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统一中国、开疆拓土、创立政制、厉行法治、整合文化、振兴国家,历史功绩无人可比,但却因为行急政,集中进行大规模的国家建设,超出了国力和百姓的承受能力,更因秦二世穷困万民、残贼天下,导致大秦帝国国祚短促,轰然倒塌,令后世扼腕叹息。

隋炀帝性喜奢华、炫富夸功,也因为行急政,像流星一样,虽耀眼但转瞬即逝。后世对炀帝毁誉参半,尤其是大运河在隋则害,在唐则利。唐末诗人皮日休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揭秘:隋炀帝的功与过(下)(隋炀帝性喜奢华)(1)

杨广饱读诗书,心思缜密,凭直觉感到父皇不会赏识率性任情的太子杨勇,遂压抑自己的本性,不乐舞,远美色,蓄俭德,尊孝道,守礼仪,恭谦待人,把自己伪装成儒风凛然的仁者,故“声名藉甚,冠于诸王”,终于蒙骗了隋文帝,使其废太子,传位与杨广。

文帝死后三个月,隋炀帝就大兴土木。首先征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渡河,至浚义、襄城,达于上洛,设置关防,派重兵驻守。自大业元年三月起,征发丁役二百万人,营建东京洛阳城。兴建的洛阳城,南对伊阙,北倚邙山,东逾瀍河、洛水纵贯其间,全城周长52里,有107坊,分外郭城、宫城、皇堀、东城、含嘉仓城、园壁城和耀仪堀,规模宏大,布局有序,是闻名于世的宏伟都城。

西苑是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时所建的皇家园林。西苑之中,奇山碧水,相映成趣;亭台楼阁,巧置其间;流水缭绕,绿林郁茂。殿堂面渠而建,如龙之鳞,宛若天就。西苑之外,还有数十处游览观赏的景点,如水池、曲水殿、冷泉宫、青城宫、凌波宫、积翠宫、显仁宫等,以及大片山林。可泛轻舟画舸,作采菱之歌,或登飞桥阁道,奏游春之曲。苑内分十六院,各院名称都是隋炀帝亲自所起,每院有十二位美女,各由一名四品夫人主持院事。每院还置一屯,使宫人管理,“屯内备养畜豢,穿池养鱼,为园种蔬,植瓜果,肴膳水陆之产,靡所不有。”院里的树叶冬天凋落后,就剪彩绢为花,点缀于枝条。冬天,隋炀帝所到的宫院,池沼中的冰需赶快凿掉,用彩绸剪成莲叶荷花布置在上。凿就的五湖,每湖方圆有四十里。湖中积土石为山,山上有雕刻精美的亭台楼阁,澄碧的湖水四周环绕。凿成的北海,方圆四十里。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诸山,相去各三百步,山出水面百余尺,山上都是台榭回廊。西苑建成后,隋炀帝非常满意,频频游幸,尤其喜欢在月朗星稀之夜,领宫女数千,骑马踏月游玩。月色下的西苑,更加美丽俊俏,使得隋炀帝诗兴大发,遂作娇艳靡丽的《清夜游曲》,令宫女马上奏之,别有一番情趣。

“东都役使急迫,僵仆而毙者,十四五焉。每月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车相望于道”。东都洛阳城竣工之后,“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之类,以实园苑”,“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于东京”。真可谓累累白骨筑起高楼大厦,声声哀鸣唤出莺歌燕舞。

隋炀帝还在各地广建离宫别院,至大业十二年,已在临淮、太原、汾州、毗陵郡、扬州、涿郡、北平、渭南、鄠县等地,建四十余所。正所谓“盛治宫室,穷极侈靡”。隋炀帝刚到甘泉宫时,那秀丽的泉水山石、花草树木都使他称心如意,却独怪没有萤火虫。便下令说:捕捉一些萤火虫到宫里来供晚上照明。主管部门马上派出几千人捕捉,送来500车萤火虫到宫旁。隋炀帝确有诗人的浪漫,他想诗意的栖居,不过萤火之光转瞬即逝,“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揭秘:隋炀帝的功与过(下)(隋炀帝性喜奢华)(2)

