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1)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建基立业,经过明成祖朱棣以来多位皇帝自拔犬牙、撤宗藩护卫,百般限制、提防宗室,致使明朝灭亡之际无宗亲相救,亦无宗室救危亡于万一,数万明皇室宗亲被屠杀殆尽!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2)

●朱元璋建藩卫国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总结西周以来的历代统治经验,施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统治体制,即设立官府管理百姓,分封藩王拱卫朝廷。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实行“诸王靖边”的策略。当时,残元势力虽已退回大漠,但仍很活跃,时常南下侵扰,对明朝构成严重威胁。于是明太祖先后分封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九王,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北的边防线上。因为他们拥有军权,镇守着边塞,故称之为塞王。每个王府约配备三个护卫指挥使司、二个围子手所、一个仪卫司,约有万余人。王府中设有自成体系的官属。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3)

每个王府下设三个护卫,每个护卫下面又分为左、右、前、后、中五个所。一个王府的护卫士兵,少的三千人,多的可以达到一万九千人。这些兵士理论上隶属于兵部,实际上归亲王统领。护卫兵是亲王的亲兵,战时随王出讨,听候亲王差遣,接受亲王赏罚。

朱元璋在洪武三年下诏:“然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又说:“众建藩府,所以广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支之厚。”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4)

朱元璋先后三次分封诸子,第一次在洪武三年四月初七。此时朱元璋一共有十个儿子,除了大儿子朱标,第二子朱樉封为秦王,第三子朱棡封为晋王,第四子朱棣封为燕王,第五子朱橚封为吴王,第六子朱桢封为楚王,第七子朱榑封为齐王,第八子朱梓封为潭王,第九子朱杞封为赵王,第十子朱檀封为鲁王,侄孙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包括侄孙在内,一共封了十位亲王,每人授以册宝,每个王府之内都设置了相应的官属。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5)

第二次是洪武十一年正月,分封五位皇子为王,分别是朱椿为蜀王,朱柏为湘王,朱桂为豫王,朱模为汉王,朱植为卫王。同时改封吴王朱橚为周王。

第三次是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十位皇子为王,分别是朱(左木右旃)为庆王,朱权为宁王,朱楩为岷王,朱橞为谷王,朱松为韩王,朱模为沈王,朱楹为安王,朱桱为唐王,朱栋为郢王,朱(左木右彝)为伊王。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6)

●宗藩制度

明朝宗室等级

亲王(太子以外的皇子一律授予亲王爵位);

郡王(亲王之长子世袭亲王,余子皆封郡王);

镇国将军(郡王之长子世袭郡王,余子皆封镇国将军);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7)

辅国将军(镇国将军之子皆封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辅国将军之子皆封奉国将军);

镇国中尉(奉国将军之子皆封镇国中尉);

辅国中尉(镇国中尉之子皆封辅国中尉);

奉国中尉(辅国中尉之子皆封奉国中尉);

奉国中尉之子皆封奉国中尉(奉国中尉的所有儿子都世袭奉国中尉,不分长子、余子)。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8)

洪武二十八年诏定亲王万石(是正一品大臣的10倍),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以二百石递减,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以百石递减,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主及仪宾八百石。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9)

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皇明祖训》规定:“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10)

朱元璋所分封藩国:

秦王朱樉:明太祖二子,建藩陕西西安府。

晋王朱棡:明太祖三子,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

燕王朱棣:明太祖四子,建藩国于北平,后为帝系,是为明成祖。

代王朱桂:明太祖十三子,初封为豫王,后改封为代王,建藩国于山西大同府。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11)

肃王朱楧:明太祖十四子,初封为汉王,后改封为肃王,初建藩国于平凉府,建文内迁移藩甘州府,

辽王朱植:明太祖十五子,初封为卫王,初建藩于广宁府,后被明成祖移藩于湖广荆州府。

庆王朱栴:明太祖十六子,初就藩韦州,建文三年迁藩于宁夏。

宁王朱权:明太祖十七子,初建藩国于大宁卫,后建藩国于江西南昌府。

谷王朱橞:明太祖子,初建藩国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后改建藩国于长沙。后阴谋政变,获罪削去谷王爵位,废除封国。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12)

