropertybrief 位于龙水粮所旧址内。该建筑为龙水村蒋琦洵(1837-1902)所修。蒋琦洵,官至按察使,告老还乡时,因为官清廉,按清朝法制,皇上赐予了一笔“养廉金”。蒋琦洵用此金在龙水修建了廉访第及附属建筑中和堂。船房为该建筑的一部分,原位于廉访第内的小花园内,为原主人读写、会客、休闲之所。船房为砖(没有砖)木瓦结构建筑,除北面墙为砖墙外(这堵墙是后来弄出来的伪建筑),其余部分均为木结构,木结构均油漆成朱红色(原色是褐色,朱红是后来的伪造)。整座建筑坐北朝南,东西长15.20、南北宽8.50米,建筑面积129.20平方米,为小青瓦四面坡顶,上下两层三面出廊。上层由厅和两侧厢房组成,抬梁和穿斗式结构;下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两次间设冰裂纹槛窗,明间开门。船房风格小巧别致,是研究官绅阶级住宅重要的实物资料。

此段说明没有说清楚“船房”名称的来历。船房的颜色原本不是朱红色的,是易主后被改成的。原来的颜色是褐色的。四面是空的,没有墙。

第三个资料是宏达中学的资料。她告诉我们,办学的不是宏达公,而是蒋志生与同为宏达公后人的族人。他们是为纪念共同的祖先宏达公而取名为宏达中学。在办中学之前,蒋氏族人还办了“龙溪小学“。“荆树开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这曾经贴在龙水某老屋厅堂的对联,实为龙水蒋氏家族重和睦重教育优良传统的真实写照。

经蒋椆媛女士这么一介绍,我们算是对绣花楼的前世今生有了一个很清楚的了解了。

但“船房”为何成了“绣花楼”?笔者以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会客厅非常精美,很容易让人想到“小姐楼”。但这种想当然的想法却是错误的。二是1998年出版的《全州县志·第二十五卷文化·第三节古建筑》有记载:“船 房 又名绣花楼。位于龙水镇龙水村口。昔时属蒋姓“廉访第”私宅一部分。建于清道光年间。面积104平方米。楼房完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写县志的人虽然指明了该房子是“船房”,但也很可能道听途说,是没有了解真实情况下了笔,将该“船房”说成了“绣花楼”。而后人却可能以"县志"为依据,以致以讹传讹。

与一般人的口述相比,我相信史志;而史志与一些知情的见证人相比,我倾向相信知情的见证人。让“船房”恢复它原来的名字吧,请各位不要再拿“绣花楼”来说事了!这是”船房“原主人的后人所期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