隋炀帝四处巡游,观省风俗。他要到西北边地巡视,裴矩不惜花重金,说服西域二十七个国家的酋长,佩珠戴玉,服锦衣绣,焚香奏乐,载歌载舞,拜谒于道旁;又命令当地男女百姓浓妆艳抹,纵情围观,队伍绵延数十里,以示中国富强。隋炀帝又将天下各种奇技,诸如爬高竿、走钢丝、摔跤、斗鸡、走马等杂技玩耍,尽集东都洛阳,在皇城外端门街盛陈百戏,令西域各国酋长使节观看。演奏乐舞者多达18000人,从黄昏到天明,声响传于数十里之外,灯光照耀如白昼,历时一个月,以夸示国威。各国商贾都希望到东都的东市进行贸易,炀帝下令东市家家整修装饰店铺,屋檐式样要划一,店内挂设帷帐,珍稀货物摆满店堂,商人们服饰华丽,连卖菜人也要用龙须席铺地。胡客凡有经过酒食店的,命令店主都要邀请入座,酒足饭饱之后,不取酬偿,并诓骗他们说:“中国富饶,酒食照例不要钱。”胡人都惊叹。隋炀帝还曾令洛阳市内大讲排场,居然以缯帛缠于树上,以向西域商人显示大隋的富有阔气。外商中也“中国通”,见过无数的贫寒农民和衣衫褴褛的乞丐,不禁指着用缯帛缠饰的树发问: 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一句话,问得国人无颜对答。

为了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也为巡狩天下,炫耀皇威国力,隋炀帝花费六年的时间,举全国之力,修筑大运河。隋炀帝“诏发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女五十以下,俱要至。如有匿之者斩三族”,役夫达543万余人。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杨广将通济渠修得十分气派。根据《大业杂记》的记载:“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两岸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至江都,二千余里,树荫相交。每两驿置一宫,为停顿之所,自京师之江都,离宫四十余所。”由于工程浩大,昼夜开掘,修筑不辍,民工死病甚多,“自是以男丁不供,始以妇人从役”。运河挖成了,隋炀帝派去验收的人,把一丈二尺长的铁脚木鹅,从上游放下,如果木鹅停住,就说是水浅。在运河的一段中,木鹅停了一百多处。隋炀帝竟下令将负责挖掘这一段的官吏和民夫五万人全都捆住手脚,活埋在水浅处的岸上。大运河北通涿郡,南达余杭,西通洛阳,南北蜿蜒长达数千里,消除了南北经济交流的障碍,逐渐形成了东西二京两个最大的商业都市。西京长安有东西二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 。东京洛阳有三市,东市名丰都,市周六里,通门十二,其内一百七十二行,三千余肆。甍市齐全,遥望一加,榆柳交荫,通渠相注。市四壁有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互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 。北市通远,周围六里,其内郡国舟船,舳舻万计 ,国内边疆少数民族和外国商人都曾入市交易,商业贸易相当繁荣。修筑大运河,客观上为中国南北经济交流和沿河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因开凿大运河耗费巨大、劳民甚烈、惩人严苛,难免遭到百姓强烈反对。

揭秘:隋炀帝的功与过(下)(隋炀帝性喜奢华)(3)