藩王待遇优厚,权势也很重。在洪都保卫战中以数万将士抵挡陈友谅数十万大军达百日之久的功勋将领蓝玉,虽晋为大将军“总管军事”,在战后也被晋位凉国公,但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北伐元庭时也仅是前军主帅,而统摄全军的正是燕王朱棣。

当时有一个叫做陈怀义的言官曾公开反对朱元璋大肆分封诸王,更是直言不讳的指出朱元璋此举又可以能重蹈汉朝的七王之乱的覆辙,将朱元璋的封王戍边之策说成是祸国之源。这件事情彻底激怒了朱元璋,朱元璋竟让亲自下令锦衣卫将这个陈怀义装到麻袋里活活摔死。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13)

●藩国管控日益严苛

朱元璋时代藩王就藩时,太子朱标在自己的皇弟们离京的那一天送给了兄弟们几句话,他对自己的兄弟们说:“万万不可擅权;万万不可欺压当地的官府和百姓;万万不可贪图钱财和女色”。临别之时,他将自己最要好的四弟朱棣叫到身边说了几句意味深长的话:“大都是个建功立业的地方,到了哪里你会成为真正的王!”。

永乐帝朱棣继位后,提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迁都北京。他对藩王实行严格管控,罗织罪名,收拾了一些尾大不掉的藩王,分别削去他们的封爵、属官、护卫,取消统领驻军的权力,如借故削去代王、岷王的护卫、官属,齐、谷王先后被废为庶人;或者将要塞地区的藩王迁入内地,如宁王朱权迁往南昌。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14)

他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二王不得相见;不得擅离封地;即使出城省墓,也要申请,得到允许后才能成行;如无故出城游玩,地方官要及时上奏,藩王除了生辰外,不得会有司饮酒等等。由于宗藩条例多,宗室动辄得咎,被废为庶人的不少。通过这些措施,把藩王牢牢锁在封地,让地方官监控起来。

永乐以后,明王朝不断削夺宗藩的权力,由革夺诸王的王府护卫,到禁止宗室参政、任官,从事四民之业(就等于没有了谋生之门),由禁止他们进京参觐天子,发展到二王不得相见,严禁宗室出城。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15)

永乐时又废除宗室可以为官规定,即使是宗人府,亦改由勋戚大臣摄其事而不备官,所领事务均归礼部管辖。文武百官对于亲王,只具官称名而不称臣。

正统十四年(1449),韩藩襄陵王欲入京师,后又愿率子婿从征入侵的蒙古人,但没有得到批准。甚至明末清兵进逼京师,唐王倡议勤王,竟被废为庶人。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16)

●宗室被逼擅婚私婚盛行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皇帝命大学士李春芳等拟定了《宗藩条例》。《宗藩条例》规定凡生母无封号,视作擅婚。

擅婚、私婚现象之所以如此严重,一方面和朝廷所施加的宗室选婚压力息息相关。正德后朝廷颁发藩禁政策,对宗室的婚姻也做了十分严苛的规定。其中就有与王府结亲的官员,不得往京城任职的规定。于是很多官宦人家并不愿意结亲王府。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17)

而普通百姓更是对很多宗藩祸害乡里深恶痛绝,与之结亲亦有可能遭到勒索欺诈以致倾家荡产。明中期以后“民间相戒以不婚王府为幸,而不以联姻帝室为荣“(《礼部志稿》卷七六),”往年仪宾,人皆乐为焉,今则有强之不愿者矣,故宗室之婚配匪人“(霍韬《自陈不职疏》)。

宗藩权利削弱不止,朝廷对他们更是加上了种种限制的藩禁政策,甚至影响到联姻的亲家。这是导致宗藩选婚难的重要原因。而宗室借着特权为害乡里,更是为百姓所不齿,明王朝对宗室一直秉承的“亲亲之义”是导致宗藩在地方上肆无忌惮的根本原因。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18)

宗藩虽然有祖训的保护伞,但是在明中期以后也不再绝对的受到皇权的保护了。另一方面,宗室选婚请封需要一系列的程序,要从王府官开始,一层一层向上级禀报,直至礼部、宗人府。手续繁琐而各级官员又有意拖沓,甚至邀收贿赂。明初本来可以直达天子的宗藩在一系列的藩禁政策下只好忍气吞声,继而放弃上报请封,擅婚私婚现象也就泛滥了。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19)

