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应该都被

李晨成功求婚范冰冰的喜讯刷了屏

客家阿妹在广州(不如和客家阿妹相恋)(1)

相信最近大家都刷到了一些

情侣分分离离吵吵闹闹的消息

有人甚至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但是冰晨这突如其来的“狗粮”

着实让不少人都非常羡慕嫉妒

小编想说 羡慕冰晨恋?

不如主动点和客家阿妹来相恋吧

客家阿妹在广州(不如和客家阿妹相恋)(2)

有人曾问过:

“想到客家文化,你第一印象是什么?”

有个回答是:

“土楼,围屋,勤劳的女人。”

客家女人指的就是客家这个汉族民系的女孩,又称客家女,或客家女孩、客家女性等。

客家女性的生活背景一直以来就有所不同,她们从来都肩负着两重重担(既要负责耕作又要打理家务)。旧时,客家男性主要以读书经商为正业,这样就导致了男性劳动力的大量缺乏,于是,料理家中内外、哺育孩子、孝敬老人等任务都落到了女人身上。

可以说客家女人是客家最美丽的一道风景,每个客家女自有千种风情。客家妇女在长年累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了她们特有的勤俭、刻苦和坚韧的性格以及特强的生活能力。

客家阿妹在广州(不如和客家阿妹相恋)(3)

客 家 女 人 的 柔 情

客家人有一个最特别的特征就是,从古至今,客家男人离开家里行走天下。他们有的人出外求学盼望一举成各而光宗耀祖;有的人离开家乡后做个买卖,赚钱回家。

个别的男人可能因为年老体弱或者家里有事不能出外,只好在家耕地种田。客家男人在家里的地位至高无上,女人一定要温柔体贴照顾好丈夫的起居生活和家里的大小事务。

当奔波了一年的丈夫回家后,女人就要端水给男人洗脸,准备好男人的换洗衣服,泡茶做饭。一日三餐做好饭菜请丈夫还有长辈们吃饭,同时还要管理好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客家阿妹在广州(不如和客家阿妹相恋)(4)

作为客家女人,逢年过节或是家里办事有客人到来家里作客,女人一般都不上桌席吃饭。女人要在厨房里忙里忙外,做好饭菜端上饭桌摆设弄好,请自家男人和客人出来就餐吃饭喝酒,站在旁边为他们夹菜装饭,饭后,还要准备好茶水招待家人和客人。

长兄为父,长嫂为母,这是客家女人必须要承担的家庭责任。家中老人离去后,长兄长嫂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抚育丈夫弟妹的责任[小叔小姑],帮助他们娶妻嫁夫,操办婚事组建家庭,承担起长辈的责任。

总之,客家女人无论你出身名门,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还是喝过“洋墨水”,无论你位高权重还是布衣百姓,都非常贤良淑德,温柔敦厚,知书达理又体贴丈夫,客家女人堪称楷模。

客家阿妹在广州(不如和客家阿妹相恋)(5)

客 家 女 人 的 韧 性

客家女人的韧性主要表现在,男人行走天下,给客家女人留下的是整个家庭,老的小的,家里家外全都要把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由此培养出客家女人惊世骇俗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客家女人为了挑起肩上的重担,吃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感受了人间的冷酷百态。这不是一朝一夕的苦,是日复一日长年累月的辛劳,甚至是终生操劳。什么砍柴割草,下地种养,建造房子,缝补衣裳...

总之,客家女人凭着一双大脚走遍天下,闯出一片天空。在我们家乡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一条扁担笔笔直,一日不挑没得吃。为了生活,客家女人还要和男人一样做挑夫赚钱回家养家。

客家人崇向读书,千百年来,客家女人作为母亲含辛茹苦,培育子女要求他们刻苦勤奋,寒窗苦读,以求一举成名。客家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客家女人教育子女的方法多是现身说法,或用古训,或用周围的例子来说做人的道理。在客家女人的言传身教下,不但儒者达士具有这种品质,就是普通的村民百姓也重情尚礼,谦和大度。

客家女人作为母亲,她们对下一代的教育要求中,主要用先辈的优秀品格和他们创建的家业及先辈英豪的光荣传统来进行教育,这种方法具有超越时间的永恒性和跨地域的同根性,所谓一脉承传。其教育效果一代代传承下去,是客家子孙们的永远的精神财富。

客 家 女 人 的 刚 性

客家女人深明大义敢担当战争风云。历史上的客家女人在社会生活方面同样有出色的表现。

相传南宋某皇帝被敌军追逐时,为梅县一群上山砍柴割草的女人所救,为此,南宋皇帝题赠:男执干戈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并对此地女人死后称为“孺人”。“孺人”本是对五品以上官员的夫人死后的称谓,普通客家女人称谓“孺人”,可见,客家女人的社会地位。

中央苏区和东纵时期,客家女人更是扩红宣传,把家里的丈夫儿子送上前线参加杀敌,女人们则挑着担子帮助红军募盐筹粮,独持家务支持丈夫,客家女人这种坚韧不拨、刚毅自强的精神,在苏区革命斗争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客家阿妹在广州(不如和客家阿妹相恋)(6)

客家女人从古时候就有别于一般族群的女性,在那个大多数女人都裹小脚的时代,她们就崇尚天足(放弃裹小脚,让脚自由生长)不受封建陋习的约束,勇於进取。辛勤劳作。那时客家人的经济是相当贫瘠的。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已经是根深蒂固。

客家老人们一直都把生女孩认为是一个赔本的买卖,他们觉得女孩是赔钱货迟早是人家的人,迟早是要送出去的。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对女孩不公平的待遇。

比如童养媳,客家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许给人家,当童养媳,这在客家严重缺乏劳动力的当时,对男方来说就意味着增添了一个劳动力。童养媳也就变相的成为了另类的长工。

客家阿妹在广州(不如和客家阿妹相恋)(7)

更有甚者,客家人因为经济贫瘠孩子取媳妇比较困难在孩子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就预备了一个女孩当媳妇。这也就是俗话说的“待郎妹”。

待郎妹的命运是很悲惨的。如果说童养媳是命运的俘虏,那么“待郎妹”就是命运把玩的一个玩笑,他们的未来都是渺茫的,因为他们的“未来”都没有诞生。只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劳动者罢了。在这样一个艰苦,不公。

但就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客家女性慢慢的被磨练成了一群“铁一般的女人”。

时代在变迁,生活在改善

现在的客家女性的命运

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那么悲惨了

"出得厅堂,入得厨房"

勤劳、刻苦与俭朴著称于世的客家女孩子

已是"妇女创造文明"的象征

希望客家女的优良品质能够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