为加强北方边防,大业三年七月,隋炀帝下令,发丁男百余万,修筑西距榆林,东至紫河的长城,绵亘千余里,民夫死者十之五六;大业四年七月,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自榆谷以东的长城。这些浩大工程,弄得几百万人脱离生产如奴隶般服徭役,远远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造成“行者不归,居者失业,人饥相食,邑落为墟”的局面,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诗人的开放思维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隋炀帝下江都充满了动人心魄的豪华声势。隋炀帝第一次下江都,率后宫三千粉黛同行。他自己所乘的龙舟,为四层楼船,高四十五尺,宽五十尺,长二百尺,最高层设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两层共设一百二十间居室,下层则为宫官内侍的寝室。皇后所乘的船叫翔离舟,皆以金玉装饰,与皇帝的龙舟相比,规模略小,但装饰工艺一摸一样。又制号为“浮景”的大船七艘,三层高,殿中可击水为乐。随从船只,名为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五楼、道场、玄坛等,数以千艘,供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以及外藩使臣等人乘坐,并载有百司供奉之物。诸船皆招募水工纤挽,总共用挽船工八万人,其挽漾彩舟以上者,即有九千余人,称为“殿脚”,皆身穿锦衣彩袍,以青丝缆挽船只。船队卫兵亦分乘大小不同的战舰护航,其数又有数千艘,挽船不用人夫,而由士兵自引,船队一行,龙旗凤彩,画舫相连,长达二百余里。岸上有骑兵夹河护行,旌旗蔽野,水陆相照。隋炀帝在船上纵情饮酒作乐,所经州县,并令供顿。组织奉献丰盛美味佳肴者,加官爵,组织不力,供食略不丰美者,处死。他喜欢吃“缕金龙凤蟹” “玲珑牡丹虾”之类的菜肴,珍贵美味的食品多得吃不完,开船的时候,就挖坑埋掉,弄得许多人倾家荡产。又广修车骑舆辇,装饰旌旗羽仪。“课天下州县,凡骨角齿牙,皮革毛羽,可饰器用,堪为氅毦者,皆买焉。征发仓卒,朝命夕办,百姓求捕,网罟遍野,水陆禽兽殆尽,犹不能给,而买于富豪畜积之家,其价腾踊。是岁,翟雉尾一,值十缣,白鹭鲜半之。”网尽水陆禽兽,仍然满足不了隋炀帝的虚荣心,买于富豪畜积之家,价格又直线蹿升,世界上最大的以获取骨角齿牙、皮革毛羽为目的集中的猎杀偷盗钩沉行动,把大隋天下搞得乌烟瘴气。因为隋炀帝的面子工程耗材甚多,奇货难觅,导致一根光鲜绚丽的野鸡毛,竟然与10匹纤细的丝绢等值,这是何等的奢靡与腐败!

隋炀帝到江都后,又作黄摩三万六千人仪仗,每次出游,卫士各执摩羽,天街塞路,绵延二十里,一切用物皆参酌古今,舆服仪卫等由吏部尚书和内侍郎议定,都搞得古色古香,华丽典雅。第二年北归,行至伊阙,陈列法驾,备具千乘万骑,威风凛凛进了洛阳城。

隋炀帝第三次下江都,已经是百姓疲劳,府藏空竭,义军蜂起,死亡枕籍,国家岌岌可危,一些官员上书谏阻,几乎都被隋炀帝诛杀。隋炀帝这次下江都比第一次下江都,更有声势气魄,原来的龙舟和各种船只已被杨玄感叛乱时焚烧殆尽,隋炀帝下令让江都重新营造,仅用半年时间,又造船数千艘。这次下江都,正值炎夏,隋炀帝令沿途百姓挖柳来献,劳民伤财。隋炀帝三下江都,弄得民怨沸腾,为隋朝人亡政息敲响了丧钟。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云:“万艘龙舸绿丛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通清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下多。”宋代散文家曾巩曰:“皇甫谊发河南丁夫百万开之,起荥泽入淮,千有余里,更名之曰通济渠者,隋大业之初也。裴耀卿言江南租船,自淮西北,溯鸿沟,转相输,纳于河阴、含嘉、太原等仓,凡三年,运米七百万石者,唐开元之际也,后世因其利焉。”隋开运河,在隋则害,在后世则利,

杨广巡游成癖,年年巡游,南到江都,北至榆林,东北过涿郡,西抵张掖,随员庞大,奢华铺张,曾有几十万从行者在山谷中遭暴风雪,大半冻死。

揭秘:隋炀帝的功与过(下)(隋炀帝性喜奢华)(4)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可炀帝认为:兵者,声势也。隋炀帝征伐异国也充满了夸张的艺术想象,极尽炫耀和意淫。

高句丽统治者被隋文帝封为高丽王,曾经遣使朝贡。杨广即位后,因高丽王不肯亲自入朝,杨广盛怒,当即决定兴师问罪。大业七年(611)二月,炀帝下诏为伐高句丽做好准备。一时间全国有几百万壮丁被征集或入伍或服徭役,民间的舟车牛马被大批量征用。士卒集中涿郡,粮草屯于辽西郡,沿途运兵运粮的民夫达百万之众,日夜川流不息,病死累死者相互枕着,路上到处散发尸臭,百姓怨声载道。又诏命富人买军马助军,每匹马价涨至十万钱,致使天下富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在东莱海口造船二百艘,诸州役丁工匠,被严令昼夜赶工,因在水中浸泡太久,其腰部以下皆生蛆虫,“死者什三四”。为运送军粮,杨广征发小车夫六十余万,两个人推三石米,因路途遥远,三石米还不够车夫路上充饥,到达目的地往往无米可缴,一些车夫只好畏罪逃亡,余者死亡大半。杨广横征暴敛,役民无度,激化了国内矛盾。山东人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县境)揭竿而起,自称“知世郎”,号召民众不要去辽东送死,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反隋的大幕。

