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玮(引子):

兰州城有一个白塔山,白塔山上有一个塔

哎呀我的尕姑舅,兰州城有我的撒尼

老狼:

风,从旷野上吹过,陌生的姑娘望着窗外的远方

我坐在开往兰州的火车上,天空晴朗,我的明天也一样,

天色微亮的清晨,牛肉面馆升起了烟火

来自午夜的收音机,唱着1993年的歌

李志:

兰州大学的黄昏,我的朋友学着和过去说再见

夜市里灯火通明,人群中的两个外地青年

我们坐在黄河边,月亮像爱一样穿透皮肤

河水带走我们的忧伤,在2001年的秋天

张玮玮:

我的朋友,当你走过兰州的街头

闻到我喜欢的那些味道了吗

它和尘埃一起漂浮着,多少年都没有散去

我该怎么用一段歌词告诉你,

在地图上的那座城市里,我都看到了什么

清晨都是一样的早,夜色还是那么的深

又一个MV在朋友圈里炸开了锅,它很民谣,气质独特,恰到好处的苍凉诠释着一个很多人心目中的兰州。

不论是演唱者、画面、腔调、还是制作水平,都是这一段时间内兰州民谣风的一个上乘之作。

上乘的一个表现就是,没有简单的罗列兰州人都耳熟能详的那些个所谓地标,符号性质的东西少了,反而感觉心灵里的东西多了。一个城市,一个故乡,一些家人,一些故人……不是用黄河水和白塔山就能简单概括的,兰州人的心灵,绝不会像一碗牛肉面汤那么“一清”,也正因为“浑浊”,才包含了所有的感情。

我们也没办法倾吐所有兰州人的情绪,只不过在这MV短短的几分钟内,有一些情绪渐渐浮了上来。

兰州对于兰州人,是座城。

有一首有名的兰州民谣(燃了兰州这座城)(1)

这是一座不大的城。曾经以城关区为中心,向东西辐射。那时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西固是工业的、安宁是农业的、红固是遥远的……现如今,城市中心处处林立,早已褪去了那些简单刻板的印象。车、船、地铁、铁路、飞机一应俱全,南环路北环路城市快速路环绕其间。兰州城与许多地方一样,慢慢有了大都市的模样……

有一首有名的兰州民谣(燃了兰州这座城)(2)

有一首有名的兰州民谣(燃了兰州这座城)(3)

这是一座令人骄傲的城。一条河、一本书、一碗面、一支烟在外面很有知名度,即便是这样,在兰州人心里,这个城绝不会像这几个“一”这么简单。

有一首有名的兰州民谣(燃了兰州这座城)(4)

兰州人眼里的骄傲大概是这样:她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并拥有西北地区第一个、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

有一首有名的兰州民谣(燃了兰州这座城)(5)

当然,还有从兰州走出的人们,不论是李修平、水均益,还是黄轩、孙茜,还是魏晨、低苦艾……他们都是兰州如数家珍的骄傲!

有一首有名的兰州民谣(燃了兰州这座城)(6)

这是一座包容的城。曾几何时,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乘着“支援大西北”和“三线建设”的风来到这里,生根结果,并在“一五”时期创造出了风靡一时的“兰州现象”,兰州城绝不会忘记!

有一首有名的兰州民谣(燃了兰州这座城)(7)

这是一座有着西北人特有的倔强的城。两山夹一河的地理空间却显得局促。局促着兰州的腰身,局促着兰州的手脚。然而倔强的兰州不会一味地蛰伏在大山大河的庇佑下,蜷缩自己的腰身。纵使有着空间、地域的限制,相信兰州人会以黄河不舍昼夜的倔强精神缔造出更为崭新的兰州城。

兰州对于兰州人,是故乡。

有一首有名的兰州民谣(燃了兰州这座城)(8)

故乡人人都有,却又无比独特。“长沙人下车嗦粉,兰州人下车吃面。”——这不过是句象征意义的话,真正的味道永远在家里。虽然家人的手艺有高下,虽然拉条子、手擀面没有小饭馆的香,虽然几十年拌面的菜无非就是洋芋、茄子、番瓜……然而你的味蕾就吃这一套,不是吗。兰州的味道其实很简单,也不高档,没有顺德的丰富、没有苏州的精致,但没办法,这就是家乡的味道。这味道上不了电视,写不成书,或许也不值得专门研究,因为朴素,因为朴素的如空气一般不能拒绝。

有一首有名的兰州民谣(燃了兰州这座城)(9)

乡音也是如此。东北话火,都快成了第二普通话;广东话难,文化内涵深厚;江浙话雅,吴侬软语酥到心里;陕西话久,大唐雅音让人不能不服。兰州话呢,好像没什么可大书特书的,但这并不影响兰州人对她的热爱。在兰州人口中,“干三、满福”所能表达的情感是没有什么其他的词汇可以代替的;随着一声声“挖到”,的确要比干杯、cheers来的真诚、饱满!

兰州对于兰州人来说,是回忆。

有一首有名的兰州民谣(燃了兰州这座城)(10)

“一二一、一二一、老婆子炒洋芋,炒哈的洋芋生着尼,把老婆子气的哼着尼……”当这么土气的童谣从你嘴里冒出来之后,你就是个兰州娃无疑了。

有一首有名的兰州民谣(燃了兰州这座城)(11)

有一首有名的兰州民谣(燃了兰州这座城)(12)

兰州的魅力究竟在哪里?是“黄河水哗啦啦的流”,抑或是“捞到了碗里莲花瓣”的牛肉面?是“安宁的桃青白石的瓜”,抑或是“滨河马路长又长”?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于我而言,兰州的魅力在现实里也在回忆里:日子很慢,不是皋兰山就是黄河边;夏天不热,三毛钱的桔子汽水和504雪糕;冬天挺冷,厚厚的棉衣和永远吃不够的烤羊肉。那时的盘旋路名副其实——有那么大的一个转盘,虽然每个兰州人都知道,盘旋路不是路。那时我并不知道什么是迪士尼乐园,但是也在儿童公园的飞象上转了一圈又一圈。那时的南关十字到西关十字是人们口中的“城里”,新奇的玩意和美食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这个空间里。

有一首有名的兰州民谣(燃了兰州这座城)(13)

回忆,时时刻刻提醒着你,不管现实如何变化,你眼中的兰州都同时出现在两个空间里。

兰州对于兰州人来说,是离开,更是回来。

有一首有名的兰州民谣(燃了兰州这座城)(14)

大名鼎鼎的陇海线一头连着大海、一头连着兰州。在还没有飞机的年代里,这条路承载着兰州人的远方和梦想,也承载着兰州人回家的路。从这一点上说,兰州一直和外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不论风物还是文化。相比较外出的兴奋而言,回家是更能让人百感缠身的过程。顺着落日的方向归来,或者荣归、或者黯然,看着眼前的景色越来越暗,皮肤的感受越来越干,你知道,你快要到家了!花红柳绿都是别人的,故乡才是自己的,即便你已经不能融入她了,但是回家仍然是仪式,是寻找梦开始的地方,是家人笑脸相迎的地方,是你一辈子心甘情愿为之折返的地方……

“我该怎样歌唱你,清晨里的金城兰州;我该怎样歌唱你,夜幕下的金城兰州”

我该如何书写你,我的兰州?我只知道,这里的山山水水可能不是最美的风景,却是我最早看过的风景;这里的人们可能不是最完美的,却有我最爱的人……兰州——永远是兰州人心里最柔软的那朵花……

,