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堂致力于考点归纳,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总结,为中学生学好数学努力!
相交是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的一种情况,也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大多数学生对它的认识停留在“什么是相交线”,而缺少进一步探究。下面带领大家重新来认识下相交线。
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就会形成四个小于平角的角,我们需要掌握这些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像∠1和∠2,∠3和∠4,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比如∠2和∠4,∠1和∠3,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掌握角之间的位置关系,还需要探究它们的数量关系。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到邻补角互补,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该如何证明?
学数学离不开观察、猜想、论证这样的过程,通过直观和测量可以猜想对顶角相等。验证∠1与∠3的数量关系需要充分利用所学过的定理和性质,书写说理过程:因为 ∠1与∠2互补, ∠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所以 ∠1= ∠3(同角的补角相等),同理 ∠2= ∠4。
结论: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从年龄特点上看,学生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对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所以“对顶角相等”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通过探究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数量关系的讨论,得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以及“对顶角相等”的结论。我们能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吗?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小于平角),从位置关系上分为邻补角和对顶角;从数量关系上看,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数学课堂老师建议:(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锻炼识图的直观能力;(2)通过书写计算过程,强化邻补角概念、对顶角性质的应用,并培养说理习惯,建立符号感,逐步培养用几何语言交流的能力;(3)通过反思总结完善对知识的认知结构。
对相交线的学习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利用转化思想把研究相交线的问题,转化为探究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又利用分类思想,通过对两类角的位置和数量两个方面关系的讨论,得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以及“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希望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这两种数学思想的体会,以便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