大业八年春,杨广第一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四方兵众共一百一十三万三千人聚集涿郡,号称二百万雄师,运送给养的人是军队的一倍。分左右各十二军,由宇文述等率领,经辽东进入高句丽,而炀帝就亲往辽东督师。隋炀帝以为这次出兵,是以石击卵,胜券在握,每军除设大将和五将军外,还特别设置受降使者一人,准备代表皇帝接受对方的投降。隋炀帝令:凡高丽请降,一律抚慰,不准进攻。此次出征,隋炀帝携皇后和无数美女,大臣也带着家眷,更有各国元首和使臣同行,大摆排场,大肆炫耀,好像此番东进不是攻伐高丽,而是阵容强大的跨国豪华游,或是参加高丽受降仪式。水军浮海先行,船舰相接数百里。陆军每日发一军,日进四十里,前军先行,后军继进,四十天光景,大军才全部走出涿州城。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绵延九百六十里。炀帝的御营共有十二卫、三台、九省、九寺,分别隶属内、外、前、后、左、右六军,依次最后出发,又连绵八十里。《隋书》称之为“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隋朝大军貌似威武之师,其实,战斗力很差。水路方面,来护儿率江淮水师,由山东渡海先行登陆,至平壤郊外,因冒险轻进,遭高丽伏兵突袭,败退。陆路方面,宇文述、于仲文率领的陆军九个军,共三十万五千人,进至距平壤三十里处,高丽兵佯败退,大军追至平壤城下,被围击。隋军大溃,仅二千七百人退还辽东,军械资储丧失殆尽。

揭秘:隋炀帝的功与过(下)(隋炀帝性喜奢华)(5)

大业九年(613)春,隋军第二次出征高丽,炀帝亦亲至辽东前线督师。他对侍臣言:“高丽这个小虏,竟敢侮慢我隋朝上国,如今朕拔山移海也能办到,何况这个小虏呢!”二征高丽,因高丽军的顽强抵抗,战事互有胜负,加之杨素之子、礼部尚书杨玄感在李密的助谋下,趁隋军征高丽之际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发动兵变,迫使杨广仓皇撤军,无功而返。平定杨玄感后,杨广认为杨玄感振臂一呼,应者十万,可见天下人不能多,“不尽加诛,无以惩后”,竟屠杀三万余人。

大业十年(614)春,炀帝又亲至涿郡,督师第三次出征高丽。来护儿率水军直趋平壤,高丽王元乞降。由于高句丽连年作战,早已困顿不堪,向隋朝乞降,加上隋朝内部发生农民起义,几遍全国,炀帝只得从辽东罢兵而归。隋文帝时期,农业兴旺,国家粮仓贮储甚丰,足够五、六十年之需。然而,隋炀帝依仗国家富庶,挥霍无度,极尽奢侈,屡屡用兵,所费人力、物力、财力极巨,代价极大,隋王朝的国力从此转向衰微。

《隋书•食货志》记载:“遐方珍膳,必登庖厨,翔禽毛羽,用为玩饰,买以供官,千倍其价。人愁不堪,离弃室宇,长吏叩扉而达曙,猛犬迎吠而终夕。”遂造成百姓废业,无以自给,“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稿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的局面。于是,“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农民运动风起云涌,隋朝走到了尽头。魏征评论炀帝用兵高丽,成为千古定论:“内恃富强,外思广地,以骄取怨,以怒兴师。若此而不亡,自古未之闻也。”

揭秘:隋炀帝的功与过(下)(隋炀帝性喜奢华)(6)

大业十二年,杨广执意再赴江都,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在太原起兵,趁隋军主力被瓦岗军吸引在东方的机会,于十一月攻占长安,次年三月,杨广在江都离宫被卫士逼死,短命的大隋王朝灰飞烟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