●两难之境

宗室的人口,从洪武年间的20多家至正德、嘉靖年间发展到了2万余人。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为例,全国的税粮总收入为2285万石,而各王府的岁禄开支就达853万石,占全国税粮总收入的37%,成为国家经费中的最大开支。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20)

万历年间这一比例竟然高达百分之六十五,至万历天启四年出现了供给的逆差,逆差超过田赋税收总额的百分之四十三。宗藩耗费大量国家财富,却毫无为国藩篱之力。

万历年间,皇室宗亲发展到13万人之巨,以最低标准,相当于吃了1500万人的口粮。据估计至明末已经达到约10万左右。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21)

●金枝玉叶被屠杀殆尽

明末义军四起:朱王室被屠杀下场极为悲惨。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李自成挥军进入山西,每到一地,首先捕杀皇族。起义军陷山西平阳后,“西河王等三百余人遇害”。攻占汾阳后,也首先搜杀“宗绅”,以致“彼汾一方,几成罗刹鬼国”。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22)

十七年初攻克太原后,李自成军“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杀之。”这四百余人都是晋王一系的高级皇族。接着,因为“恐宗人为变,闭门搜捕,得千余人,杀之海子堰,若歼羊豕”。经过这两次杀戮,山西晋王宗室中的主要人物被杀殆尽。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军又攻取大同。六天之内,代王朱传齐以下的四千多名诸王宗室皆被杀尽。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23)

其他郡王也几乎没有幸免:定陶王及其子效锋同赴井殉国,翟山王效钦、陵川王效铿等相继被拷掠至死,沈世子迪洪被执不知所终。姜襄在启本中说:“云之宗姓,约计肆千余,闯贼盘居六日,屠戮将尽。兼过天星、张天琳,百计搜查,几无噍类。而素居州县潜匿乡村与逸出者,所存无几……”综计以上数次,李自成军仅在山西一地,就杀掉朱姓子孙一万多人。

大同代藩誓死抵抗城破不降,结果本支四千余人被屠杀殆尽。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24)

满清入关后,为了巩固统治也大肆屠杀了很多朱明皇族。而且手段有些卑鄙是诱杀,还有就是镇压南明过程中擒杀了很多朱明皇族。

满清入关当年的“登极诏”中用以下内容来哄骗朱明皇族:前朝宗室首倡投诚、先来投顺、赴京朝见者,仍给禄养,以昭朝廷兴继之意。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25)

根据白新良和赵秉忠的《清兵入关与明朝宗室》一文中统计记载,顺治三年到顺治八年,先后擒杀的朱明皇族仅郡王以上就有五十多人,对于家属也是赶尽杀绝,总人数最起码在万人以上。

在征战南明的过程中,也杀死了不少朱明皇族。如顺治五年,被俘的弘光帝朱由崧(明朝第二代福王,北京沦陷后在南京被拥立为帝,为南明第一位皇帝)和早已投降的周王、晋王、德王一起被杀。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26)

曾经与福王争夺帝位的万历帝侄子潞王有着贤王之称,在清军南下之时投降,后在顺治三年,以“私匿印信”为借口,与荆王和衡王世子等十一人被处死。

南京府常州府数十万宗室成员,大部分在第一场劫难中被起义军屠杀了。另一部分又在抗清保国的战争中壮烈殉国了。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27)

康熙年间,明朝皇子朱慈焕都70多岁了,以教书种田为生,照样全家被凌迟处死。

朱元璋18代100多万子孙,在农民起义军的疯狂屠杀下,特别是没有哪一个政权像满清王朝一样,因为自己是异族入侵,做贼心虚,对明朝宗室怕得要命,所以清初对明宗室实行血腥的屠杀政策。这给朱氏带来了比明末农民起义更残酷、更可怕的灾难,几乎被杀了个精光。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28)

虽然经过农民起义军的大肆屠杀,清军的系统性擒杀,朱明皇族也没有被灭绝,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乱世中隐姓埋名的一直延续到现在。

“明王出世”的朱元璋所建的明朝,是继汉唐之后又一个强盛的中原王朝,也是最后一个汉人所建的封建王朝。明朝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盛世最多的朝代。(孟陵羽)

明朝藩王被杀(明王朝自拔犬牙)(29)

关注一下,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